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的艺术风格——汉代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3-22


汉代制玉承袭战国传统,体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同时汉代对玉本身的理解更为深化,玉被赋予的多重意涵,在开启制玉、用玉新局面之时,也促使两汉玉器艺术风格不断创新。

一、立体纹样

战国晚期既出现的玉器平面立体化纹样,在汉初仍颇为流行,并与云纹、谷纹、乳钉纹等规律纹样共存。西汉中期以后,立体纹样逐渐取代规律纹样,成为玉器纹饰中的主体。这类纹样以动物类题材为多,借由凹弧面、艺术镂空及多视点组合的运用,在片状玉器上以平面立体化呈现,其余者则多作浮雕形态。 图1 西汉时期 双龙首玉珩然而,东汉时随着繁复布局及线刻纹样的大量启用,盛行于西汉的立体纹样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图案化工艺风格。 图2 东汉时期 镂空龙凤纹璧 二、组套用玉

两汉时期用玉制度也多有发展,其中尤以组玉佩、玉剑具、丧葬玉等成组玉器最具代表。
汉代,组玉佩中的各零件除用于链接成“中轴平衡、左右对称”的成组串饰外,还均被赋予独立而完整的美感,既可组合成套、又可单独为饰。 图3 汉代 龙纹玉珩 图4 西汉时期 玉人 玉具剑虽延续战国晚期形成的首、琫、璏、珌成套使用方式,但造形日趋稳定,剑柄顶端剑首呈圆饼状,凹字形剑琫置在剑柄与剑身之间,位于剑鞘中段的长方形剑璏下有矩形系孔,剑鞘底部的剑珌则为中厚边薄的梯形。 图5 西汉时期 剑饰器一组 图6 西汉时期 玉剑璏同时,在厚葬风气带动下,丧葬玉逐渐形成玉衣、九窍玉及大璧的组合形式,口唅及手握演变为蝉、猪的固定式样,并以这一时期特有的“汉八刀”勾勒样态。 图7 西汉时期 九窍玉 图8 西汉时期 玉衣
三、艺用合一

在玉器的加工制作中,镂空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时期。汉代采用“艺术镂空”,使得玉器的空间感加以提升。艺术镂空其形态多呈现大角度的弯曲,制作上频繁使用管具钻孔,显现出一种力量和柔和并重的冲突感,玉工将镂空的技法同艺术美感紧密结合。 图9 汉代 龙凤纹韘形佩镂空造就的透空,天然具备系孔功能,这又使镂空在“艺”的效果之外,还兼具“用”的功能,形成艺用合一的独特设计。 图10 西汉时期 玉龙汉代玉器不论是立体纹样的全盛发展、组套用玉的稳定成熟,还是艺用合一的独特设计,均显示出其在工艺、造形、纹饰等方面的突破与进步,造就了汉代玉器艺术风格的华美与生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