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导言 说到手机摄影,往往人们的第一印象是“不专业”。即便现在各大手机厂商铆足了劲吹牛皮:什么“拍照赛单反”,什么“人像摄影大师”......手机的局限性依然无法改变:小尺寸的传感器,不可更换的镜头和根本无从谈起的机械性能...... 但是手机摄影自有手机摄影的好,最大的好处自然是方便:不管你拍不拍照,手机一定是随身的必需品。另一个好处就是后期非常方便。上网随便一搜,几百号的前期/后期app就会引入眼帘。 那么手机摄影,什么app最好用?到底该怎么用?这期推送就为大家带来一个非常实用并且免费的手机后期软件——Snapseed,以及如何使用的教程。因为Snapseed功能繁多,所以教程会分为三期,这期先介绍一些相对简单,也最常用的功能。 界面简介 首先我们打开Snapseed,点按程序的任意地方打开一张照片。接着这张照片便会出现在画面中央,点击右下角的圆形小笔icon就可以开始编辑照片了。 Snapseed的功能分为三个模块:工具、滤镜和美颜。教程中主要介绍工具和滤镜功能,因为美颜功能不如美图秀秀强大(摊手) “工具”模块主要是对照片做一些基本修正。例如矫正照片的偏色、畸变、曝光不准确等问题。滤镜功能则是为照片添加上Snapseed中预设好的各种滤镜。不得不说这两个模块都很强大,第一次使用的时候甚至让我找回了一点电脑上专业的修图软件Lightroom的感觉。 常用工具 工具里面很多的选项对于没有摄影基础的人来说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时候,用得着的也就如下几个功能:调整图片、裁剪、旋转、白平衡、画笔、局部、修复、晕影、文字和曲线。啊啦貌似基本都用得上啊......没事,这次我就介绍一部分,剩下的留给下次再说。 下面的功能介绍环节会用到一张照片,原片在这里,仅供对比。 1 调整图片 这是所有工具中最最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功能。打开之后包含了如下选项: 先说一下怎么调整,选中一向之后,上方会出现一个条子和目前的调整名称。在屏幕上直接向右划就是加,向左划就是减。 亮度的含义一目了然:让照片整体变亮或是变暗。 对比度也非常简单:改变照片的明暗差距。这个功能比较暴力,就算要使用也建议不要用太夸张的数值。太低了会让照片发灰,太高了眼睛会瞎。(x 饱和度稍微提一下,简单理解就是照片的鲜艳程度。例如,我把饱和度提高五十: 照片变得艳丽了不少,而如果我把饱和度拉到0: 照片失去了色彩,完全变成了黑白色。 注意饱和度这个功能虽然强大,也要小心使用。盲目的提高饱和度可能并不会带来“好看”的感觉,反而会扎眼。相对的如果追求黑白效果也建议使用黑白滤镜,可以为你提供更强的反(bi)差(ge)。 接下来的氛围滑块比较“玄学”。其实氛围滑块更像是一个滤镜,它会智能识别你照片中的一些比较“讨喜”的颜色并且提升它们的亮度和饱和度,并且照片的总体对比度也会有提升。具体效果如下: 总的来说是一个相对温和的滑块,但是本着修片中任何功能都不要暴力使用的原则(少数情况除外),也不建议无脑拉到底。 高光会识别你照片中相对而言比较亮的部分,对其进行调整。高光和阴影都涉及到曲线和直方图方面的知识,下期会详细说明。这里只要做简单理解:对你照片里“亮”的地方进行处理,控制它继续变亮或是稍微收敛一点。 阴影与高光是相对的,控制照片中暗一点的部分。 最后的暖色调功能与色温相似,往右拉整体颜色变暖,往左拉照片就变高冷了唉! 最后,进入“调整图片”之后,下部会有个魔棒的icon,点击一下会自动帮你调整照片。懒人必备哟! 2 画笔 前面介绍的“调整图片”功能非常强大,但是有时候我们只想调整图片中的一部分。一动滑块,整个图片都在变,这时候怎么办呢?没有关系,强大的Snapseed为我们提供了“画笔”功能。选好你需要的功能,在照片上涂抹就会使修改只在这一部分生效。 画笔功能为我们提供了四种选项:加光减光、曝光、色温和饱和度。其中加光减光和曝光的功能类似,都是改变明暗,但是曝光的效果笔加光减光暴力不少。若是给脸补光,建议使用加光减光功能。色温数值越高,被涂抹的地方色调越暖,反之亦然。 ![]() 上图中我使用“饱和度”画笔对那颗黄树进行了涂抹,它的鲜艳程度明显超过了旁边两棵树。下方的上下箭头可以对画笔强度进行调整。 3 修复 拍完照片回家一看:哇!镜头脏了没擦干净,或者是有东西乱入了。这下照片的美感和好心情一下子全被破坏了。这时候就需要修复工具来拯救我们的照片啦! 这个功能与PS中的“印章”工具类似,但是相对来说更为智能。你只需要在画面上涂抹一笔,把污点和周围的环境涂抹进去,程序会自动帮你修复。为了展示这个功能的强大,我为之前的照片加上了一个红点: ![]() 接下来我使用涂抹工具把红点和周围的天空涂进去,程序就会自动去除红点了: ![]() 怎么样?乍一看绝对不会发现其中的猫腻吧?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污点在背景比较复杂的地方,修复工具可能就不会给你想要的效果了。