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胡十六国编年史前燕

 庶民临风 2019-03-22
  • 十六国前燕(鲜卑)时期:(公元337~370年)

     

    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慕容·皝)执政时期:

      公元337年:丁酉,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慕容·皝)文明元年;魏晋之际,鲜卑慕容部落自辽西迁于辽东北部,至公元294年,其酋长慕容·嵬又率 部徙居大棘城(今辽宁义县),开始了半定居的半牧半农生活;公元307年前后,慕容·嵬开始自称鲜卑大单于;在西晋王朝灭亡之后,慕容·嵬得汉族士人的辅 佐,以大棘城为中心据有整个辽水流域,并接受东晋王朝官爵,病逝后由其子慕容·皝承袭其职;慕容·皝在正式建立了前燕国之后,改名慕容·璜,以示“皇”权 在手,史称太祖文明帝,建元“文明”,以龙城(今山西晋阳)为都城,后又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追封父亲慕容·廆为高祖武宣皇帝;前燕国拥有今河北、山 东全境以及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的一部分,西境接前秦国,与东晋王朝则以淮水为界。

      公元338年:戊戌,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慕容·皝)文明二年;前燕太祖文明帝发动击败后赵太祖武帝石虎的“棘城之战”,继而在今北京密云发动击败汉赵国残余势力麻秋的“密云山之战”,麻秋战败后归降后赵太祖武帝。

      公元339年:己亥,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慕容·皝)文明三年

      公元340年:庚子,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慕容·皝)文明四年;高句丽国联合鲜卑宇文部攻击前燕国。

      公元341年:辛丑,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慕容·皝)文明五年;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在今河北衡水地区发动袭击前燕国的“安平之战”。

      公元342年:壬寅,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慕容·皝)文明六年;前燕太祖文明帝在今吉林集安地区发动攻击高句丽国的“丸都之战”,与以往多为高句 丽国挑衅鲜卑慕容部不同,此战是前燕太祖文明帝主动进攻高句丽国,前燕太祖文明帝亲率劲旅四万人攻打鲜卑宇文部和高句丽国;以其兄建威将军慕容·翰及儿子 慕容·垂为前锋,率主力从南线进攻;派长史王寓等率军一万五千人从北线进攻;而高句丽王高钊错误地判断了军情,以为前燕国的主力必从北线进攻,因而将其主 力五万人由其弟高武统领,全部部署在北线阻击前燕军队,自己则率老弱病残防守在南线,结果慕容·翰与高句丽军队在今辽宁新宾西木奇镇的“木底大战”中击败 高句丽军,并乘胜攻入高句丽国的首都丸都城(今吉林集安),高句丽国王高钊单马而遁;入城后,前燕太祖文明帝对丸都城进行了毁灭性的摧残,焚烧宫室,挖掘 高钊父亲高利的坟墓,并将高利的尸体以及高钊的母亲、妃嫔、无数金银珍宝和五万多高句丽国人掠走,丸都城基本被毁。

      公元343年:癸卯,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慕容·皝)文明七年;高句丽国王高钊遣使向前燕太祖文明帝称臣,贡献方物,前燕太祖文明帝这才归还了他 父亲的尸体;此后,前燕国与高句丽国之间的小规模战争一直连绵不断,但基本上都是前燕国占上风,其时渡辽将军慕容·恪还曾攻克了高句丽国南苏城(今辽宁抚 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汇处)、苍岩(今吉林集安西部),并在斯地设置了北线哨所。

      公元344年:甲辰,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慕容·皝)文明八年;前燕太祖文明帝在今河北秦皇岛昌黎地区发动攻击鲜卑宇文部的“威德城之战”,前燕 太祖文明帝亲自带兵攻击鲜卑宇文部首领宇文·逸豆归,以建威将军慕容·翰为前锋将军,刘佩为副将;命渡辽将军慕容·恪与慕容军、慕容霸及折冲将军慕舆根等 率兵分三路并进,最终大破宇文部军队,慕容·恪率军乘胜追击,攻克鲜卑宇文部的都城紫蒙川(今辽宁朝阳),宇文·逸豆归仅率数人败逃,后死于漠北,鲜卑宇 文部从此瓦解。

