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妙果连载:挫折能磨炼人的意志——大思想产生大力量(连载75/81)

 道德经学用 2019-03-22

有时,挫折并不是坏事,要看我们如何去转换。挫折往往是意志的磨刀石、平安的敲门砖,它可以带给我们成功、健康、平安和幸福。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他的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领兵剿匪,屡立奇功;精通儒释道三家之学,阳明心学更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迄今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地区。他是历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集于一身的全能大儒。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历经坎坷,遭遇的磨难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而他也正是得益于人生的巨大挫折。他曾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说起来,王阳明系出名门,天资聪颖,但人生路上偏偏充满坎坷。他曾两次会试落第,但始终以坦然心境面对人生挫折——当别人以落第为耻时,他却以落第动心为耻!对他而言,第一等事是成为圣贤,眼前的这点挫折算不了什么。

在他34岁时,因触怒当权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投入大狱。后被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途中数次遭锦衣卫追杀,只得伪装自杀逃脱。当他来到蛮荒险恶、苗僚杂居的龙场,面对万山丛薄,语言又不通,王阳明却告诉随从:“只要苦不入心,心中不苦,生活便是甜的。”

在缺衣少食的蛮荒之地,他自制石棺告诫自己要超脱荣辱、勘破生死。正是这次人生的重大挫折,使他领悟到: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

等到刘瑾伏诛后,王阳明才被启用,后因平定宸濠之乱的显赫军功而被封新建伯,官拜兵部尚书参赞。但后又遭攻击、排挤,只得疏乞归省,过了近八年的退隐生活。直到再被起复,奉命前往广西处理岑氏土司问题,当时政敌只给他老弱残兵,他却仅用八个月即平定叛乱。回师途中,王阳明病逝于南安舟中。

隆庆帝继位后,在券文中这样写王阳明:“两间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

挫折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

没有挫折的人生,也许并不完美!因为我们体会不到“君子友我,小人资我,艰难困苦玉成我”的生命感悟。

其实,在人生旅途中发生的所有危机和挑战都是来磨炼我们心志的。人生由看不见的柔性之手所主宰:一是道,二是德。道德是宇宙本源中最伟大之物,向一切事物注入生命、平衡生命。

道好比是水,我们修炼好比是挖井,当我们挖井时,水已经在那里了。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空间,好让深藏于地下的水能够找到个显示自己力量的地方。当我们把泥沙清空后,水就会自动冒上来。如果我们把对待挫折的畏难情绪排除出去,把思想里的杂质搬开,把头脑中的杂念清洗掉,那么大道温暖的爱、生命磅礴的力量,就会从我们心底里冒出来。

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并不重要,经历、觉察、担当,这才是重点!挫折,能磨炼人坚强的意志,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含泪播种的人,才能含笑收获。所有磨炼我们、给我们苦头吃、帮老天出考题给我们做功课的人,他们的真实身份就是成就我们的贵人。

赵妙果

版权所有,作者授权代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