分享

针灸笔记九

 林海阳光养生馆 2019-03-22

5、神阙穴

神阙穴禁针,传说针下去后不能大便,一大便就坐在马桶上死掉。用灸,隔盐灸。中风、肠炎、肠鸣都可以灸神阙穴。

6、水分穴

心蔽骨与神阙穴正中间的地方是中脘,神阙上一寸是水分,那一寸不同于同身寸,称为上腹寸。

中脘下面是建里(中脘与下腕中间)、下腕(中脘与神阙中间)、水分(下脘与神阙中间)。水分是治水肿的穴道。正常人喝再多的水也不会直接进入小肠,只有混杂食物中的水才会走到小肠(混杂食物到了小肠后,小肠很热会不断的蠕动,热去煮烂食物,然后吸收掉,等到食物进入大肠后,只剩残渣和水,小肠很热,水在大肠时又被气化,回到肺,肺跟大肠相表里,水上来后,就是嘴巴的津液)。喝下去的水到了水分这地方就会气化,气化后进入全身,或汗或小便,这是水分开的地方。如果小肠温度不够,水和大便混在一块时,用针灸把小肠的温度热回来,病才会好,所以要去管心脏。正常人,水在水分分开。如果水不分了,水直接进入小肠就会造成肠鸣、腹泻、水肿。水分穴针和灸都可以。水分是小肠的上口,水病的话,灸比针好。 

中医的“消渴”,有三种。上消一:口渴,渴饮百杯不能止渴,喝一杯水小便就是一杯水;中消:肚子饿,会不断的吃;下消:阳不举。

水分“主水病,腹坚如鼓”,腹胀大,可以灸水分。十四岁以下的孩子流鼻血是正常的,不用治。超过十四岁流鼻血要去治。小孩天生体能强,发烧之前一流鼻血,热就纾解掉了。 会流鼻血的小孩不发高烧。

7、下腕穴 

下腕在神阙与中脘的中间。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为太阴任脉之会。喷门、幽门、下腕穴痛常常容易发炎。

痛根本来自压力而不是发炎。痛时把压力纾解掉,环境改变掉就好,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处方不是杀细菌,而是改变环境,针灸也是一样。知道穴道的话,可以协助我们做诊断。

8、胃之募穴——中脘

胃病用此穴。针灸都可以,灸的效果非常好。

心蔽骨与神阙的正中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胃的募穴。 

身上有八会穴(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有一个治病法则,叫会郄治疗法。 

十二经络,每一条经都有一个郄穴。身上每一个腑,包含胆,这是消化系统,小肠、胃、大肠、膀胱、子宫、胞户。所有腑的病通通在中脘上治。特殊治症:印堂痛,胃有问题产生的头痛。怀孕中间的妊娠恶心想吐,通通可以在这治疗,针或灸。只要是肠胃方面的病都可以在中脘治,因为腑会中脘。脏,心肝脾肺肾,中医的脾是把西医的胰脏包含在里面。

9、心之募穴——巨阙穴    

心蔽骨与中脘中间是巨阙。巨阙跟中脘的中间是上脘。  

上脘是络穴。以中脘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成梅花型的灸法为梅花灸,统治一切胃病。只有病人吐血时不要灸,因为吐血时增加温度时,血会增加。外面是吐血,里面可能是胃癌,所以出血的时候,不要去灸。上脘、下脘、建里是辅助中脘的穴道。

巨阙是心脏的募穴,巨阙和关元,都可以治疗心脏病。

补泻手法:最基本的补泻手法有“提豆许”。针扎下去,扎到巨阙上面,我们要泻。一开始先捻针,左转右转气到了(酸胀的感觉)以后,往前(即向下)推一点点,推像绿豆那么大就是泻。往上拉一点,这就是补。(前推为泻,上提为补)一开始针不要下太深。

如果怀孕的妇人,气往上冲,会让孕妇昏迷,针下巨阙。     

按十四经发挥,人心下有隔膜,前奇鸠尾后齐十一锥。肺与心脏中间有横膈膜。心脏有问题时会有穿心痛,痛为痰引起,把痰去掉就好了。隔膜还可以隔绝肠内沼气。两金(肺和大肠)压挤肝脏,有动能运动,金来疏木。肝脏的血跟大肠相通的。  

 10、鸠尾穴   

巨阙上一寸,还没到心蔽骨。不可重打重击,一打会内出血,是一个危险的穴道。禁灸,可以针。“膏之源出于鸠尾” 。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