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红楼梦》里最美的诗词是哪首,为什么? 前言《红楼梦》中的诗词多是曹雪芹所作,有古体诗、近体诗也有不少词。如果评价哪一首词最美最好,老街可不敢乱说,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说哪一首我比较喜欢,我会推荐曹雪芹借薛宝钗之口所作的《临江仙》:
一、咏物词的特点咏物除了描绘刻画事物本身以外,还要赋予其人性的特点,借以寄托、表达诗人的感情或思想。单纯的咏物如果只有描写物体没有感情寄托就缺少意蕴,例如骆宾王的这首诗的确是小孩子的水平:
另外,寄托什么感情,展示什么精神,也反映了作者的风貌与格调。例如隋唐时的大诗人大书法家虞世南《咏蝉》:
表面是咏蝉,但是后两句的评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表现了一个士大夫的人格之美: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凭藉外力,一样可以声名远播..... 说到杨花词,最脍炙人口的应该是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了:
苏轼这首词常被用作咏物词的典范举例,但是词中的杨花形象与曹雪芹的杨花是两种性格。曹雪芹写了掌握自己命运的杨花,苏词写了被命运击败的杨花。苏轼自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因此下阕有”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之语。 漫天飞舞的杨花,尽管”随风万里“努力抗争,但最终还是落水魂消,留在我们眼前的只有水面上点点碎萍 ,随波逐流而去。唐人说”一片伤心画不成“,苏轼却是一个高明的丹青手。 二、薛宝钗(曹雪芹)杨花词
白玉堂来自于汉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这里暗喻薛宝钗出身的高贵。落絮纷纷中,蜂飞蝶舞一派热闹杂乱的场景,大家心中都知道飘落的柳絮最终是什么结果。然而生活中总有不甘于被命运左右的人,所以上阕结尾反问道: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薛宝钗绝对不会像苏轼词中杨花那样”一池萍碎“,也不会像陆游词中的梅花那样: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下阕换头处写到: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无论遇到什么悲欢际遇,薛宝钗一定”不抛弃不放弃“,不要笑话我离开柳枝成为无根之花,我能够靠自己的力量抓住一切机会,青云之上。这是一个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杨花形象。 三、曹雪芹化用宋人《临江仙咏风筝》曹雪芹的这首词虽然好,但并不是原创,而是偷意于宋朝侯蒙的词。 侯蒙(1054—1121),宋密州高密人,字元功 。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据《宋史》记载,侯蒙曾经谏言招安宋江,让宋江去讨伐方腊:
宋朝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模样长得困难些,估计是黄渤、马云一类其貌不扬却及其有才的人物。当他年龄渐长却一事无成时被人讥笑,竟然有古惑仔把他的相貌画到了准备放飞的风筝上。侯蒙却不生气,哈哈一笑题上了一首《临江仙·风筝》:
侯蒙托物言志 ,借风筝来写个人的志向,语言浅显却富有哲理,这种逆境中的洒脱和坚持正是曹雪芹杨花词中展现的精神。他在31岁时终于进士及第,后来官至宰相。
四、化用与祖述化用前人作品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南宋文学家周紫芝甚至说自古以来文人骚客们,大多是仿效,说前人说过的话,走前人走过的路:
日本的空海和尚写过一本《文镜秘府论》,记载了不少唐朝的诗歌理论。空海和尚说唐朝诗人的有个好习惯,随身带有前人诗歌的手抄本,自己作诗的时候如果苦思不得,就打开“锦囊”看一看:
唐朝的僧人皎然有个三偷理论:其上偷势,其次偷意,最下者偷语.....曹雪芹的化用方式可以说偷意于侯蒙。 不过有很多”作者不及述者 “的现象,即后人化用前人却超越前人,青出于蓝胜于蓝。杨万里就举过不少杜甫化用前人的例子。
结束语曹雪芹的咏絮词非常符合薛宝钗的性格,他能够依照不同的人物性格作诗,是四大名著里唯一的一位作者。 下面是老街的一首临江仙,效颦古人咏风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