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大华:乡音未改是乡愁

 江山携手 2019-03-22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 沐方婷 为您朗读(第147期)

从21岁走出湘西,40多年来,无论身处何地,我依旧难忘故乡。沈从文笔下田园牧歌、诗情画意般的湘西,也是我故乡印象的底色。湘西的土地生养了我,也滋养着我。一直未改变的乡音,是我与湘西之间的牵绊。

我出生在湘西永顺芙蓉镇,就是当年刘晓庆、姜文主演的电影《芙蓉镇》的取景地。芙蓉镇的本名叫王村,是古代湘西最具古色古香的小镇之一,与凤凰镇齐名。它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因一条宏伟的瀑布穿梭其中,又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我就出生在瀑布旁边的一个吊脚楼里。它还有一条五华里长的青石板街,街的两边是土家的吊脚楼,真是美不胜收。

芙蓉镇厚重的历史感还来自于一根铜柱,名叫溪州铜柱。还记得以前修凤滩电站的时候,为了不让溪州铜柱被淹,便迁到了芙蓉镇(王村镇)花果山上,相传那是五代晋天福五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史彭士愁,在一次战后罢兵所立的划分疆界的界柱。那更是我们土家族历史珍贵无比的见证,包含了文化、民族、国家等多种含义,是故乡一块值得深入研究的宝藏。

1986年,电影《芙蓉镇》剧组到小镇选景时,他们发现古老的青石板街静默沧桑,穿梭的瀑布如泣如诉,瀑布下小河边,三五个女人说说笑笑捶着衣服;抬头望,悬崖之上顺势而起坐落着一排典雅的吊脚楼,水乡情韵,别具一格,顿时被芙蓉镇古朴的风土人情所吸引。也因为电影《芙蓉镇》,王村镇被外人熟知,很多人慕名而来,因此改名为“芙蓉镇”。

我五六岁的时候,我们家搬到了高良坪,一个离芙蓉镇三十华里的地方。那是一个美丽的小集镇,我在那里读书,在那里长大,还记得屋前不远处有条小溪,溪水清亮清亮的,放学后,经常和小伙伴们到小溪里抓鱼、游泳;记得屋后的那片茶山,每当茶花盛开的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去采茶花,清晨茶花里的露水是甜的,就像蜂蜜水一样好喝;记得曾经的同窗,那些同学习共成长的日子;记得家乡的父老乡亲,那些勤劳、朴实、真挚的人们。

回想起我的童年生活,那真是多姿多彩呀——“跳飞机”、抓鱼、钓鱼、捉迷藏……只要一下课,我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出了教室,上山下河,撒了欢似地奔向美丽无忧的大自然里。那时候老师不怎么约束我们课后的生活,不像现在的小学生有写不完的作业,大人们也忙着农活,管不过来我们,任由我们自由成长。

“大人盼莳田,小孩盼过年”。过年是我们小孩子最期待的事情。小时候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大人要等到插完田才慢慢有收成,有粮食吃,这或许是他们最关心的。可小孩不一样,老觉得过年时才有吃有玩,还有新衣服穿。离开家乡几十年了,每年随着新年的钟声响起,随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燃起,心底对于“过年”的那份遥远追忆又飘忽于前。家乡过年的时候,我们会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做豆腐,这基本上是湘西家家户户过年时都会做的事情。

这些年,我走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去过国外的很多地方,但是故乡的“三美”却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山美、水美、人更美。不论是出生地芙蓉镇,还是长大的地方高良坪,它们都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

记得1970年年底,我高中毕业(那时是冬季毕业),当时还不到15岁,我作为知青下乡,一待就是3年,一年干活时间大约都在350天以上,几乎每天都在劳动。

我以前没干过农活,到农村对我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还记得我第一天上工,正赶上生产队挖生土(即开荒)。挖生土是最累的农活,我们那里有一句俗:“人生两门苦,抬石挖生土。”没一会儿,双手就起了血泡,血泡破后血顺着锄头把往下滴。队长和其他人看到后,要我休息,但我这人从小不服输,还是继续挖。这时我旁边一个比我大两三岁的姑娘赶紧拿出了自己的手帕,帮我把手包扎起来。从此,我们也成了很好的朋友。18岁那年,我被贫下中农推荐到公社信用社工作,离开了生产队。后来我又外出求学,她也嫁为人妇,联系就慢慢断了。

故乡的心灵美在于湘西人的耿直、淳朴和助人为乐的性格。从小我父母就教导我们要诚信、善良、感恩,这不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人生信条,更是被整个土家族的文化和环境所影响的。湘西的整个环境和我的父母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我相信一个人能成功是和做人有关的,一定要为人正直,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也坚守着那份诚信、善良、感恩。

我印象中的湘西人,既很能吃苦,又豁达乐观,他们懂得苦中作乐。在曾经艰苦的日子里,湘西人滋养出了一种特有的乐观。为了消解农活的辛苦,唱山歌成为家乡人民一种特有的娱乐方式。当然,为了表达内心的喜悦,以前年轻人处对象也要对山歌。山歌对于湘西人来说,似乎有种让人开心的魔力。我在农村时也会唱几句。

在外多年,还是难忘家乡的味道,这是我一辈子的味蕾记忆。在外地的时候,只要一看到湘菜馆,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去。都说“回得去的故乡,回不去的乡愁”。记得多年前有次回家,乡里的老头老太太们还特别高兴地对我说:“你都出去这么多年了,口音一点都没有变,不像有些年轻人,出去了两年,就是一口外地话了,你可真不错!”

我想,或许一直未改的乡音,就是我的乡愁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