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特拉迪瓦里的秘密

 铁血老枪 2019-03-23

雪阳


小城克雷莫纳的奇迹

说到小提琴,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可谓声名赫赫。斯特拉迪瓦里这位制琴大师生前制作过1000多把琴,贴有斯特拉迪瓦里本人标签的小提琴,最早注明年代为1667,最后一把注明年代为1736,即他去世前的一年。

1667年之前,他很可能已制作过一些琴,而且他工作的时间确实长得惊人,差不多达80年之久。在这个时期,他和助手们可以制作大量的琴,尽管有多达一半的琴有可能已毁于意外事故、战争以及欧洲经历的其他历史混乱时期。他留存至今的琴,总数有四五百把。

流传至今的每一把琴,似乎都在历史的长河里成了精:几乎所有演奏过、拥有过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的乐手都认为这琴是有生命的。

时间往回追溯300多年,当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约1644~1737)开始制造小提琴时,他没有任何书籍资料可供参考。虽然雕版图书已经出现,但成本高昂,数量极少,要掌握这项技艺,只能仰仗实践和世世代代的口头相传。

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是意大利小提琴制造业的历史巅峰,也是小城克雷莫纳最为辉煌的时期。如果进一步缩小范围,那么这巅峰与辉煌发源的地段,就在小城的圣多米尼各广场上。

斯特拉迪瓦里的住所兼作坊,距离另一位与他齐名的提琴制造大师瓜奈利·德尔杰苏的住所兼作坊,只隔了一座屋子,而这屋子恰好就是斯特拉迪瓦里的得意门徒卡洛·贝孔泽的家和作坊(贝孔泽的琴同样是小提琴市场上的高价之物)。在街道尽头的拐角处,一边住着弗朗西斯科·罗吉尔利,也是一位著名的弦乐制作家;另一边住的就是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奈利的老师阿马蒂。

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当克雷莫纳的这段历史和这几座旧屋被发现后,所有在那个时期、在那一带制作的弦乐器全都沾了光,被冠以“Cremonese”的血统名号。

然而克雷莫纳的辉煌,只持续了一两个世纪,在那忙碌的一百多年里,尤其是斯特拉迪瓦里勤奋工作的那70多年里(他老人家很长寿,活到了93岁,一生有近80年都在制造小提琴),在圣多米尼各广场边的作坊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奇迹?

花80年做3种琴

1667年,斯特拉迪瓦里第一次结婚,和妻子生了六个孩子。1698年,他的妻子去世了。第二年,斯特拉迪瓦里续弦,又有五个孩子出世。在他的11个儿女中,只有两个儿子———弗朗切斯科和奥莫博诺继承父亲衣钵,他们从少年时代开始,就以助手的身份跟着父亲学艺。

这两个儿子终身未婚,一辈子在父亲的作坊里勤恳工作:浸泡木料,再将木料做成粗坯;削好琴腹的形状、安装琴颈……斯特拉迪瓦里负责最后的琴弦安装和刷漆。木头外面的保护层,是提琴音质的终极保障,也是后世研究者们研究了很久的一点。除此之外,研究者们最想知道的,还是提琴本身的秘密。

斯特拉迪瓦里的作品,可以按照类型归入三个不同的时期,开始是在他早期生涯中制作的“阿马蒂型”小提琴,之所以这样称谓,是因为这些琴类似于他的老师阿马蒂制作的“小型”小提琴。

“阿马蒂型”时期延续了25年,大约一直到1690年,虽然斯特拉迪瓦里采用阿马蒂型的琴作为自己作品的基础,但他也在发展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琴上没有阿马蒂的小提琴上那种特有的匀称修长的琴角、精致的琴头和极佳的音孔。

大约自1690年起,斯特拉迪瓦里开始制作自己的新型小提琴,最终以其创新的“长型”琴而闻名———不仅琴身变长,而且还伴随着以下变化:琴的匀称感以及和谐的感染力。

为了与新的长度适配,这位大师还改变了小提琴整个外形的设计。通过实验,“长型”琴达到了新的质量标准,与阿马蒂型的提琴相比,音质有明显的不同,音色饱满、低沉圆润。后人曾这样形容过他的小提琴音色之美———“仿佛一群帶有光环的小天使,在演奏中的斯特拉迪瓦里琴上被惊醒……”

毫无疑问,斯特拉迪瓦里终其一生都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制作出更好的、甚至可以说是超前于那个时代的小提琴。

最精确的复制,也瞒不过乐手的耳朵

但是,他究竟做了什么?到底是什么成就了斯氏琴独一无二的卓越品质呢?

