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弟子规》读后感

 時來x運轉 2019-03-23


     《弟子规是儿童传统启蒙学书的一种。此书原名《训蒙文》,清代康熙时李毓秀所编。李系山西绛州人,字子潜,秀才出身,因编写此书,死后被尊为绛州先贤,入祀先贤祠,可见其影响之大。全书仅一千零八十六个字,三字一句,合辙押韵,易读易记,后经贾有仁修改,改名为《弟子规》,因为其内容是封建时代儿童的行为规范。全书共分五部分,内容大多录自儒家经典,各部分的标题即取自《论语·学而》中的一段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基本上概括了封建时代对儿童伦理道德、为人处世和学习的基本要求,因而问世后即广为传布,一些地方政府还把它列为私塾的必读之书。

        此书虽然已经过了几百年,但是里面的内容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仍然是息息相关的。

        第一篇“首孝悌”,让孩子明白学习要先从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开始。古人常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那么,什么是孝呢?从字的本身来讲,“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 重要性。每个人,不管你寿命多长,都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 个极其渺小的环节,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 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以 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这就是孝要传达的一个意思。

        我们再来看教育的“教”字,是“左孝右文”。左边是个“孝”,右边是个 文”,中国传统的讲法叫“教者,孝之文也”。教育教什么?从孝开始。以孝为根本,通过孝,培育孩子对血缘的尊重,培育孩子幸敬 父母、尊重长辈,同时,也就在孩子心中牢牢树立了对传统的尊 重。古人基本都知道,自己父亲的名字、爷爷的名字、曾祖父的名 字、高祖父的名字。现在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曾祖父叫什么名字?

        传统的启蒙读物强调孝,把孝放在最突出的地位,《弟子规》 当然不会例外。所以在“入则孝”的部分,以八句四 组以父母开始的句子启首。“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四次重复“父母”两个字, 翻译过来意思就是: 父母在叫你的时侯,你要赶紧答应,不可迟缓不答;父母有事情命令你,要叫你去做,你要马上去做,不要懒惰 拖沓;父母在教训你的时侯,在教育你的时侯,你要恭恭敬敬地聆 听;父母在责备你的时候(这个“父母责”在古文里面,还有揍的 意思,不仅是说你两句,还可能要揍你一顿),你也要顺从地接 受。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是所有人的生命当中都会 出现的事情,《弟子规》的要求看起来很简单,一点都不高,但是 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

        尊老爱幼这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这种思想流传了几千年,它可以是使我们的家庭和睦,国家安定,民风淳朴,利国利民。在如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金钱时代尤其需要它来驯化民风,提倡孝道文化,我们的家庭才能更幸福,社会才能更和谐,国家才能更昌盛。

        第二篇“次谨信”,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

        做事谨慎,诚实守信,在我们生活之中,是很重要的。古时人们常说:得黄金万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孔老夫子也曾说,人无信不立。可见诚实守信,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做生意,无论在古时候,还是我们现在的生活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的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还有几分信任可言呢?我认为我们更应该推崇这部经典。

        第三篇“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广泛的去爱护我们周围的人,心中要有一份大爱。这就是我们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天下为公”。人人心中有一份大爱,我们的民族才会更加团结,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富强。

        第四篇“亲仁”,是告诉我们应该要经常亲近周围有仁德的人,我们的智慧和品德就会随之提升。古人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一句谚语说的特别好 “跟着啥人学啥人,跟着巫婆跳大神”。

        第五章“余力学文”,告诉我们如果以上这些你都做到了,这时候你好还有余力的话,再去学习文化典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多么的严谨,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都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纵观《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短短千余言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真有春秋笔法之遗风~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就像吹进一阵轻风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孰不知这就是人的本性呢,~这大概也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弟子规》中某些封建礼教迂腐的色彩,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学到其中“孝信”的主旨,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重读《弟子规》,重塑中华礼仪之邦、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便不言而喻。从这方面来讲,《弟子规》仍不失为一本传世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