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与桃花皆面红

 关陇之 2019-03-22

桃树是古老果树,桃花是资深名花。

相悦四千年

桃树姿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是著名观赏花木。桃,其味甜美,是中华名果。桃木质地细腻,清香独特,可供雕刻,适宜佩戴以及把玩。桃核,可榨油,枝、叶、果、根俱能入药。


桃树向中国人提供的服务,已经超过了4000年。桃的服务,包括了果实的服务、观赏的服务、木材的服务和生态的服务。人们在接受桃所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服务于桃,人们栽植桃、培育桃、呵护桃、歌颂桃。人与桃双向互动,和谐相悦。恰如“人面桃花相映红”。


 桃是中国人文故事、神话传说的重要材料,继而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桃、桃花、桃木承载着长寿、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早期经典中,已出现不少咏桃名句。《诗经·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极其简洁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桃李之繁茂。


兆春之木

 从桃字结构看,木字旁加兆字,即桃=木+兆。这里的木,当然指树。那么,兆呢?兆是一个古老的汉字,在甲骨文中就有兆字。在古代,占卜之后,巫师要做预示吉凶的结论,写出来的东西叫兆。也即是说,兆有预示之意。兆与木结合,将桃树定位为“春天的预兆”,兆春之木。桃花开放之时,正是春意盎然之际。


桃花是青春靓丽的象征。“桃花妆”是古代年轻女子盛妆之一,用胭脂淡抹两腮。古人以桃腮、桃腮粉脸,形容年轻女子粉红色的脸颊;以面如桃花、红颜娇女、桃夭柳媚等词句,形容妙龄女子的美丽容貌;用“桃夭之子”,比喻像盛开桃花一样的才女;用“桃夭新妇”,形容年少貌美的新婚女子。


桃花开放是重要时令。桃花汛,也称桃汛,是说桃花盛开之时,冰雪融化,河道水量增加,出现汛情。

名花与名果

《本草纲目·果部》:“桃品甚多……其实有红桃、绯桃、碧桃、缃桃、白桃、乌桃、金桃、银桃、胭脂桃,皆以色名者也。”

水蜜桃、蟠桃、油桃、寿星桃、碧桃,是桃树重要变种,也是当今桃树名角。

 ——水蜜桃,原生长于中国,树高3-4米。干性弱,树冠开张。成熟果实呈球形,表面裹着一层细小的绒毛,青里泛白,白里透红。刚成熟的桃子硬而甜,熟透的桃子软而多汁,别具滋味,堪比王母娘娘的蟠桃,真是夏令珍品。


——蟠桃,一种枝桠蟠曲的异种桃树,所产果实蟠桃有“仙果”、“寿桃”之称。果实的扁平,果皮深黄色,果肉黄色,好看且好吃。蟠桃原产新疆,黄河流域各省均有栽培。


 ——油桃,在新疆有野生种,称之“李光桃”。国内油桃起步较晚,早期的品种多引自欧美。近年自主创新加快,以果皮光滑无毛、色泽艳丽、风味浓甜,赢得了消费者。


——碧桃,观赏桃花类半重瓣及重瓣品种统称。花期3月至4月,花朵丰腴,色彩鲜艳,花型多,“华而不实”。常见栽培品种有白碧桃、碧桃、红碧桃,以及同一株、同一花、同一瓣上有粉白两色的洒金碧桃,菊花碧桃、五色碧桃、垂枝碧桃、红叶碧桃等变种。


 ——寿星桃,植株矮生,节间特短,花芽密集,重瓣花,有大红、粉红、白色、复色等品种。盛花期4月,花期半月左右。几种嫁接一起,开花时五彩缤纷,十分艳丽,,是春观花,夏秋赏果的优良观赏花木。寿星桃是桃中最适宜于盆栽的品种之一。


20世纪80年代,日本以塔形碧桃为亲本,成功培育出照手红、照手白、照手桃和照手姬等极美丽的观赏桃。花色深粉、浅粉、红、白,大而重瓣,称之“丽桃”恰如其分!1998年中国成功引进日本丽桃,新建城乡园林竞相栽植。


历代文人不惜大量笔墨赞咏桃花之美。唐代周朴《桃花》:“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吴融《桃花》:“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宋代白敏中《桃花》:“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曹雪芹《红楼梦》桃花名句:“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欢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王母的蟠桃
民间流传有“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斤”的说法。可见,桃实之美。更为了得的是,桃竟然是西王母的美食。


西王母称谓,始见于《山海经》。也有王母娘娘、瑶池圣母、瑶池金母、金母元君、九灵大妙龟山金母等称谓,常简称为王母或金母。相传,王母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大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继而成为慈祥的女神。王母是天宫最受尊崇的女神,在三界掌管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王母瑶池,有蟠桃园,《汉武帝内传》载:七月初七,王母降,自设天厨,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像鹅卵般大,圆形色青,王母赠帝四颗,自食三颗。帝食后,准备留核种植。王母说,此桃仙树仙根,中土无法种植。