每个专家都有自己一套的说法。是因为琴身表面的涂料吗?有不少人很肯定地说,斯特拉迪瓦里用的涂料中有秘密配方,而他已将这一配方带入了坟墓,现已失传。更多人否认这一说法,他有什么理由不把这个配方传给自己的儿子,至少让家族的荣耀和传奇继续呢?

事实也的确如此,他所用的油基涂料配方,在克雷莫纳根本不是秘密,几乎所有制琴师都在使用,而且到了现代,研究人员已经可以用化学性分析把它调到最完美的状态,99.99%与他当年使用的配方一致。

那么是因为木料吗?大家又开始猜测,有人说斯特拉迪瓦里早在砍树之前,就从本地或是国外选择上好的枫木和云杉木,并用特别的秘密方法予以保存。但在欧洲,就算是今天,要获得同样的好木料也并不难,并且可以模仿旧时处理和保存木料的方法。

其他的说法还有很多:有说是因为琴背的弧度;刨制木料时优雅、精巧的厚薄过渡;f孔的雕刻;共鸣箱内低音梁和音柱的摆放位置等等。

所有这些推断都服从于谨慎的现代测量学和声学分析,这样说来,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完全可以制造出来———实际上也确实有人复制过了。然而,专业的小提琴家只要听上两秒钟,就知道哪一把才是真正的斯特拉迪瓦里琴。

无法回到过去,就无法找出秘密

所有这些专注于数据、考古或物理、化学的分析,都欠缺一个无法企及的实验:回到过去,回到当年那些大师们的作坊里去,回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更准确地说,这些研究全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制琴师本人的隐性知识,以及他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现代研究者们虽有先进的分析仪器,却距离他们想要研究的对象几百年光阴。

隐性知识是无法言传的,它出现在斯特拉迪瓦里的作坊里,它包括他漫长一生中制琴的每一天里,上千种细小的日常行动。正是这些行动构成了这位制琴大师的生产实践,进而变成他的习惯动作,他的微妙感觉。

关于斯特拉迪瓦里的作坊,《匠人》的作者、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所能了解到的“最重要事实”是:作坊里到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会突如其来地出现在每个地方,收集和处理上千道信息,而这是那些只负责某个零部件的助手所望尘莫及的。”

桑内特认为,现代那些杰出的科学天才所主持的实验室里,情况应该也是如此。“师傅的头脑里充满了各种只有他或她才能明白其意义所在的信息。”

斯特拉迪瓦里有两个儿子继承了小提琴制作业,即弗朗切斯科(1671年生)和奥莫博诺(1679年生),他们可能大约分别在1685年和1694年开始在作坊里给父亲当帮手。似乎到1700年,他们已经开始自己制作琴了。由儿子和其他帮手进行作品的粗加工,而后由大师自己来整个完成。其他的雇工也有可能忙于制作琴盒、弦轴和琴马,以及给制成的琴刷漆。

1737年,斯特拉迪瓦里去世之后,两个儿子继续经营这个作坊,但今天只有有限的一些小提琴是由他俩制作的。他俩的寿命并不比父亲长多少,不出几年奥莫博诺就去世了,父亲去世不到六年,弗朗切斯科也离开了人间。

他们没有继承父亲的长寿,也没有遗传父亲的天资。父亲的传奇使他们黯然失色,尽管他俩幸存下来的作品也十分优秀,并受到后人非常的器重,但这对兄弟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光只是作为父亲的助手度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