      公元345年:乙巳,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慕容·皝)文明九年;前燕太祖文明帝再次发动攻击高句丽国之战。

      公元346年:丙午,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慕容·皝)文明十年;前燕太祖文明帝在今吉林四平、伊通地区发动攻击扶余国之战。

      公元347年:丁未,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慕容·皝)文明十一年

      公元348年:戊申,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慕容·皝)文明十二年;前燕太祖文明帝病逝,其子慕容·儁即位。

     

    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执政时期:

     

      公元349年:己酉,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景昭元年;慕容·儁即位后,改年号“景昭”,史称前燕烈祖景昭帝;高句丽国正式向前燕烈祖景昭帝称臣,派 遣王子到前燕国做人质,前燕烈祖景昭帝则封高句丽王高钊为营州诸军事、征东大将军、营州刺史,封乐浪公,不过高钊对高句丽国内依然称王如故;之后前燕烈祖 景昭帝借用东晋王朝的旗号发动了攻击后赵国的战争,一举夺取幽州,迁都于蓟城(今北京)。

      公元350年:庚戌,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景昭二年

      公元351年:辛亥,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景昭三年;前燕烈祖景昭帝发动攻击后赵国之战。

      公元352年:壬子,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元玺元年;前燕烈祖景昭帝在今山西忻州雁门关下发动击灭鲜卑拓拔部代国之战;之后又与后赵末帝石祗、羌族 首领姚弋仲等联合,发动击败原后赵大将军冉闵(石闵)建立的冉魏政权之战,杀冉闵,完全占有河北地区,随即抛弃东晋旗号,自称燕皇帝,又追封冉闵为“武悼 天王”。

      公元353年:癸丑,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元玺二年

      公元354年:甲寅,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元玺三年

      公元355年:乙卯,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元玺四年

      公元356年:丙辰,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元玺五年;前燕烈祖景昭帝在今山东益都地区发动攻击东晋王朝的“广固之战”。

      公元357年:丁巳,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元玺六年(光寿元年);前燕烈祖景昭帝再次迁都于邺城,之后诏令冠军将军慕容·垂发动攻击匈奴勅勒部的“塞北之战”;随后自恃强盛,检括人口,妄图使前燕国军队满一百五十万,以便攻灭前秦国,却被大臣们所谏阻。

      公元358年:戊午,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光寿二年;前燕烈祖景昭帝诏令慕容·恪率军发动攻击东晋王朝的“并州之战”、“河南之战”,攻占了东晋王朝的河南、淮北之地。

      公元359年:己未,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光寿三年;前燕国与东晋王朝之间在今山东东阿爆发“东阿之战”。

      公元360年:庚申,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光寿四年;前燕烈祖景昭帝病逝,年仅十一岁的太子慕容·暐继位,由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慕容·皝)的第四子慕容·恪辅政。前燕烈祖景昭帝执政前后十二年,前燕国内部政治还算稳定。

    前燕幽帝慕容·暐执政时期:

      公元360年:庚申,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元年

      公元361年:辛酉,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二年;前燕幽帝在今河南沁阳地区发动攻击东晋冀州刺史吕护的“野王之战”,农历2月,前燕国宁南将军吕护镇 守野王(今河南沁阳),计划暗中投靠东晋王朝,晋穆帝司马聃以吕护为前将军、冀州刺史。吕护则欲引东晋军队偷袭前燕都邺,但未及行动就事情败露;农历3 月,前燕幽帝派遣抚军将军慕容·恪统军前往野王平叛,慕容·恪率军五万、冠军将军皇甫真领兵一万进至野王城外,于野王城外修筑深沟高垒,切断吕护守军的所 有外援,以待机击之;至农历7月,吕护军被围数月而外无救兵,内无粮草,被迫令部将张兴率领七千人马出城迎战,结果张兴被护军将军傅颜斩杀;当夜吕护以皇 甫真的营阵为突围口,率城中锐卒试图突围,而皇甫真事先已做好防备,慕容·恪领兵从侧翼出击,吕护所部死伤惨重,只有吕护单骑逃往荥阳(今河南荥阳),前 燕军队攻克野王。

