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条老街深藏不露,于群山苍莽隐世三百余年,尽显徽派遗韵

 李补凡 2019-03-23

一趟城镇旅行,除了博物馆和菜市场,还有一个地方,如果有,就一定不能错过,那就是老街。老街,往往是一座城镇的人文历史的文化缩影,可能已有上千年,可能存在几百年,如今也许是修旧如旧,也许是改造翻修。但不论它是以何种面孔出现,是商业还是旅游,老街的存在是文化缩影的核心之一。

佛坪老街,一条静默于大秦岭群山苍莽深处的老街,建于清嘉庆年间,风风雨雨三百余年。晨曦如醉,马头墙凌空欲飞,一眼望去,那是我最为熟悉的徽派建筑。

白壁青瓦,画栋雕梁,青石板路连同街铺一起荫在几抹淡灰里。街道平整干净,蜿蜒深长,一抬头,看到的是瓦蓝的天空以及那远方青翠的山峦。恰好逢春,三月里的茱萸花开得灿烂,和风煦煦,清爽明朗的空气里还夹带着丝丝花香。

从古都西安坐高铁40分钟即可抵达这秦岭腹地:佛坪。这是一个青山绿水环绕的地方,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在这样群山苍茫深处,老街恍如是一位隐世的高人。虽然并不清楚如此深处为何会有徽派建筑,但马头墙的风貌却是这般与此处山水契合,还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乡愁气韵。

作为安徽人,我对粉墙黛瓦的喜爱是由心的,每逢异地遇见这熟悉建筑时,也颇有家乡的味道。因此,我对佛坪老街有了更深的印象。说它是一位隐世高人,丝毫没有夸大,经过改造之后的老街,建筑之间的百年沧桑与古朴仅是残留,但漫步其中,却甚感脱俗与宁静。

清晨,一抹阳光洒进街巷,街上人影淡淡,步履轻轻。就连我这个外来游客,都忍不住刻意放慢脚步。固然马头墙是深入人心的亲切与熟悉,但于秦岭腹地,苍莽深处,遇见这样的一条老街,不禁令人想起王维的那句诗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阳春三月,离佳节甚远,但这情感如此应景。更为有意思的是,诗词最后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或许指的正是这山野之间盛开的茱萸花。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太应景,第一次对徽派建筑的老街有如此触动,即便是那黄山脚下的屯溪老街,也未曾勾起我这般情绪。

一开始以为老街的改建是仿造明清时期的徽派风格,殊不知修旧如旧,恢复了原有的封火墙,而这封火墙则为马头墙。在严格遵照老街原有文化底蕴和历史风貌下,使其焕然一新。既是保护传承,恢复古貌,也是给它赋予了新的生命。

街道两旁建筑新旧交替,青山绿水又将其环绕。边走边看, 内心世界恍如修篱时,突然被一阵香气所吸引,这股香气还在这山林春风中肆意挥洒。寻香望去,才知一家面皮店正热闹着呢。佛坪人的早餐喜欢来一碗热面皮、菜豆腐、炕炕馍,便宜好吃又饱腹,不论男女老幼,皆是爱吃,四季适宜。

当别处已经商业化的老街被外地租户承包营业时,这里的大多数做生意的门户都是本地人,不论是小吃铺还是特产店,都是安居乐业集在同一个屋檐下。

为了满足于全家人住房,也为了全家人住在一起,不少人拆掉了年深月久的老房屋,盖起了几层高的新楼房。楼房外头仍是遵循古旧风貌,里头却是窗明几净,家具新潮。这与大城市的人家并无两样,但比大城市的生活舒适安稳多了。

据悉,老房屋被拆或改建时,发现了不少清代钱币,明代铜钱及青花瓷片,甚至是出土了一批北宋徽宗年间铸行的“崇宁重宝”古钱,说明老街在宋代就已经有住户了,距今九百余年。但关于老街更深的历史层面,无人考证,也无法确断它悠久的历史。但就老街的始建,我们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在清嘉庆年间。

三月,佛坪的茱萸花逐渐盛放,瓦蓝的天空与这阳光下的春色使得老街于古老中带着一股烟火味的恬静。若是踏春赏花,再来一壶清茶,我倒是十分推荐你们来一趟佛坪老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