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本《都挺好》: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程穆泽 2019-03-23

原本《都挺好》: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美洋洋
2019-03-19 阅读6588



01


最近《都挺好》普遍反映都挺好,连我这个平时不怎么看电视的,偶然看了几集后也魂牵梦绕。


令人念念不忘的不仅是演员好看,演技过关,更主要的是剧情无私,绝不给虚伪的亲情留下一件外衣。


我叹服于编剧定是个有故事的人,并对她产生好奇。剧情因父母重男轻女遗留问题而起,之后一系列跌宕起伏真实的让人想逃避,若作者没有过类似生活经历,很难杜撰的如此清醒接地气。

特意搜索了下作者,收获却不多。《都挺好》的作者叫阿耐,一个绝对神秘的女人。这个阿耐不简单,近年大火的剧作都出自她之手。包括《欢乐颂》和《大江大河》等。

迄今为止,阿耐从没参加过任何宣传活动,坚决不透露真实姓名,据说连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都不知道她长什么样。


只听说是女性,五十岁左右,家庭背景显赫,是江东区机械企业高管。


阿耐的微博上,仅有一张她的侧面照片。有消息爆出,阿耐 与出版方签订了20年的保密协议,旨在保护她某世界500强企业总经理的身份,同时也使她自己免于纠纷。

可以说低调的令人敬佩,成功的令人仰慕了。

或许只有不喜喧嚣的工匠精神,才能更好的关注于作品本身,更执着于从根本上打动人心。

这部豆瓣8.5分的剧,用苏家一家子的现实生活,折射出了中国式亲子关系隐蔽潜规则:亲子之爱,可能只是一场秘而不宣的交易。


这样的潜规则,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爆红在情理当中。

当然剧情在爆红叫座背后,也不是没有结梗。比如姚晨从一个底层妹子居然被商界大咖街头选中,一路抬举到买得起豪宅几座,现实中这样天上掉馅饼的概率基本为零。


还有二儿媳妇不仅漂亮懂事还特别有志气,拼死拼活赚钱,想还给公公自己老公年轻时啃老花的钱。这绝对是媳妇中的战斗机,不仅能干而且超越,是所有公婆们都梦寐以求的那款。

还有很多人说,看了这部剧最大的感觉是:苏家的男人,一个也配不上剧中的女人,有点倾向于女人的嫌疑。

艺术来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要人性诠释深刻,能让情感产生共鸣,其它戏说便无足轻重了。


总之,这部剧深得人心,更是深得女人心。

《都挺好》编剧阿耐侧面照



02


为什么女人都爱看?不仅因为女人是感性的动物,更因为剧情透露了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剧中苏妈妈本身是个女人,却严重重男轻女。从小舍得给儿子吃鸡腿却不舍得给女人吃鸡蛋。舍得卖房子供儿子出国、买房,不舍得给女儿付学费。


那种对女孩明目张胆的漠视与打压,看的让人心疼、愤懑。从而对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姚晨”长大后的一系列冷漠无情、硬性反击,觉得帅酷与劲爽。


此剧比较挑战传统意义上的母女之爱,父女之爱,兄妹之爱,让原本披着皇帝新装的很多亲人感情,赤裸裸地暴露在大众面前。因为这样的父母是真实存在的,这样的女儿也遍布成千上万个家庭,这样的隐疼也弥漫在每个女儿心中。


这种对原生家庭、对亲生父母,又爱又恨的感情,是很多独生子女所无法理解的。可以说排除独生子女那一代,其他的多子女家庭长大的女孩,都能从此剧里追溯回旧时光影,看到自己的影子。

重男轻女绝不仅仅是封建残留的一个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可悲现实。即使到了现在,很多人思想的余毒依然未清。


