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微表情能识别谎言吗? 答:能。 问题2:什么是谎言? 答:大脑中想法是A,表达出来给别人看(听)的却是B,A≠B,B就是谎言。 表达不仅限于语言,还可以是姿态、动作和表情等多种形式的组合。 例:心里很生气,嘴上却说“没事没事”,或者摆摆手表示没关系,这就是说谎。 问题3:事实是B,大脑中想法是A,表达出来的是A,算说谎吗? 答:表达内容和认知、感受、想法相符合,即使与客观事实不符,也不是说谎。 例:天在下小雨,但大脑认为雨很大。被问及“那天天气怎么样?”,答说“那天雨很大,浇湿了我的身体,浇凉了我的心。”语言表述与事实不符合,算说谎吗?不算,因为她真的觉得雨很大。 问题4:事实是B,大脑中想法是A,表达出来的是B,算说谎吗? 答:表达的内容和客观事实相符,但和认知感受想法不符,是说谎。 例:女明星甲长得漂亮(可以用认为她漂亮的人数作为量化指标),张三却因为喜欢女明星乙而觉得甲长得不好看,甚至到了厌恶级别的否定,当张三出于某种原因说出“甲很漂亮”的时候,张三在说谎吗?对,他就是在说谎,虽然甲客观上很漂亮。 问题5:谎言有哪些类型? 答:谎言分成两大类:隐瞒型谎言,伪造型谎言。 隐瞒型谎言又可以分为:不说话,模糊(我记不清了),否定(我不知道)。 伪造型谎言又可以分为……更多,比如普通的客气话,或者为了销售而久经训练满嘴胡扯的小骗子,为了骗钱骗色而故意设局的中骗子,以及在官场和国际事务上互相利用、构陷、打压的大骗子。 想听具体的内容:请跟紧我的更新。 问题6:微表情是怎么识别谎言的? 答:先看问题7的答案。 问题7:为什么会有“微”表情? 答:如果一个人是100%真性情,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毫无顾忌地表达出来,那就是大表情。 但没有人会毫无顾忌,因为只有动物才会完全按照自身的感受进行直接表达,它们没有发达的大脑和复杂规则。对动物而言,它们就是吃、打架、繁殖,无限循环,不用大脑,不用更复杂的规则(不讨论有社交规则的少量高级动物,不较真)。 人有情绪,像动物一样,惹我我就急,凶我我就怕,喜欢我我就高兴。情绪是单层生存性逻辑。 人还有规则,和动物不一样,要买东西,要上学,要开车上路,要听老板话才能领工资,要有一定条件才能和喜欢的TA在一起,要出示护照和签证才能出国,要遵守各项法律才不会被警察叔叔抓起来…… 凭着单层逻辑的本能反应和感觉来做事情,有生存空间吗?没有。 不能看人家盘子里东西好吃就去抢,不能看上一个姑娘就扛回家,不能生老板的气就骂人,不能看路人不顺眼就用车撞,不能觉得清华大学不错就自己安排录取…… 规则不管是自然形成还是被设计出来,都是为了约束人的行为,使几十亿人有秩序,否则可能不用一周,这世界就乱了套。世界乱了套,你不要以为你是占便宜的那个,有这种想法的小朋友,一定是第一批被灭掉的。为什么?因为脑子简单。 不能反抗秩序,怎么办?忍着。 忍什么?忍自己的本能脾气。学术上也把脾气叫情绪。 例如:老板委屈你,臭骂你一顿。你不服气,心里很生气,但要忍住,不能把愤怒表现出来,甚至可能还要笑脸相迎。 能全忍住吗?有可能。你不太在意的时候,或者心思比引发情绪的规则还深沉的时候,就可能全忍住。比如,演员演戏。演员本人生病或难过或焦虑,一听到“action”,也要笑靥如花。因为拍戏挣钱保住艺德和饭碗,比让她难过和焦虑的事情更重要。还记得双层规则吗? 所有人都能全忍住吗?不是。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更重要的规则要遵守,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不在意当前面对的事情和内部情绪。 忍不住就完全不忍了吗?不行。骂了老板会被开除,损失更大。 又有强烈的情绪,又要忍住,又没有办法完全忍住,流露出来的那一点表情和动作,就是微表情。 问题8:为什么微表情能识别谎言? 答:因为有个“忍”的过程。忍着表达出来的B,显然和头脑中真实的想法A不会完全一样,A的情绪可能会通过表情与动作表达出来,比如生气的时候会悄悄捏紧拳头,但嘴上还是唯唯诺诺。 所以,我们会看情绪化的表情和动作,来分析他头脑中真实的感受,也就是那个宝贵的A。 不论B说得多么天花乱坠,我们只要看到A的本质,就知道他的真实想法。 问题9:有没有人没有情绪? 答:没有,所有人都有情绪。人是动物,人的大脑中有掌管情绪的中枢器官(区域),人是在自然界中进化留存下来的物种,必须要凭借情绪这样的单层逻辑来应对环境的考验。 