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南美游(三)打卡乌拉圭

 昵称60842087 2019-03-22

汪建

2019-03-22 

20190313 今天要离开神密而美丽的复活节岛,返回圣地亚哥,再转去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Montevideo。

再次来到复活节岛机场,这个“草棚”机场候机厅很有特色,侯机的旅客就坐在草棚下的木凳上。一尊摩艾静立在这里,还有当地土著的图腾雕塑。

人们依然遛遛哒哒地就上飞机了,依然是波音787。

从圣地亚哥转机去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没有当天能衔接上的航班,我们必须在机场住上一晚。选了一家机场酒店并叫了牛排和海鲜饭。

20190314 从圣地亚哥飞乌拉圭。

我们乘坐的是智利LATAM航空的飞机,网上订票时没有说行李是要收费的。办登机时,我们正常托运,机场的空姐说这架飞机需要买行李票,按规定每件手提行李不能超过8公斤。1件行李票需要40美金。廉价航空就是如此。后来登机时我们发现他们只注重行李尺寸,对重量检查不严。虽然我们的行李尺寸满足要求但略重,我们要做世界守法公民,按规定买了行李票(其实可以不用买)。

关于签证:持有申根、美国、加拿大或英国有效签证有效期不少于一年的中国公民,可以随时入境;有条件免签入境最多停留90天,可多次入境。所以拿着美签很容易就入境了。

乌拉圭蒙得维地亚机场。

汇率: 机场1美元=28比索,市内:1美元=31.8比索。没办法只能先在机场换点车钱。

打上车去民宿,沿途看到的景象第一眼就觉得不错。

民宿的女主人Ana和她的母亲已在房间等候多时,这是一套两居室公寓,平时Ana住这里,有人租房了,她就搬到妈妈家去住,用自已的房挣点外快。

“咱家”楼下的门,不容易找错。

蒙得维的亚(Montevideo) <montevideo>是乌拉圭的首都,第一大城市,位于拉普拉塔河口,与河对岸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相距约190公里。面积400平方公里,人口150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44.6%。 城市坐落在一个喇叭口形三角港内向南突出的岬角上,港阔水深,为南美洲主要港口之一。海拔22米,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montevideo>

<montevideo></montevideo>

乌拉圭是个低调舒适的南美小国,没什么知名度,但是生活比较舒适。我知道它是因为该国的足球挺厉害的。乌拉圭是1930年第一届足球世界杯的举办地.。乌拉圭当年就夺得了第一届世界杯的冠军。直到现在乌拉圭足球也是南美劲旅。

乌拉圭号称“南美瑞士”,比较安稳和富足。和周边国家如巴西、阿根廷相比货币稳定,治安良好。政府清廉度位列世界前茅,据说是南美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

因为乌拉圭在本次行程中是作为打卡国家,所以只安排了住天两。所以咨询了Ana一些情况,我的就上街打卡去了。

一般来蒙得维的亚,都要去参观独立广场和1995 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科洛尼亚-德尔萨克拉门托城的历史老城区,我们也不例外。

我们首先来到独立广场,广场上矗立着民族英雄、民族独立之父阿蒂加斯将军骑马的青铜雕像。

何塞阿蒂加斯是乌拉圭民族英雄,生于1764年。他一生戎马倥偬,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献给了乌拉圭的独立解放事业。1850年逝世后,他被人民尊称为'独立之父'。他从1797年开始,先后抗击葡萄牙人,英国人和西班牙入侵者。1820年战败退入巴拉圭,并于1850年死于那里。这座雕像地下就是他的纪念堂。

纪念馆内部庄严肃穆,只有两个士兵神情肃穆的一动不动看守着纪念馆。四面的墙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记载着Artigas从出生到死去的大事记。正中央就是这位乌拉圭国父的骨灰盒,由士兵寸步不离的看守。

独立广场是乌拉圭引以为傲的地方。

1825年,乌拉圭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在一些爱国者的倡议下,1837年,乌拉圭诞生了设计独立广场的思想,目的是扩大共和国的首都的影响,树立首都的形象。

广场四周建设了许多乌拉圭标志性建筑。

萨尔沃宫是广场上的一座有特色的建筑。萨尔沃宫Palacio Salvo,高95米,共27层,曾经为南美第二高塔建筑,现在也是蒙得维的亚市最高建筑之一,他与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巴罗洛宫风格很相像。

广场东北侧为总统府博物馆(Museo de la casa de Gobierno)。

广场西南角的索利斯剧院(Teatro Solis),建于1856年,以上演古典戏剧和歌舞著称,晚上有歌舞晚餐,票价1200多比索,相当于人民币240元。

独立广场将蒙得维的亚的老城与市中心分开,一侧是老城入口,另一侧是七月十八日大道的起点。广场的一侧是城市之门,意味着共和国之都从那里开始。

走进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的老城,你会发现街道两边保留了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时代的建筑风格。

蒙得维的亚大都会主教堂建于1726年, 是西班牙新古典主义风格,它是蒙得维的亚市最重要的宗教场所。

从老城中出来,有几幢大楼很气排,有银行、博物馆还有政府机关。

蒙得维的亚市政厅(Palacio Municipal)是乌拉圭蒙得维的亚地方政府机构所在地,有点俄罗斯建筑风格。据说市政厅顶楼可以参观。

新城的主要街道是“7月18日大道”,是为纪念1830年7月18日宣布乌拉圭第一部宪法颁布而命名的。它像一条贯穿全城的大动脉。大道两边有政府机关、商业门市、银行、还有许多公园等。

一群中学生在公园聚会,请老徐头帮忙合影,这些孩子们非常有活力!