每年1300万堕胎大数据里,因为性别而殒命的占了绝大多数。那些准妈妈们,明明都是女人,明明不想活成母辈的愚昧,很多人却在成年后又活成了母辈。


在她们角色无形转换之后,她们没有超脱,依然活成了曾经讨厌的别人的样子。


还有很多女人,曾经在年轻时抱怨婆婆或妈妈重男轻女,却在自己当了婆婆妈妈后,依然传承了老路。依然认定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给儿子看孩子天经地义,给女儿看孩子情理不通。


而且无论女儿多好多孝顺,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依然觉得男孩才是他们家庭的根基。这是很悲哀的现实。

所以说当年计划生育倡导的只生一个好,的确给亲子关系赋予了有利的保障。


无论如何,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孩子,仅凭为人父母的本能反应,关爱也是足够的。而一旦多子多女,男女有别的潜意识仍然会被激发。

就像有人说的,中国多子女家庭女孩的成长史,太多利用,太少关爱。


虽然听起来刺耳,但现实就是这么扎心。更悲哀的是那些伤害女儿的妈妈自己也曾被伤害过。可是她们好了伤疤忘了疼,依旧用同样的逻辑对待自己的女儿。

有篇文章说,每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是女儿的“隐形监狱”;每一对重男轻女的父母,都给女儿判了“无期徒刑”。他们给女儿带来自卑和恐惧,丧失热爱生活的能力。


一点没有言过其实。很多女人长大后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灵魂深处都可以追溯到不被重视的童年经历。



03


豆瓣上有一个话题: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你带来的哪些伤害,至今都无法释怀?


半数以上的留言,都来自女孩,一字一句,皆是血泪。归纳起来基本就是,从小就听着爸妈说“女孩子不用读太多书,没用,反正以后要嫁人,会生孩子做饭就行了”。


只要家里有男孩的,父母就不会太在乎女儿,基本是一种共识。

有时候我们弘扬亲情的伟大,更像是一种信仰,一种社会正能量。至于个中滋味,竟无人可言说,说多了就是不孝,所以很多人都学会了装作若无其事。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也越发趋于理性,再遇到父母子女纠纷问题,已然学会了冷静看待,而不是感情用事仅凭他一面之词。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值得同情,因为所有的老人都曾年轻过。但对于父母,子女们能做的更多的是以德报怨。这是亲子关系里先后之分,也是后来者的使命。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也不是完美的子女。就像罗曼罗兰的名言,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看清真相依然去热爱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格局与智慧,也是一种惜缘随缘莫攀缘的无奈。

而若说起男女之别,其实女孩更应该是首先被“富养”的一个。因为女人才是一个家庭里的风水,甚至决定着几代人的兴旺。


只有女人从小得到过富足的爱,她才有健康快乐的心态对待她的家人。只有她受到过平等的对待,她也会复制这样的平等对待她的孩子。

就像有人调侃的那样,若你爹娶错了女人,那么你的童年将会生活在痛苦之中;若你娶错了女人,那你的中年也将生活在痛苦中;若你儿子娶错了女人,那你的晩年也将生活在痛苦中。

所以说,娶一房好太太旺三代绝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好女人决定了上一代人的幸福,这一代人的快乐,下一代人的未来。

而好女人离不开从小充满爱的环境来培养。

奥地利关爱女孩协会有一个著名的提问。


“如果一个家庭有一双儿女,但只有一笔教育经费,你投给谁?”

“投给女儿。”

“为什么?”

“因为教育一个男孩,你只教育了一个个体;而教育一个女孩,你就教育了一个家庭,教育了一个民族,教育了一个国家。”

不得不说人家这才叫活明白了的民族智慧。

有人说,中国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总是有些拧巴,不是彼此感受不到对方的爱,就是内心有爱也不知道怎么表达。


而其实只要做父母的公平公正地热爱子女,子女是一定能感应得到的。


心理专家说过,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子女提供多么富裕优质的生活,而是每当想起父母,首先感受到的是力量与温暖。

这可能就是我们新生代父母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end——————

提示:美篇界面二维码不识别,转发文章到朋友圈或自己微信,长摁下面二维码,加入美洋洋公号书蝶,更多最新文章等你来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