      公元362年:壬戌,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三年

      公元363年:癸亥,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四年;前燕幽帝发动攻击东晋王朝的“荥阳之战”。

      公元364年:甲子,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五年;前燕国与东晋王朝之间在今河南汝南地区爆发“悬瓠之战”。

      公元365年:乙丑,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六年

      公元366年:丙寅,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七年;前燕幽帝在今山东济宁地区发动攻击东晋王朝的“兖州之战”;不久,大都督、抚军将军慕容·恪病逝,前秦、东晋均欲乘机图之;前燕国开始走向衰落。

      公元367年:丁卯,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八年;前燕幽帝发动击破匈奴勅勒部之战。

      公元368年:戊辰,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九年

      公元369年:己巳,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十年;晋废帝司马奕诏令大将军桓温北伐,前燕军队连败失地,后在前秦尚书左仆射王猛的援助下,前燕吴王慕 容·垂在前秦军队的帮助下,在襄邑(今河南睢县)大败晋军,桓温退走。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在慕容·恪病逝后便有伐前燕之意,但一直未成,一是因内乱,二是 忌惮慕容·垂之威名;前燕太后可足浑氏素恨慕容·垂,遂毁其战功,与太傅上庸王慕容·评相谋,欲杀慕容·垂;慕容·恪之子慕容·楷及慕容·垂的舅舅兰建知 道后,告诉慕容·垂说:“先发制人,但除评及乐安王臧,馀无能为矣!”慕容·垂心中不忍,说:“骨肉相残而首乱于国,吾有死而已,不忍为也!”慕容·垂由 于受到排挤,干脆带领儿子慕容·令、慕容·宝、慕容·农、慕容·隆,以及慕容·恪之子慕容·楷、舅舅兰建、郎中令高弼一起投奔前秦,只留可足浑氏于邺城, 乙泉戌主吴归率兵追击,被慕容令击退;慕容·垂投靠前秦国,前燕国就此失去中流砥柱,国力更加衰落。

      公元370年:庚午,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十一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诏令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王猛率大军攻击前燕国,前燕国内以往被虏之人纷纷响 应,王猛在夜间顺利袭破其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俘虏前燕幽帝,前燕国历国祚年三十三至此灭亡。利用战争大量地劫掠人口,是前燕国历代君主的一大特色, 以至于这些人口多达十余万,还分布在前燕国都城周围,成了前燕国的一个致命社会问题;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慕容·皝)的记室参军封裕为此曾专门上奏: “高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今户垂十万,狭凑都城,恐方将为国家深害,宜分其兄弟宗属,徙于西境诸 城,抚之以恩,检之以法,使不得散在居人,知国之虚实……”然而前燕太祖文明帝以及身后三代君主皆未重视这个问题,依然自行其事,但却一直没有任何管理这 些人口的有效政策与妥善方法,以至于到了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在灭前燕国的战争中,这些人果然成了前燕亡国的主要因素:“散骑侍郎徐蔚等率扶余、高句丽及上 党质子五百余人,夜开城门以纳坚军”,否则,以前燕国都城邺城之墙高隍深、鲜卑慕容部族人之剽悍善战,前秦王猛的军队是根本不可能那么轻易就能攻克的。前 燕国在建国后能积极招徕流民,在辽水流域设置侨郡,许多山东、河北一带的汉族世家大族纷纷迁徙辽西,投靠慕容氏家族;前燕国除以州郡县管理编户外,还用军 事化方式占有大量称为营户、军封或荫户的人口,也有被榨取高额地租的屯田民户;慕容氏家族善于与汉族士大夫合作,共同统治;前燕太祖文明帝循魏、晋王朝的 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肯定士族特权,承认坞主壁帅势力,因此境内大族势力有所发展;又积极兴立学校,培养统治人才,并能留意农桑,兴修水利,国势日 盛,人口多达九百九十八万八千余,是十六国中人口最多的政权。到前燕幽帝慕容·暐执政时政治腐败,矛盾交错,诋毁和排斥功勋卓著的吴王慕容·垂,自毁长 城,而历来的劫掠人口在前秦国发动攻击之时乘机结党反叛,终至亡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