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拆掉的中国4大古建筑: 我们再也无缘相见, 每一座都令人惋惜!

 云中无云 2019-03-2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下的文物古迹自然不少,其中也不乏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晶,但如今所存原版已是凤毛麟角,而且这些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东西,更是让中华文化变得更加的璀璨,在现代都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在我国遗留下来的古建筑,无疑就是很多的古文化的载体,承载了无数的文化精髓,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无法分割的重要成分。然而,因为国家的不断发展,时代的日新月异,我国很多的古建筑似乎正在慢慢地被遗忘,有些甚至消失在遥远年代的古迹,只存文献难觅影像。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是越来越好,所以除了平常的工作生活之外,有些人总是很喜欢去一些名胜古迹旅游,而比较受欢迎的地方,往往都是一些从古代就保留着的建筑。但因为国家的发展,所以这些真正的古迹,也是越来越少,尤其是在建国之初,很多地方,因为修路或者其他修建其他建筑,而将一些古建筑给拆除掉,曾经的身影也消失在遥远年代,剩下的只有文献和影像, 甚至还有很多被拆除了,而完整保留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我国被拆除的四大著名古建筑,每一座都令人惋惜,大多都从未见过。

第一座:双塔庆寿寺。双塔庆寿寺为佛教寺院,原址位于北平市西城区西长安街,寺于金代初年开始建造,被称为大庆寿寺,后来经过元明两代的重建重修,改成为大兴隆寺、慈恩寺。双塔都在寺的西侧,一个九级,一个七级。它以精美的建筑构造和重要的历史地位屹然矗立于历史的风雨中,一直到后来因为西长安街要向北拓展而被拆除,从此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它被拆除前,梁思成四处奔走,呼吁不要被拆除,说这是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一大杰作,我们不能轻举妄动。即便如此,双塔庆寿寺还是逃不了被拆除的命运,以至于我们还未来得及看它一眼。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座砖塔左右相拥矗立,巍峨壮观又不失玲珑秀丽,尖顶向天,一副久经岁月沧桑的模样,也正因为这它们,庆寿寺在百姓们口中都俗称为“双塔寺”。然而,就是这样见证了我国历史上元明清三朝更替、民国风云甚至新中国建立的双塔,最终在1955年被人们轰然推到,800多年的历史,在修西长安街时终究消失。

第二座建筑:地安门。地安门也建造于明朝的永乐十八年,原来被人们称为北安门,他也是故宫的北门,大家所熟知的tam是故宫的南门,北安门是在清朝顺治八年的时候改作为地安门。地安门,也是首都中抽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明清皇城的北门,位于皇宫的北边正中,景山以北,鼓楼的南边。历史记载,地安门在历史上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皇帝北上出征的时候大多都会过地安门,亲祭地坛诸神时也出地安门。

与tam相呼应,其中寓意就是天地平安。tam就是皇宫的南门,南北相互对应,有着天地平安,风调雨顺的寓意。地安门是首都皇城的四门之一。皇城正门为tam,在明朝称为承天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叫地安门。明代称地安门为厚载门,也叫后门。地安门整体建筑风格为宫门式砖木结构,左右两边都有两间值班室,旗号而且位于首都的中轴线上,后来因为整治道路交通而被拆除了,让人十分惋惜。在1913年和1923年的时候,地安门的东西两侧的城墙都被拆除,后又彻底的将地安门拆除,并辟为路。

第三做建筑:首都古城墙。首都是一座历史底蕴丰厚的城市,它是明清时期的皇城,但凡君家之地,哪有平庸之物。当年明代统治者将首都迁离,修宫殿,筑城墙,耗资巨大,建筑也十分雄壮。目前的我们,见到的只有故宫或电视剧的宫墙,这是仿造故宫在浙江横店建成的影视城,我们仅从中就能感受到当年京城的气派。首都老城墙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在元朝的时候开始建造,在明代完工,清明时期到了使用,这中间的历史时长多达七个世纪。

但很遗憾,现在却已看不到这座古建筑的踪影了,对于许多游客们来说,老城墙都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全部都是板筑的夯土墙,但后来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首都老城墙被二环路替代后,它只能蜷缩在了老地方。为交通的进一步建设,它被牺牲了,被拆除了。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夫妇极力要求保留,但最后都被否定。而如今,要想探索感受首都这座城市的历史,估计也只能看到一些幸存的细碎遗迹了,整体的面貌已不复存在。

第四座建筑:河北沧州闻远楼。这座楼又被称为是鼓楼,是沧州标志性的建筑物,建于明代光宗年间,后来在清代光绪时被重修,鼓楼则是高大雄伟,古朴典雅,上面还写有“海天锁钥”四个大字,而且每到重阳节的时候,人民总是会登高望远,于是鼓楼就成为了人民最好的去处,而此处也成为了人民心灵的一种寄托。每逢有人来倒沧州,都会来看一眼闻远楼,钟声杳杳,兼有报时作用和观赏作用,还是古时候发布政令和宴请宾客的场所。

后来,1957年,为修建第一条柏油路——新华路,拆除了闻远楼。闻远楼上的大铁钟,放在路南便道里侧,知道十几年后,才被挪走。其实,我国有很多古老的建筑,他们不仅是一座涵盖了建筑技巧的使用物品和观赏物,也包含了大众的精神思想寄托和很多民俗,在老一辈人中还有很多人每年都期盼着重回故土,再找到当年的感觉,这些建筑帮助我们埋藏心底最好的回忆。而且,这些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很棒的途径,文化在于传承,我们需要保护好祖辈历尽艰辛给我们留下的遗产,并学习当年劳动人民的智慧再次激发灵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