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创造了二十四节气,其中以春夏秋冬命名的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简称“两分两至”。2019年3月21日5时58分,太阳到达黄经零度,春分至。“春分日,阴阳相半,昼夜均寒暑平,花期至此盛开至大。”春分到,神州大地明媚的春天来到!下面是八首描写春分的诗词佳作,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彩缤纷的仲春时节! 1、《阮郎归》宋·欧阳修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归。 在欧公笔下,春分到了,草长莺飞、燕歌蝶舞,大自然中的生命都处在蓬勃之中,好一派蓬勃盛景。 译文:春分日,在南郊的园林中踏青,这天,风和日丽,马嘶声声,青梅结子如豆,柳叶舒展如眉,日长天暖, 蝴蝶翩翩飞。花上露珠晶莹,春草茂密如烟,这户人家已放下窗帘。她荡罢秋千格外疲倦,轻解罗衣床上眠,伴她的只有梁上双燕。 2、《癸丑春分后雪》宋 ·苏轼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此首诗中苏轼老先生告诉我们,二月休把棉衣减,三月还有梨花雪。 译文:天气的变化让人始料不及,春分过后竟然下了雪,下雪后开了一半的桃花承受不住,应该是害怕落地之后被曾经的故友梅花认出来吧!所以化作漫天飞舞的柳絮飞舞。这老天爷真是让人难以预测,就算天气已经变暖了,不过也要加衣御寒。 3、《春分》 唐·长卿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 春分是放风筝的好时候,古时风筝称“纸鸢”。“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希望每个人都像那高飞的风筝,宏图大展、美梦成真。 译文: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春分时节,桃花初开,燕子不顾些许的寒意从南方飞了回来,这天后就放开鸡,也有人开始放风筝了。 4、《江上雨寄崔碣》 唐·杜牧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此首诗作写出了作者怅望之意,思念故人,雨中相望而不得相见的遗憾。可谓,一篇春思的佳作。 译文:春天已经过半,雨水与江面连在一起。雨点落到蜀地的轻罗一般的江面,泛起无数圆形的涟漪。船篷里的旅客在雨声中进入梦乡,寒冷的雨水打湿了钓翁的蓑衣。暗淡空濛的雨雾遮住了远山,而许多柳树在雨中静立。此时我怀着旧日就有的怅惘,遥望你的所在,内心百感交集。 5、《七绝》 五代·徐铉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徐铉的诗平易浅切,真率自然,不押险韵,不用奇字,如白话文般,读起来轻松,与白居易诗风相似。 译文:春分时节春雨洋洋洒洒落下来,,润物无声,万物复苏,杨柳在微风中摇曳,春分过后的清明时节,也将在外的亲人纷纷招回来。这个时令在北国有点偏晚,气候的回暖也慢于南方,却不知道这个时候南方早已是草长莺飞,万物复舒,春暖花开的季节。 6、《村行》 唐·杜牧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袅袅垂柳风,点点回塘雨。蓑唱牧牛儿,篱窥蒨裙女。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此诗富有生活情趣,以写实的笔法向人们描述了一片美好祥和的乡村春光图。 译文:风中垂柳袅袅,雨点落在池塘上面,放牛娃披着挡雨的蓑衣,在风中唱着牧歌;在篱笆中窥见穿裙子的少女,村边满是桑树,好美的乡村风光,而乡村的人情更美,诗人在老乡家里休息,解下由于行路而汗湿的衣衫,主人已经准备好了饭菜。 7、《咏廿四气诗 春分二月中》唐·元稹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对此诗中“电影”一词做一下解释:此“电影”非现代“电影”。春分时节,,春雷滚滚,电闪雷鸣,下起了一场春雨。作者看到的“电影”,其实应理解为看到的“闪电的影子”。 译文:春分时节,冷暖二气交汇,下起了一场春雨。春雨下起来的时候,可以看到闪电的影子,乌云过处,雷声响彻。山色青翠,一片葱茏,林花向阳开的真艳。梁间的燕子呢喃细语,似乎能读懂人心一般。 8、《踏莎行》宋 ·欧阳修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译文:春雨过后,天空放晴,春分天气,一派好风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画梁之上,刚归来的燕子,出双入对。玉笼里的鹦鹉却在发愁自己孤独眠睡。 薜荔香草爬上了墙面,莓苔绿藓铺满了地面,远处的青楼断断续续地传过来清丽的歌声。突想起过去的事情不禁沉默无言,眉头紧皱,远山眉色变成了青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