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万物在变,唯有人的心理不变。无论何时何地,我们要想经营人心,用此来为自己的成功添砖加瓦,就要熟悉人性,懂得一些心理学妙招。 ![]() 在画展的走廊上,贴着这样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张着嘴,仰着头,似乎在看天。有一个人看到了,觉得非常奇怪,以为天上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于是,这个人也像画上的那个人一样,张嘴、仰头、看天。这时来了另外一个人,他想,这两个人都在看天,一定是天上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于是他也这样做了。又来了一个人……这样,到后来有一群人都像第一个人那样,张嘴、仰头、看天。还没等他们发现天上到底有什么东西,只见第一个人脑袋抖了几下,“哇”的一声,打了个大喷嚏,身旁那一群人才傻了眼…… 可笑吗?你肯定认为可笑,不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此等可笑的事情还真不少。 某转弯处,一个人忽见一长队绵延,在没有查明原因的情况下,他以为有什么难得的好机会,于是停下脚步,赶紧站到队尾排上,生怕错过一个好机会。等到那个人拐过拐角,才发现在这里排队的人都是为了上厕所,不禁哑然失笑。 其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类似于上面那位仁兄的心理动向: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看到有人排队就希望排过去,看到有人扎堆儿就希望靠上去,总以为多数人都在做的事肯定不会错。 ![]() 在心理学上,这种心理动向被解释为从众思想,也叫趋众思想。由从众思想指导的行为就叫从众行为。所谓从众行为,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比如,在十字路口上站着一位行人,红灯亮了,然而路面上并没有行驶的车辆。这时有一个人不顾红灯的警告穿过马路,接着两个人、三个人……大家都穿过了马路。这就是从众思想的力量。 ![]() 在人际交往中,从众思想表现为:对传递的观点没有明确的意见和看法,是否定还是肯定都是按大家的意见办。为什么呢? 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群体的信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意见时就会产生一种心理:大多数人赞同的肯定比较可靠。所以,“人云亦云”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第二,群体的意见给个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有自己的意见时就会产生这样的一种心理:我的意见和大多数人的是不是一致?如果一致,人们就会心安理得。如果出现不一致,人们就会产生矛盾的心理,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还是随大流?事实证明,随大流的占多数,因为这种无形的压力,使大多数意志薄弱的人不得不俯首称臣。所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为了说服他人,我们不妨多说“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不会有错”之类的话。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情愿与众为敌。 如果你是做生意的,一定要好好利用这种心理思想,比如美国的科林.斯若特,他的电话营销手段就是把这从众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