情绪是单层逻辑,对我好我就高兴,对我不好我就比一比,不如我的我会嫌弃,有威胁的我会愤怒,比我强的令我恐惧,伤害我的使我悲伤。这种单层逻辑的生存机制直接而有力,保证了人这样一个物种能在自然界中逐渐适应并留存下来。所以,通过情绪来判断人的脑内认知,更加准确,不易失真。 没有情绪的不是人类。 问题10:有针对性地训练过表情控制,能被识别吗? 答:有针对性的正确训练越多,控制力越强,破绽就越少,越不容易被识别。 如果下棋之前,对手已经知道了你准备使用的每一步,那就是在逗你玩啊,骗你也跟玩儿一样简单。所以,演员把剧本吃透,就能表演出一个完全可信、但自己又没有经历过的角色,准备充分嘛! AlphaGo和柯洁下棋的时候,也曾经为难过,因为柯洁使用的招数,超出了Go的储备。 有没有人可以做好完全准备?也许……有吧。比如诸葛亮之于曹操,永远先手。 你让曹操来看诸葛亮的微表情,那就是对丞相大人的羞辱。 但你让诸葛亮和曹操面对面,是不是诸葛亮对曹操的一言一行,都洞察透彻? 你愿意做哪一个角色? 其实,曹操也是很聪明的人,在他的眼中,那些武将自不必说是接近透明,就是看刘备、袁绍等这些大佬,也都可以算是了然于胸。曹操并不是笨蛋,只是想的没有诸葛亮那么多,那么细。 谁见过诸葛亮的微表情?司马懿空城计的时候见过。可惜,当时他不懂,结果上当了。 当你遇到一个表演表达没有任何破绽的人,那不是他太强了,而是你纵容他可以随意表演。或者说,是你太弱了。如果你知道对方可能做了充分准备,就要比他准备得更加充分。比对手强的时候再对付他,他就会像动物一样出现情绪化破绽。 问题11:怎么才能比对手强? 答:看《掌控者》系列。 问题12:所有人的表情和动作都一样吗?能用相同的标准分析所有人吗?美国人和日本人行为、表情差别那么大,怎么能用相同的标准来分析差异如此明显的两个种族/社会/性别/教育程度/年龄的人呢? 答:我们不拿人当人看,我们拿人当动物看。 人类的表情(动作)分成三类: 1, 社交表情(动作),是做给别人看的,是后天训练学习所得,是可以故意控制的,不同种族/社会/性别/教育程度/年龄的人,社交表达千差万别。这一类,我们不分析。 2, 情绪表情(动作),是行为人自己内部的感受和认知,是对自己的“命”负责的,不需要做给别人看,是接近动物的行为。这一类,全人类,不同种族/社会/性别/教育程度/年龄的人,具有相同的情绪表达规律。多看一点论文,这样的过硬证据已经有很多研究了。 3, 生理表情(动作),是人作为动物为了满足生理需求而进化出来的肌肉运动,比如,疼、冷、困、饿、性兴奋……这些事情,跟想法没有任何关系,不需要逻辑处理,纯生理功能。这一部分表情(动作),人类也都有,没有人能忍住不上厕所,也没有人能在忍不住要上厕所的时候,还做到行为得体,让人如沐春风。 问题13:怎么才能看到别人的微表情? 答:通常情况下,对于身边周围那些【没有什么针对你的强伪装】的人,全身上下的小情绪到处都是,用心一看,满眼都是好玩的小表现。 对于专心和你对抗的人,他可能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强伪装,所以你越是仔细看,越容易上当。人家从发型服装,到言谈举止,再到环境、物品、人员甚至规则,都可能作假来骗你。这种情况下,千万别傻乎乎地看了就分析。 你一定要问对问题,问出他预案之外的问题,让他从演员的状态,恢复到动物的状态,就能看到那些神奇的微表情了。 问题14:怎么才能问出好问题? 答:看《掌控者》系列。 问题15:微表情据说还能分析为什么说谎? 答:对。因为人类的六种基础情绪,惊讶、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喜悦,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逻辑支持。所以,当你清楚地看到了情绪,并且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引起了这种情绪,就能用这些逻辑进行归因了。 比如惊讶,表示意外,且关心。口头说不在意,心里真惊讶,说明他不想让你知道他对这件事不知情,更不想让你知道他很关心这件事情、想知道更多。 再比如厌恶,表示自上而下的否定。嘴上说“这件衣服真漂亮”,心里却是厌恶的,说明她觉得自己比你强、比你美、比你更受宠。 依此类推…… 问题16:微表情真厉害,好有意思!怎么才能学到更多? 答:快!看《微表情》去! 强势关注姜老师,准!没!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