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密杀了恩公翟让后瓦岗军速亡

 禹杰 2019-03-22

耍酷:李密杀了恩公翟让后瓦岗军速亡
  要说曾经声势浩大的瓦岗军突然败落,就因为一时“思想狭隘”的贵族子弟李密杀了恩公翟让,让跟随李密的人寒了心。

这一忘恩负义举动的副作用显然被放大了十倍,最终造成了李密众叛亲离,瓦岗军离心离德,然后兵败如山倒,迅速败亡。

关于李密的智谋,《资治通鉴》有多处提及,比如他以巧舌如簧游说各路英豪归附翟让,用计说服术士贾雄让翟让称王,然后有了自己的强大政治组织,再后来设伏计杀隋朝名将张须陀(也就是常在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传奇将军秦琼的最初恩主),以他出色的领导才能和政治眼光使瓦岗军成为雄霸一方的革命力量,最终让心胸开阔的翟让心服口服,继而让出实际的军事控制权。

有时候并不是心胸开阔就会带来正面的力量,也正是翟让心胸开阔让贤而导致了瓦岗军最严重的内讧,从而使瓦岗军迅速土崩瓦解,成为了强弩之末。

我们平时常说好心办坏事,翟让让贤就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

老实说,李密并不是一个特别坏的人,倒是他少时“挂角攻书”的勤奋样曾成为了激励很多少年人的楷模,温暖激荡过很多人的心,受到很多人的崇拜。

那么他最终为什么成为了一个忘恩负义的冷血杀手了呢?这不是人性的一种大崩溃吗?

这一切当然是有原因的,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出来混迟早要还。

不说你也知道了,功高盖主的人历来就是自己申请把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除非你既是仲裁者又是运动员,那么一切OK。

因为在人们面前,退位让贤的瓦岗军的精神领袖翟让,无疑树起了一座别人无法逾越的权力高峰,这包括瓦岗军的实际控制者李密,翟让越无私越衬托出了李密心中的那个“小”字的硕大无朋,可谓是如坐针毡,除非那时的政治家们已经发明了君主立宪制就另当别论。

而利益的驱使使他人性中温柔敦厚的部分越来越少,阴郁冷酷在利益面前被放大上千倍,他没有选择,为了自己的长治久安绝对控制,就是对手是亲生父亲,他也必须做掉此人。

于是他给翟让摆了鸿门宴,然后把翟让像扔绊脚石一样扔掉,生怕扔迟了这块石头反过来把自己砸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李密其实和翟让的私交还是不错的,甚至翟让还对李密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大有“你办事,我放心”的大气魄,不然也不主动出让瓦岗军的支配权了。这一切皆因李密太有才,太会算计敌人,只能能者居之,所以翟让的谦虚也是有原因的。

坏就坏在君之侧的那些贝利亚们的心理不平衡上,所以不能实现权力的平稳过渡。最终酿成了李密的举刀相向,导致了瓦岗军的内乱而最终让虎狼之师淡出了政治军事舞台,累他成了忘恩负义的小人,坏了一生的清誉。

所以晁错在汉代时就被七王响亮地提出了“清君侧”的口号,看来这完全是有必要的。

事实上,李密并没有处心积虑要杀自己的恩人翟让,因为翟让出让领导权是他自己自动自觉的行动,并没有被李密胁迫,李密那时一心一意带领瓦岗军和隋军对干,根本没有时间考虑领导权的问题,只要翟让不像“假洋鬼子”不让阿Q革命一样阻止他干掉隋军,他从来对翟让没二句,而是闷声干大仗,翟让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这也是翟让高风亮节让出权杖的主要原因,翟让并不是恋权的短视者“梁山好汉”王伦。

关键是翟让让贤后,翟让身边的既得利益者(老实说既得利益阶层很多的时候也是历史变革和前进的主要阻力,这个很值得有心的人来研究)整天的叽叽喳喳坏了事,这让既要和隋军作殊死搏斗又要防别人觊觎的心思细密的李密很烦,烦透了的那种,这算什么回事?这不明摆着说我是篡党夺权的主吗?

