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伦敦日记》摘选(一)

 火娃小议 2019-03-23

 陈大海 四合院网 2018-11-06

今年春夏之交,我在伦敦生活了两个多月,为的是探望在那里定居了十八年的女儿和出生在那里的外孙。

伦敦,世界五大都市之首。已经有数不尽的文字描绘过那里的名胜、风光和历史,所以我把日记的角度转向了我在那里的日常生活和感受。

一 种 高 尚 的 怀 念

给我感觉,伦敦好像有数不清的公园。我问过好几位当地朋友:“伦敦究竟有多少个公园?” 谁也说不清楚。我上网搜索也没找到答案。总之,一定很多,因为仅在女儿家附近就有大大小小,知名不知名的七、八处公园。

伦敦的公园都很美。那些高大茂密的树林,精心栽育的花坛,修剪得象地毯一样平整密实的草坪,无一不令人流连往返。

更为难得的是,因为游人稀疏,整个公园常常会变成你自己独享的空间。然而,深深印在我脑海中的,却是那里的长椅。

那些供游人们休息的长椅,看上去十分普通,许多还带着岁月留下的斑驳。它们有的被捐赠者放在路旁,有的则被放在幽静的树下、溪边、山角。

不管被放在那里,长椅的靠背上都镶嵌着一块小小的不锈钢板,上面篆刻着亲人们对逝者的思念,篆刻着逝者的名字、出生和离世时间。

虽然刻在钢板上的墓志铭,往往只有一句话,却足以打动人心,让人感慨。

对这个世界来说,她曾是一位妻子、母亲、祖母;可对于我们,她却是整个世界!

一张怀念 Sandhya Merchant (1948—2016)的长椅上刻着上面的文字。

我们把对你的爱,深藏心底,永生不忘,直到带它与你再次重逢!

这是亲人向 Doris  ?boyd (1913—1984) 倾诉的哀思。

生者选择了城市中最美丽的地方,寄托对亲人们的怀念;而逝者也用他(她)们躯体的化身,继续为生者们奉献自己的爱。

比起那些讲究风水和奢华的墓地,这是一种高尚的怀念!

作者简介:陈大海,男,研究员,1949年出生。沈阳二中68届毕业生,当过知青、工人。后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