下图中,我在修复的时候把下面的楼也涂了一部分进去: ![]() 诡异的现象就出现了。所以修复工具固然神奇,但是拍照之前擦擦镜头可千万别忘了哦! 4 晕影 这个晕影,Snapseed为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实际上在摄影器材的评测中,我们叫它:暗角。暗角通常是镜头光学性能不足的表现,所有的镜头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暗角,但是好镜头的暗角相对而言会比较轻微。可是,暗角真的百害而无一利吗?NO,NO,NO!有时候适当的添加暗角会给照片带来一种独特的氛围,在拍摄特写或是人像时,摄影师们也会适当为照片加上暗角以突出主体。这里的晕影就是为照片添加/去除暗角的功能。 向左拉,照片四周变暗,向右拉照片四周变亮。非常简单的功能,具体就不过多的赘述了。 至于裁剪,旋转,和文字这几个功能我觉得也没必要说了,下一期会重点介绍超棒的曲线功能和剩余的工具模块。接下来是滤镜部分。 ![]() 常用滤镜 滤镜中常用的一般是:镜头模糊、魅力光晕、HDR景观、粗粒胶片、黑白和相框。 1 镜头模糊 由于手机的传感器非常小,其等效光圈在全画幅机身上一般只有11往后。小等效光圈带来的后果就是:虚化,基本没有。镜头模糊这个功能就是利用算法模拟光学虚化,模糊背景以突出主体。 ![]() 镜头模糊打开只有下面有三个按钮,第一个按钮千 万 别 用。这个按钮的是画两条线出来,线里面实的线外面虚的。有摄影基础的人也许会用这个功能来模仿移轴镜头的“微缩景观”效果,但是这个功能绝大多数时候是毁照片的。本身算法带来的景深就是不自然的,我们还是尽量使用自然的功能。下方的第三个按钮比较有趣,可以改变虚化形状,使中心不再是一个圆,可以变成星型、三角形、五边形等等等等。 第二个按钮点开之后是三个选项:模糊强度,过渡和晕影强度。 模糊强度顾名思义就是糊的有多厉害,越往右拉越糊,简单粗暴。 过渡会给你两个同心圆,两个圆的中间部分是过渡部分,你可以拉扯这个圆来改变它的形状,也可以拉动滑块来改变圆的大小: ![]() 灵活使用过渡功能会使照片看起来更加自然,上图中红烧肉的盘子被虚化掉了一部分就是不自然的,这时应该把椭圆继续放大。 晕影强度就是暗角的强度,之前提过的“工具”模块中的晕影功能也可以在这里实现。之所以放在一起是因为背景虚化和暗角都是为了突出主体。 2 魅力光晕 这个功能会给你的照片带来一种朦胧感,同时下方会有一些提供好的预设供使用者选择。当然你也可以自己调整强度,颜色和饱和度。 ![]() 这里的三个滑块中,光晕数值越大,照片朦胧感越强。饱和度和暖色调之前的调整照片模块中说过,这里不再赘述。 3 HDR景观 HDR的全称是High-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影像。什么叫高动态范围?就是一个场景中就算明暗对比非常明显,其中亮部和暗部的细节依然得以保留。人眼的动态范围是非常强大的,没有相机可以达到人眼的水平。所以有时我们拍下一张照片之后发现并没有达到我们肉眼所见的效果:黑的地方太黑,白的地方太白,总之细节全都丢失了。 这里的HDR功能实际上是一个“伪”HDR功能,因为绝大多数手机拍摄的照片是JPEG格式,如果拍摄时光比太大,后期是无法找回丢失的细节的。Snapseed所做的也仅仅是提升暗部的亮度,降低亮部的亮度。这里我换了一张相对来说明暗对比较为明显的照片做演示: ![]() 这张照片中下方的城镇明显有些欠曝了,这时我们使用HDR景观功能对其进行调整: ![]() 可以看到下方暗部被明显提亮了,整个照片的信息量似乎增加了。但实际上这是经不起放大的,因为改丢失的细节在拍摄的时候早就丢了。不过,嘛,咱开心就好! 4 粗粒胶片 我最喜欢功能来了:粗粒胶片。来,大声告诉我,照片要怎么样才有逼格?三个字:大!颗!粒! 好好好玩笑话不多说,这个功能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通过内置的调色功能模拟出胶片的感觉。胶片时代的胶片是通过银盐颗粒来实现感光的,而颗粒感正是胶片感光质量不佳的表现。一般来说越好的胶片其银盐颗粒就越细腻(也越贵)。但有时候就是这样那样的缺陷也会成为人们眼中独特的味道,以至于现在的胶片大颗粒已然变成了一种情怀。 ![]() 打开粗粒胶片滤镜后,下方会有许多预设可以选择。不知道选哪个就全部套一遍,选一个最喜欢的。然后下方的滑块按钮点击之后会出现粒度和样式强度两个选项。样式强度很容易理解,就是调色程度有多暴力。至于粒度,请看下图: ![]() 粒度越高,这样的颗粒感就越强。 粗粒胶片功能非常强大,如果照片没有明显的曝光问题,很多时候套个胶片滤镜就会拥有很讨喜的色彩了。各种预设建议都进行尝试。 至于相框功能,我就不介绍了。点进去挑个喜欢的相框,调一下粗细就ok了。一般来说黑相框会给你的照片带来一种“文艺感”。而糖水人像或是自拍照片建议使用白色相框。(白色相......算了我闭嘴) ![]() 结语 |
|
来自: 耘禾 > 《Snasp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