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友在这个提问下写了一个很诗意的答案:当有一天,他看到盛开的桃花,能讲出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而不是'桃花真好看'。岂不美哉? 最近,这个提问下多了一个点赞数很高的答案:看到陈更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表现,我知道了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 北大机器人博士生陈更,凭着绣口一吐便是诗词惊艳了观众,获得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近日,这位温婉的北大才女以大会总决选评委的身份现身卓越教育'第一届语文口语表达大会'(深圳区)启动仪式,跟孩子们聊聊怎样炼就出口成章的表达能力。
捡拾词语是表达的基础捡拾词语之于表达者,如同临帖之于书法家。在陈更看来,拥有出色的遣词造句能力,诗词是极好的蓝本。 比如说,因为思念李白,杜甫写下'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彼时,李白正被流放,非常落魄,杜甫看到屋梁下的月光,就好像看到他面无血色的脸。这是诗词中常见的'赋形'手法,即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赋予形状。 把李白的悲惨遭遇赋形了月光的颜色,是古人用词的妙处;学习古人在词海中捡拾精准的词语,是我们修炼表达能力的基础。 巧妙的结构为表达增色提到父爱,很多人会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为什么一个买橘子的故事会如此深入人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叙述的顺序。 在《背影》里,开头的父子关系是灰暗的,是低到尘埃里的绝望。而父亲拖着肥胖的身躯穿过人群为我买橘子,就像从尘埃里开出一朵花。 陈更告诉孩子们,好的表达是带着温度的述说,巧妙的表达顺序就像合适的容器,传递着恰到好处的温暖。 更高的境界:化用古典文学修养中国诗词有用典故的传统,王安石在经历人生低谷时说:'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邯郸是古人上京赶考的必经之地,在邯郸道上茫然,寥寥几字,便道尽了此人在官场的心灰意冷。 古人用典是一种含蓄的美感,而我们在表达中化用诗词典故,同样能让我们的表达能力更进一步。 陈更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形容孤独的人获得短暂的宽慰,可以说'在潇潇暮雨中捡拾起微茫的温馨',这比直接引用'潇潇暮雨子规啼'更触动人心。 在这堂特别的'语文课'上,陈更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给孩子们分享了她的表达之道。 在她看来良好的表达能力,既是能力,也是魅力。 如果你想现场领略陈更的语言魅力,让孩子的口语表达得到陈更的一对一点评,现在就报名卓越教育 '第一届语文口语表达大会'(深圳区)吧!陈更将担任本届大会评委,入围总决选还可与陈更一起进行舞台展示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