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尺素|如何制作线装书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3-22

线装书又称古线装,起源在两宋之际,盛行于明代中叶以迄清末,是册页书籍发展的最高阶段。线装书的书衣、题签、打眼、穿线、包角都极为讲究,有严格的操作程序。也是我国传统书籍最广泛应用的装帧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分解线装书的制作方法,追忆线装书的阅读方式。


首先,准备工具与材料:宣纸×40、瓷青书皮×2、剪刀、中性笔、裁纸刀、针线、尺子、锥子等 。

将准备好的宣纸和书皮裁好对折。注意,参照宣纸纹路,顺着竖纹方向折,光面朝外,然后喷水用压书板将纸压平。书叶可画版式,也可以钉白书纸,版式多样可参考古籍样式随选。图中版式为四周双边双黑鱼尾,栏线长27cm高19cm供参考。

其次,对齐栏线。这一步尤为重要,画栏线的同学以地脚的栏线为准,齐成一刀切的样子。由于宣纸的摩擦力,必须一张一张调正。需左手按住宣纸固定,右手前后、左右移动书叶,将栏线及书叶对齐。移动过程中,注意书口随时撴平。 今天做的白纸书叶未画栏线,画线的同学请参考样书。

检验书口是否平整可让宣纸立于钉书板上。

找张纸垫在齐好栏的书叶上。用铅笔画出裁书线,长宽 24cm×16cm。

打孔钉书捻儿,书捻儿的位置如图,需避开最后钉线的位置。

量好后,用笔标记在最上面的纸上。

用铅砣(或重物)压住书口,锥子垂直于书面,左手扶牢,右手使用敲槌敲打锥尾,穿孔完成。

用皮纸制作两根书捻儿。剪成梯型,手指搓捻儿。

把纸捻儿穿过孔洞用力向下拉,拉到不动为止。两端剪掉多余,使用敲锤将其锤平。

书捻儿钉好后,书叶得以固定。随后准备裁纸刀、裁尺。沿着画好的裁书线,左手按住裁尺,右手慢慢将其裁齐。裁书过程中裁尺不得移动,右手轻贴裁尺一张一张往下裁,避免刀尖垂直于宣纸,且下刀不必过于用力。

线装书的四周应如同刀切一样平整。

把准备好的瓷青书皮,同宣纸一样对折压平。裁书皮时需注意,必须和书叶尺寸等齐,大小不能有丝毫偏差。

裁好书皮后,在书背处用浆糊将书皮粘在书捻纸的位置,压置一会。

将一张白纸对折求出直角。做一个“质子”备用。以便打钉线孔。“质子”的存在是为了更精准的找好钉眼的位置。

在“质子”直角上标记出书长及书宽的各十分之一。针锥扎眼标记打孔位置。

书体总长分成五份,钉线孔的位置间距分比为1/3/2/3/1。

锥子垂平于书面。敲槌打孔,共四个线孔。

随后,穿钉书线(四眼)。这一步是线装书的灵魂所在,线穿好后书就已经成型了。线是双股,单股长度为总书长的七倍,可多留一些富余,以免最后不够用。穿钉书线分解图如下:

 ①根据习惯从中间两孔选择一个插针,往两边方向走针。

②从书背中用针把线尾挑出,此步骤使钉线更为牢固。

③双股线保持平整紧致。

④勿使线拧麻花,可用针调适使其平顺。

⑤绕过书角后向中间走线。

⑥打个小结,系牢。

⑦用针尾将小结塞进书里,点涂一点浆糊。

⑧把线头藏进书背。

最后,粘贴书签纸。书签的长度为总书长的2/3,宽为总书宽的1/5左右。点涂浆糊,忌整涂。轻压放置待其干燥。

一本线装书就完成了。检验书口是否齐平。

温馨提示:

成书为右开本,订书眼勿打错方向;

有栏线的书天头留白处要比地脚宽;

 齐栏线与书口的过程会比较长,请一定要细心且耐心对待;

不方便打浆糊可用固体胶棒代替。


特别感谢:国家图书馆崔志宾老师。

参考:

1.杜伟生:《中国古籍修复装裱技术图解》,中华书局。

2.李明君:《历代书籍装帧艺术》,文物出版社。

作者:潘海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