在“7月18日大道”中段,有一个建于1866年的和平之柱。这根柱子顶部的雕塑叫 Liberty Statue --自由女神像。

转到中央市场,房东Ana推荐我们去市场中著名的网红烧烤店,尝尝这里的烤牛排。叫了一份真心不错,连吃带喝人民币不到200。在乌拉圭餐馆刷卡还可以当场免税18%,交现金就没这待遇!

由于中央市场房子是百年老建筑,政府为了保护古建筑,保证其安全,所以规定每天营业时间只是上午11点到晚上6点,过点就没得吃。

吃过牛排,去河边走走。

拉普拉塔河口的水比较混浊,据说是前几天上游的阿根廷下了大雨。

河边的球场上,学生们在踢足球。

一般在海边都会设立灯塔,这里却立着大烟囱,一定有故事,俺还没弄清。

太阳的余辉把岸边房子都映红了,许多人和我们一样,享受这宁静的黄昏。

夜晚的718大街更是热闹,还有集会讲演,讲演人是位上年纪的女士,听不懂她的西班牙语,只听得阵阵掌声。

博物馆前的铁艺雕塑。

20190315 今天要去乌拉圭的另一个地方,叫埃斯特角城Punta del Este。

一大早天就下起雨来,开始雨很大,我们都担心今天的行程是否能成行。雨小点了,我们决定还是出发。

从民宿走出5分钟到市政厅旁边的CA1路公交站,乘公交前往长途汽车站。

首都蒙得维的亚的车站很大气。去埃斯特角的大巴是COT公司,排队、买票、上车,我们有幸买到本车次的最后两张票,车上还有好多人站着呐。

时尚的乌拉圭帅哥

老天爷挺开眼,当我们下车时雨停了,风还是很大!

迎接我们的是巨大的乌拉圭首字母U。

距大巴站大约不到200米就是埃斯特角城著名景点“手指”,五根白色的手指从沙漠中伸出来,像是抓着一把沙子一样。这里也是一处网红打卡地,已经成为了乌拉圭的象征,也是埃斯特角城的标志。

按中国的传说,应该是如来佛的又一只手掌在乌拉圭,我们走到哪里也逃不脱如来佛的手掌心,哈哈。

乌拉圭的海上救生员再集体集训。风浪好大,温度也不高,真佩服这些人的水性。

我们去了埃斯特角城的游客中心。按照工作人员给我们的徒步路线路开始游逛。城中心无非是一些博物馆、餐馆、酒吧、礼品店什么的,也许是天气不好,街上很冷清。

天气又变坏了,我们顶着大风,合着海浪的交响,沿着西海岸前进。

拍完这张照片,想起高尔基的《海燕》。

海之角的圣母玛丽亚。

天气不好大海真没啥看头,海岸边上的房子倒是挺提神的。据说海边的大别墅,精装修,有些带院子车库和草坪,大概150~200万人民币的样子。这点钱对于中国有钱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花上这些钱在海边买一套别墅听起来也很划算吧?

无论天气好坏,海鸟们都是那么活跃。

从西海岸转到灯塔区,这里有许多有故事的建筑,百年水塔,百年灯塔,还有百年教堂。

离开灯塔区,转向东海岸,天全放晴了,只见海边一排排高档酒店和度假村。那些洋气的大落地窗,老外们坐在酒店的阳台上聊天。

来到海滨区,阳光下的海滨气氛很轻松,游人也多了起来。在高楼大厦下的海滨竞然有海狮!一只海狮张着大嘴打着哈气,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阳光底下好睡觉呀。

逛到埃斯特角城的游船码头,码头上停满了有钱人的游船。

海滨公园

海边发呆的美眉

健身的人们

街心雕塑

走在路上见很多人拎一个好像是专门打造的兜子,里面有一个插着吸管小罐子和大保温杯,不时对吸管来两口再续上点儿热水。凑近看看罐子里面装满了像碎茶叶末子似到东西,泡上热水小口嘬着喝。有时也可以几人共用一个,我们坐的大巴车上就是几个司乘人员共用一个吸管。海边的一个女孩让老徐头尝尝,觉得有点儿像很浓的功夫茶。这东西也叫马黛茶,但与在摩洛哥喝的不是一回事。北非一代的马黛茶叶子是薄荷是甜的,而在乌拉圭流行的马黛茶是苦涩的。

原来阿根廷和乌拉圭人喜欢称呼自己为拉普拉塔人,走在街上几乎人手三件宝:马黛茶,吸管,暖水壶。来到乌拉圭喝一次马黛茶杯,立刻就进入乌拉圭人的生活角色。


一直传说乌拉圭大麻合法,一问还真是那么回事儿,但是有条件的合法。乌拉圭只有几个可以合法买大麻的药店。条件是只有居住在乌拉圭的居民才能购买。实际上旅行者是买不了的,当地人每人每周有限量,但现在抽大麻的人不太多了,都知道对身体有害。

乌拉圭前总统穆希卡说过一句名言:“Prefiero Legalizar la Marihuana,que darle Poder a los Narcos”,意思就是宁愿让大麻合法也不愿意给毒贩任何权利。不知元芳怎么看。

两天的乌拉圭打卡游结束了。感觉乌拉圭治安不错,不像智利圣地亚哥有哪么多警察在街上遛遛,据说是南美治安最好的国家。物价不算低,如:从机场拼车到市区,仅仅20公里,官价就是每人400比索,合人民币80元左右。公交车4站就34比索,相当于人民币7元左右。一般物品都比圣地亚哥贵,一根半斤来重的黄瓜28比索,相当于6元人民币。但平均工资,据说每月20000比索,约合人民币4000元,算是南美最高的同家之一。

乌拉圭首蒙得维的亚街景,正如一位领导同学所言各国的城市风光大致相同,不外是城堡,教堂,市政厅。还是自然风光更吸引人。

埃斯特角城还是不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