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唐代最美螺钿铜镜~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3-22

以收藏中国唐代传世艺术品而著称的日本奈良正仓院,在2018年10月27日——11月12日举办了第70回展览,此次展览依然是在奈良国立博物馆展出。

正仓院展的海报

正仓院——这座位于奈良东大寺的宝库,保留了迄今为止种类极丰富、极全面、且极有价值的唐朝艺术品上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傅芸子曾多次进入正仓院,发出这样的感叹:“吾尝谓苟能置身正仓院一观所藏之物,直不啻身在盛唐之世!”(《正仓院考古记》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漫长岁月里,正仓院的宝物一直秘不示人,只在每年10-11月间最干燥凉爽的两周内,曝晾藏品,并挑选60件左右,由奈良国立博物馆主持“正仓院展”。这样短暂的会面,俨然成了节日般庄重盛大,人们从全球各地赶来排队,只为赴这场一年一度之约

此次,正仓院共展出56件宝物。北仓10件、中仓16件、南仓27件,还有3件圣语藏,其中有10件是第一次展出这次展出的藏品中,有不少值得特别关注,其中两件唐螺钿文物共同展出——一件是来自北仓的平螺钿背八角镜、一件是来自中仓的玳瑁螺钿八角箱,精美至极。

玳瑁螺钿八角箱

平螺钿背八角镜 背部

螺钿是一种特别的工艺——“螺”指贝类,“钿”为嵌装,螺钿即将贝类的外壳加工成平板状,再切割成各种花纹、图形,然后嵌入木板、金属、漆器表面。螺钿起源于商代,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燕国墓葬中就出土过西周螺钿漆器。到了唐代,螺钿工艺发展成熟,唐人始创将螺钿用于铜镜装饰,如今我们能见到的最古老的螺钿制品,都是唐代遗物。唐代螺钿制品在国内出土了数件,但正仓院的藏品保存很好、品种也很全。正仓院中的螺钿藏品,大多数是遣唐使从中国带回,并为历代天皇所珍藏。天平胜宝八年(756年),光明皇后圣武天皇(701-756)留下的珍宝奉纳给东大寺,根据当时的献纳目录《国家珍宝帐》记载,光是螺钿器物就有螺钿紫檀琵琶、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螺钿紫檀阮咸、平螺钿背圆镜、平螺钿背八角镜、玳瑁螺钿八角箱等20余件。可见,唐代传入日本的螺钿器物数量非常多


玳瑁螺钿八角箱 局部

平螺钿背八角镜 局部

展出的这件平螺钿北八角镜把南海出产的夜光贝,东南亚出产的琥珀,特别是缅甸出产的红琥珀,以及中东出产的宝石,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既有吉祥的衔枝飞鸟和象征爱情的鸳鸯,还有中国特有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能用这么多国家的珍宝来构成中国图案,也只有唐朝才能做到。

平螺钿背八角镜 局部

铜镜工艺发展至唐代达到又一高峰。镜背的设计别出心裁,各种装饰方法层出不穷,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大唐气象,这其中就有“螺钿”的身影。不同造型的螺蚌壳粘到素铜镜背面后,接下来要髹(xiū,用漆涂在器物上漆、研磨、抛光,最后还要在上面用阴线刻出花纹。经过这一系列处理的螺钿镜,自带七彩宝光的白色螺钿在黑色漆地的衬托下,显得光彩照人,熠熠生辉。有时,为了使螺钿镜更加美观,在螺钿之间的漆地上还会填入绿松石、青金石、琥珀、玛瑙等宝石,这样就更加五彩斑斓、如霞似锦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宴乐图螺钿铜镜

宴乐图螺钿铜镜(局部)

螺钿镜创于唐前期,流行于盛唐。然而安史之乱后,经济遭到破坏,唐王朝日渐衰落,再也无力铸造奢华的螺钿镜了。可惜的是,国内出土的唐代螺钿镜多有损毁,凭着有效的管理,被遣唐使带去日本的螺钿镜反倒被妥善保藏至今,得益于此,我们才能窥见中国最美铜镜的历史原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