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一场浩大的工程在河北涿州展开,为了工业发展的需求,此地要建设华北铝厂,可就在深挖地基时,却意外挖出了一座古墓。也正是古墓中的一件文物,让涿州一千多年的历史复现在人们的面前。如果您想知道这段历史背后的真相,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华北铝厂的工程项目号称是“时间紧,任务重”,各个工程队都在紧张有序的日夜施工。最初的工程项目便是打地基,而在打地基混凝土柱之前,就必须挖出一个基座深坑。 小张不敢耽误,赶忙将此事告诉施工队长,施工队长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火速打电话通知当地的文物局。文物局接到举报后,迅速成立了专家组前来进行保护性发掘。经过专业性发掘,一座东汉大墓重见天日。墓中出土了玉石器、漆木器还有青铜器,而其中的一件极其罕见的“陶鸟”却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 在苍鹭的两肋之上,一双翅膀微微翘起,翅膀之上还有多条直线,苍鹭动作整体前倾,给人一种展翅欲飞昂首欲飞的感觉。 在东汉墓中发现苍鹭的身影,明显就不符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毕竟苍鹭一般都生活在水边,靠吃小鱼为生,对于河北涿州这样的气候,苍鹭是不适宜生存的。 很明显“陶苍鹭”并非生活必需品,而是当时贵族们的生活工艺品。有句话说得好,叫作“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生活中没有这样的实物,工匠们不可能想象出一个如此活灵活现的苍鹭形象。 为此,专家们特意去查了很多的资料,发现涿州在古代也被称为范阳、涿郡。在古汉语词典中“涿”字有“水滴”的意思,也有“涿水”之意,而“范阳”二字,也与水有着很深的联系。在证据确凿之下专家们推断,至少在东汉以前,涿州是一个水文环境极为丰富的地区。 随着岁月的沧桑流逝,涿州的地理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一片优美的水文环境,渐渐的变得干涸枯竭,让生机勃勃的水乡成为了干燥的季风气候带。生活在这里的鸟类,也都迁徙而去寻找新的家园,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