相传,三月三日为王母诞辰。当天,王母以蟠桃为主食,宴请众仙,众仙赶来为她祝寿,称为蟠桃会,即“瑶池集庆”。卷帘大将,即沙悟净,又叫沙僧、沙和尚,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破一个琉璃盏,被罚落入凡间。天蓬元帅,即猪八戒,蟠桃会酒后失性,骚扰天宫头号交际花——蟾宫的嫦娥,而被罚转世凡间,因操作失误转为猪身。齐天大圣,即孙悟空,曾为弼马温,因地位低而得不到蟠桃会邀请,不请自来,愤而搅乱了一届蟠桃会。汉代著名诙谐文学家东方朔,似乎比孙悟空幸运,曾经潜入蟠桃会,且偷桃成功,飞升为神仙。

北京城有一蟠桃宫,全称“护国太平蟠桃宫”。始建于明代,清代康熙元年重修,是北京著名道观之一。自明、清至民国年间,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蟠桃宫开庙三天,名之为“蟠桃盛会”。有一首北京竹枝词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飏。”


中国桃文化一直带有神秘色彩。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然而,他的仙,很不够。想吃王母的蟠桃,没有那个福分。李白在《庭前晚开花》写道:“西王母桃种我家,三千阳春始一花。结实苦迟为人笑,攀折唧唧长咨嗟。”


益寿的仙桃


西王母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在神话传说中,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了月宫。一些志怪小说中,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她种的蟠桃最为神奇,小桃树,三千年一熟,人吃了体健身轻,成仙得道。一般桃树,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飞升,长生不老。最好桃树,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日月同寿。


道教创造了福、禄、寿三星形象。福星手拿一个“福”字,禄星捧着金元宝,寿星托着寿桃、拄着拐杖。传说南极仙翁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也称老人星、南极真君、长生大帝。南极仙翁比西王母的本事小一些,他只主宰人间寿算。南极仙翁出场,总是一手著拐杖,一手捧寿桃。还有象征画,即蝙蝠、梅花鹿、寿桃,取其谐音福、禄、寿。


由此,桃成为重要的益寿文化符号。民间以桃祈福,以桃祝寿,寓意健康长寿。在传统习俗中,给老人祝寿,必然要送上“寿桃”,或“寿星捧桃”图案。在传统年画中,寿桃是主要表现内容之一,桃合灵芝图案取意仙寿,桃合蝙蝠图案取意福寿。

似乎没有科学家明确指出过桃能益寿,但药王孙思邈指出其具有独特的美颜功效。《千金药方》中,孙思邈写道:“桃花三株,空腹饮用,细腰身。”这“细腰身”,对于今天以肥胖为主的人群而言,多少人梦寐以求。我相信,肥胖的人,“细腰身”后,一定有利于降低“三高”,定能取得延年益寿之效。桃花味甘、辛,性微温,活血悦肤、峻下利尿、化瘀止痛。采新鲜桃花浸酒,每日喝服,容颜红润,美如桃花。


神往“桃花源”

早在孙思邈之前,东晋陶渊明挖掘了桃所蕴含的巨大精神价值,著就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无比美丽的世界——世外桃源。


全文录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曲折离奇,描绘出一个自食其力,自给自足,自得其乐,和平恬静,无忧无虑的理想社会。如今,人们熟悉的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鸡犬相闻,黄发垂髫,落英缤纷,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与世隔绝,无足为外人道,以及屋舍俨然等成语,皆出自《桃花源记》,可见其非同凡响的影响力。

 “桃”与“逃”谐音。桃,暗孕避世之意。自东晋陶渊明起,人们向往世外桃源,也是厌世弃俗,对抗世俗。千百年来,世外桃源是中国人的理想王国,自由王国。桃源之美,桃花之美,在中国人内心世界深深扎根。在此,人们思想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唐代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巧妙地利用了《桃花源记》中景致,短短四句,构思奇妙,惟妙惟肖地。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被贬官,由此进入寻花自乐的人生境地。从此,白居易似乎告诉人们,离开世俗,便是世外桃源。


明代大才子唐伯虎发出了厌世弃俗的最强音。唐伯虎自号“桃花庵主”,在《桃花庵歌》中,他构建了自己的世外桃源,自得其乐,其乐无穷。“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桃花和酒是这首诗的两个核心意象,在《把酒对月歌》中进一步写道:“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更深化了“唐寅醉酒花下眠”的文学形象。

巧遇“桃花运”