想着想着,李密感到有点委屈,虽然他很想大度,可能是大度的恩公翟让也曾叫他不要太在意,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最终这种不同声音彻底让他烦了,于是他必须处理这种噪音的发源地,换句话说也就是翟让本人,尽管翟让甚至没有鼓励过这种噪音。

所以往往这种原因就导致了好心没好报好心办坏事。

自从翟让禅让后,翟让的部属亲信从来没有停止过鼓噪让翟让再把权力给收回来,甚至在背地里不止一次地嘲笑翟让是天地一号大傻瓜。

“天子只能自己做,老婆只能自己睡,这断不能让人染指,除非他是傻瓜。如果你实在是不想干,那么也断不能肥水流入外人田呀,就让我们当嘛!”翟让的哥哥翟弘以及亲信王儒信等人总是喋喋不休地向翟让鼓噪这些毫无原则又副作用极大的话。

这就是既得利益者的嘴脸,包括代表当时的进步阶级的起义军也有如此的“腐朽阶层”,床榻之侧岂容他人鼾声如雷,利字当头钱是至亲, 原本也无可厚非。

终于,这引起了“诡计多端”的李密的注意。

“他妈的,老子在前方打仗,你们在后面谋我的人头夺我的宝座。”李密有点怒不可遏。

大家都知道李密出名是肚子多智谋,就像安禄山在李隆基面前自我表扬自己“一肚子赤胆忠心”一样,如雷灌耳呀!这帮人算是活腻了。

尽管翟让“心底无私天地宽”,也没有打算收回权杖的意思,但是已经烦透了的李密可没有那么好的心情和那帮人玩泥沙,因为他已经下了杀戮之心。

为此,李密又克隆了一次“鸿门宴”,然后把翟让给彻底解决了,以免以后他被那帮利欲熏心的跟班说服“幡然醒悟”收回成命,那时候可能来赴“鸿门宴”的就是他自己了。谎言说一千遍都成了真理,何况这又是从利益角度出发的有效劝说,保不准翟让什么时候会变卦,他不能整天生活在这种疑神疑鬼的阴影下,不然还有什么心思打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于是,一了百了,翟让死了,噪音没了,瓦岗军也走上了不归路,没了。

从此,李密性情大变,再没有好脸色,一付银幕酷小生的森然肃杀作派,可以说是近于变态。连史书都有曰:“密既杀让,心稍骄,不恤士,素无府库财,军战胜,无所赐与……”。老实说人家跟着你就是奔着幸福富裕生活而来的,你老人家居然大搞“穷过渡”,革命不是为了贫穷,得,咱们就彻底地离心离德了。

总之,在李密考虑解决恩公翟让的时候已经是炼心如铁,人性中宽容柔软的闪光点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无限的阴郁冷酷和对世界的极大仇恨,已经和世界世俗为敌了,好像全世界人民欠了他很多的样子。

这样骄傲自满,赏罚不明,还不把自己的士兵当人看待,哪有不败的道理?其实李密的部将贾闰甫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李密失败的原因,那就是他数典忘祖,没有人情味,尽管李密变成这样也是有十万个理由的。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同。

遥想当年的瓦岗军,战荥阳,攻洛阳,控制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区,消灭大量隋军有生力量,割断江都与洛阳的联系,使隋朝的政治中枢陷入江都孤岛,不能对全国进行有效控制,严重动摇了隋朝的统治基础,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反对力量,最终还是由于权力的分配问题祸起萧墙,自乱阵脚,自掘坟墓。

果真如此。

我最感兴趣的是,如果瓦岗军没有内讧,在消灭了隋朝之后,然后由李密的虎虎生威的瓦岗军和兵强马壮的李世民的陇西军事贵族集团最后对决,那将是多么惨烈多么吸引眼球的世纪之战,鹿死谁手还没有定论呢!或许历史会因此而改变。“李氏当为天子”,如果是二李之争,谁是真命天子还颇费周章呢。因为李世民和李密都是出名的足智多谋,点子多多,行兵布阵诡异多端如有神助,如果他们会师决赛,那将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对决,简直比火星撞地球还惨烈耶。鉴于当时瓦岗军兵强马壮气势如虹,所以李渊轻易也不敢碰他们呢(还曾写一封十分肉麻的马屁信给李密大称本家要多多关照什么的,可见当时李密势力之盛)!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只能隔岸观火让李密的瓦岗军和隋军斗个你死我活,从中渔利了。

可惜历史没有那么多的如果让我们演绎,规律性的东西基本上没有人能更改,尽管我们有时候能对历史狂YY意淫一下。

不管怎样说,二李之争绝对比李世民和王世充对决给人以更大的兴奋点,更令人期待。因为王世充早已被“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弄得紧张兮兮的,一见到李姓的将军就不会打仗的样子,完全失去了名将风采,没得玩了。

也许是物极必反吧,可惜瓦岗军在最鼎盛的时候自毁长城,盛极而衰,利益的驱动发生了内讧,自己把自己玩死了,真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不说也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