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王朝九子夺嫡中,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哪去了?

 山地之仔 2019-03-23


《雍正王朝》是根据已故凌解放(二月河)先生的小说《雍正皇帝》改编而成的一部电视剧。既然是艺术作品,自然是选择与主题有关的人物进行艺术加工,电视剧《雍正王朝》前半部分着重描述的是康熙末年皇子之间的争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顾名思义,就是九个儿子参与了皇位争夺战。因此,电视剧《雍正王朝》着重描述的是皇长子胤禔、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祯(允禵)这九个儿子之间的争斗,而清圣祖(康熙帝)二十四个序齿的儿子中没有参与夺嫡之争的儿子们,基本上都没有提及。

事实上,真正参与夺嫡之争的不仅仅是这九位皇子,从清世宗(雍正帝)即位伊始便违背爵位承袭常规、硬生生从承泽裕亲王硕塞系的小宗旁支手中给十六弟胤禄抢了一顶庄亲王的铁帽子来看,胤禄应当早已是“雍党”或者叫“四爷党”的人了。此外,雍正元年被清世宗跨过诸多尚未封王的兄长、册封为果郡王的胤礼应当也早已加盟了“雍党”阵营。或许其他皇子中也有暗中站队的,只不过和胤禄、胤礼一样,在康熙年间并没有公开站出来而已。

那么,皇五子、皇六子和皇七子在干什么呢?先说皇六子胤祚,他和胤祯(允禵)一样,是清世宗的胞弟,都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所生。按说他应该会在胞兄、胞弟之间站队或者自己搅和其中才对,为什么不见他的身影呢?原因很简单,胤祚早在康熙二十四年就夭折了,时年只有虚六岁,压根儿没赶上“九子夺嫡”。这位爷要是没死,还指不定后来会怎么样呢。

再说皇五子胤祺,他和“廉党”或者叫“八爷党”的骨干分子胤禟是一母同胞,都是宜妃郭络罗氏所生,就是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里张夫人饰演的那位。按理说,一母同胞,他和胤禟关系应该比较亲近才对。但是,这位爷与胞弟胤禟的关系和清世宗与胞弟胤祯(允禵)的关系差不多,并不怎么亲近。整个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胤祺都没有掺和。父亲清圣祖评价他“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四哥清世宗对他的评价是“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可见,在父亲和四哥眼中,这位儿子、弟弟是一个淡泊、善良之人,也正因为如此,胤祺最终以恒亲王之尊得以善终,死后谥“温”。从这个谥号也能看得出,“德性宽柔曰温;和顺可即曰温;仁良好礼曰温;乐育群生曰温;宽仁惠下曰温”,可见清世宗对这位弟弟的表现还是非常满意的。

最后说一说皇七子胤祐,这位爷和他五哥胤祺差不多,也没用掺和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从清世宗对他的评价“敬谨小心,安分守己”来看,这位爷似乎并没有他五哥那么淡泊名利,但是很能摆得正自己的位置、看得清形势,知道自己不是“夺嫡”的料,索性“谨慎小心、安分守己”,不掺和、不搅和,做好自己的本分。而这种本分也最终得到了四哥清世宗的认可。雍正元年,清世宗即位伊始便将胤祐的淳郡王爵位晋封为淳亲王,也算是一种公开的肯定了!胤祐在雍正年间也是得以善终、全身而退,死后谥“度”。“心能制义曰度”,可见清世宗对这位七弟的“谨慎小心、安分守己”也是相当满意的。

除此之外,康熙末年在世的、清圣祖较为年长的皇子当中,皇十二子胤裪也是一位比较淡泊之人。这位爷和其他皇子还有些不同,他并不是生母或者其他嫡母、庶母养大的,而是著名的“苏麻喇姑”养大的。因此,从小养成了与世无争的性格,在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中,胤裪也置身事外了,没有涉足其中。

雍正元年,胤裪被四哥清世宗封为了履郡王,也算是对他没有野心的一种肯定和褒奖吧。但是,这位爷的能力似乎比较有限,做事也比较随性。雍正二年,刚当上郡王不久,便被宗人府弹劾“治事不能敬谨,请夺爵”,从郡王降为了贝子。不久,又因为“将圣祖仁皇帝配亨仪注及封妃金册遗漏舛错”再次被降爵,降为了入八分镇国公。

不过,这一切应该与权力斗争无关,因为雍正八年清世宗又将胤裪由入八分镇国公晋封为了履郡王,并仍然予以任用。可见,清世宗给这位弟弟降爵,主要还是因为他做事浮躁、不用心,小惩大诫而已。雍正十三年,胤裪被初即位、尚未改元侄子清高宗(乾隆帝)晋封为履亲王,并最终得以善终,谥“懿”。“温柔贤善曰懿”,想必清高宗对这位十二叔还是比较有好感的。

在清圣祖二十四个序齿的儿子中,康熙末年前十七个儿子已经成年或者未成年便夭折了,除了参与“九子夺嫡”的那九位,基本上就上面提到的这几位了。剩下的儿子要么夭折了,要么还是个孩子,自然也就不可能参与夺嫡之争了。清世宗对这些弟弟既没有过分拔高,也没有过分贬低,基本上就是正常的“皇子待遇”。当然,有一位例外,他就是清圣祖序齿的老幺、皇二十四子胤袐,清世宗对这个位幼弟比较中意,几乎就是当儿子养大的,从小跟着比自己年纪大几岁的侄子清高宗和和恭亲王弘昼读书、玩耍。

雍正十一年,胤袐跨过许多比自己年长的哥哥,和两个比自己年长的侄子清高宗、弘昼一道被四哥清世宗封为了亲王。乾隆年间,胤袐虽然受到过侄子清高宗的“批评教育”,但总体上顺风顺水,活到了乾隆三十八年,谥“恪”,结局也还是非常不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