唐代崔护的桃花别具一格。在《题都城南庄》中,崔护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桃花诗,也是一部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清明时节,唐长安城南,一个乡村小院,几枝桃花伸出墙外。踏青郊游的崔护,此时饥渴难耐,他叩开了小院柴门,他没有过多奢望,只想讨碗水喝。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竟成就了一段千古姻缘。柴门打开了,迎面是一位美若天仙的妙龄少女!四目相对,刹那之间,春心荡漾,电闪雷鸣。崔护被姑娘之美彻底征服,暗自发誓:待功成名就,非此女不妻。

次年春天,再度来到魂牵梦绕之地。然而,三叩柴门,不得而入,只见桃花,不见少女,失意困顿,满腹惆怅。崔护即兴题诗在门上,即千古名篇《题都城南庄》。


崔护心有不甘,数天之后,再来探望。不料,院内传出嚎啕啼哭声。白发老翁如实相告,少女见门上题诗,郁郁寡欢,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气断身亡。崔护大惊失色,将真相和盘托出,哀求老人应允见小姐最后一面。此刻,神奇的爱征服了死神,奇迹出现了,在崔护千呼万唤声中,女孩睁开眼睛,死而复生。


后来,崔护考中进士,如愿迎娶了桃花姑娘。这位桃花姑娘,便是后世留名的绛娘。有一位情深意厚、贤淑美慧的娇妻,自是男人心中美事情。如此感天动地的姻缘,人称“桃花缘”,也是“桃花运”。

桃人、桃印、桃符
  
《山海经》记载,夸父追日,中途饥渴,喝干黄河、渭水,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一片桃林。《典术》载:“桃者,五木之精也,古压伏邪气者,此仙木也;桃木之精气在鬼门,制百鬼,故今做桃木剑以压邪,此仙术也。”因此,国人常称桃木为“降龙木”、“鬼怖术”、“神木”。

因鬼畏惧桃木,古人用桃木制作偶人,立于户中,以驱鬼辟邪,是曰“桃人”。春秋时,盛行桃木制品辟邪祈福,如桃人、桃弓、桃印、桃符、桃梗、桃橛等。汉时,刻桃木印挂于门户,称为“桃印”。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书写联语,是曰“桃符”,这是春联前身。“桃符”演变为“春联”,始自明代。明陈云瞻《簪云楼杂话》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

陆游《除夜雪》:“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此处“屠苏”,是正月饮用的药酒,可去除一年病痛,祈愿健康长寿。在日本有“一人饮则一家无病,一家饮则一里无病”的说法。后来,赋予“屠苏”屠去恶鬼的意思。春节不可不喝屠苏酒。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是名垂千古的政治家、哲学家,也是改革家,作者从写年俗入手,陈述新旧变化之美,表达除旧革新、开创新纪元的伟大抱负。”

桃李满天下

在桃花、李花盛开时节,桃与李果实累累之时,美丽芳菲和美食硕果,引来无数向往之人、痴迷之人,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在桃林、李林踩出条条小道,沿着这些小道,可近距离欣赏桃花和李花之美,品尝桃李美食。如此,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后来,桃李多指良师门下培养出来的好苗子,有所作为的年轻人。唐朝狄仁杰门生众多,向武则天推荐将相多人。《仁杰家传》讲:“荐张柬之、袁恕己、桓彦范、崔元、敬晖。五公咸出公门下,皆由州县官拔置显位,外以为五公一代之盛,桃李也。”

人们常以“桃李满天下”指培养出众多的优秀人才。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资治通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成语“桃李门墙”,“门墙”是指师门之墙。《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成语“桃李春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如同桃李沐浴春风一般。杨万里《送刘童子》“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诗经》咏桃章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也省作“投桃报李”,与“桃李之馈”语义相近,指互相赠答,礼尚往来。但到后来,“桃李之馈”指向权钱交易,行贿受贿,人所不齿。

在汉文化语境中,桃花源,桃花酒,桃花村,桃花庵,桃花岛,桃花运,桃红柳绿,桃色新闻,世外桃源,桃园三结义等词汇“高频率”出现。国内不少地方,以桃、桃花、桃园,冠以地名,或冠以人名。每年三月,桃花盛开,未婚女子,青年媳妇,以及孩子们纷至沓来,春风春色春意掀起高潮。莱芜、常德、衡水、桃源等城市以桃花为市花。

网络流行《桃花朵朵开》,甚是活泼,令人开怀,拍手称快。蒋大为高歌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桃园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桃花映红了姑娘的脸庞......。”唱红大江南北,几乎家喻户晓。歌曲将桃花、桃树、桃林、桃园、水面、故乡、村庄、姑娘等多种美学元素融为一体,浑然天成,从而丰富了桃的文化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