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之二百八十六 明清官窑瓷器 (二十二)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9-03-23

211明万历  黄地褐绿彩龙纹盘

鉴赏之二百八十六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二十二)

款识:“大明万历年制”,直径27.5cm

明代景德镇色地素三彩以成化、正德朝的作品最为名贵,但嘉靖、万历两朝亦有珍品问世,此盘即是其中的上乘之作。此盘为官窑典型纹饰,造型规整,敞口,弧壁,圈足,内外以黄釉为地绘素三彩纹饰,通体纹饰是在素烧而成的涩胎上绘成,用紫彩勾勒图案的轮廓线。盘心海水江崖上绘双龙,以酱紫及孔雀蓝分别施彩,双龙细长弯曲,张牙舞爪,气势威猛;内壁对称绘六组团龙纹,其中正面龙有二,赶珠云龙有四,亦威武肃颜,趾爪锋利。外壁绘牵牛花、荷花、菊花、茶花等六种四季花卉,均采用赭石色和绿色,色彩古朴素雅,纹饰布局疏密得体。黄彩浓艳,绿彩鲜亮,与深沉的紫彩形成鲜明对照,其中绿彩色调偏向孔雀绿,为万历素三彩的特征,纹饰布局对清代官窑黄地素三彩品种具有重大影响。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页247,图196

备注:日本九州岛私人藏家旧藏

RMB 414,000

212明万历  青花加紫彩龙纹碗

鉴赏之二百八十六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二十二)

款识:“大明万历年制”,直径14cm;高6.5cm

万历彩瓷冠称古今,独步一时,其色泽之繁复,搭配之丰富,设计之巧妙皆为后世无法再现。五彩之中除了常见的红绿黄诸彩以外,尚有几类特殊彩料例如孔雀蓝、紫彩等作为主要彩料同样大量使用,成为万历彩瓷尤为独特之处,开启后世同类装饰之先河。

本品是为万历彩瓷之罕见品类,造型端庄规整,胎体轻盈细薄。外壁以青花勾勒双龙赶珠纹,双龙昂首呼应,怒目叱诧,须发后披,凶猛矫健,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自见万历时期粗犷之风格,古拙之稚气尚存未脱,颇具意趣,虽少永宣盛世威武勇猛之气,却多诙诡趣且古趣横溢。彩绘装饰仅以紫彩与青花搭配,颇为奇特。龙角、发须与背鳍以青花线描留白手法装饰,其余部分则敷设紫彩,彩料匀净静穆,与留白地方相互辉映,别有一番韵味。

检阅公私典藏的万历御瓷,单独使用白地紫彩装饰者,目前未见同类,本品堪称万历彩瓷之孤例。与之最相近的实例有T.Y.Chao旧藏【明万历赭地黄龙碗】,其纹饰与本品相似,清代康雍干三朝官窑皆有同类烧造,可鉴万历御瓷对后世之影响。

RMB 552,000

213明万历  青花凤鸟花卉铺首鼓钉绣墩 (一对)

鉴赏之二百八十六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二十二)

无款,高37.5cm

绣墩亦称鼓凳,因上面多覆盖绣花丝巾而得名。此绣墩呈鼓形,器形硕大恢弘,两道鼓钉纹将腹部纹饰分为三层,每个鼓钉中央亦以青花绘小花一朵;腹中部两面对称绘孔雀牡丹纹,间以对称兽头铺首相隔,画面一对孔雀站立于洞石花丛中,姿态各异,一只俯首前探凝视前方小虫,另一只昂首站立,神态悠然;腹上部绘牡丹花卉纹,间以如意云纹;下腹部绘寿山福海纹。青花绘画技法娴熟老辣,釉色亮青、硬度感强。器形硕大,釉面厚润,白中泛青。造形纯朴,给人以稳重厚实之感。

RMB 690,000

214明万历  珐华雕罗汉座像
鉴赏之二百八十六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二十二)

款识:“大明万历五年丁丑吉日造”及“郭应举、郭廷根、郭廷库、郭廷余”,高44.5cm

珐华器,亦称珐花器或法花器,明代中期以后在晋南一带盛行,景德镇在嘉靖前后也仿制法花器。由于珐华器生产工艺的复杂和特殊,制作历史的短暂以及其生产的地域相对较少,所以能保存完好、流传至今的产品并不多见,传诸于世藏宝于民的精品更是凤毛麟角,此件作品烧制精细华美,殊为难得。明三彩的艺术成就并不亚于唐三彩,明三彩其呈色基理和唐三彩上黄彩呈色差不多,绿釉的变化亦十分丰富如翠绿、深绿、苹果绿、草绿等,蓝釉更是明三彩当中的上品,其数量十分稀少,其它还有白釉、紫釉等,色彩纷繁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明三彩就其种类可分四种,即:琉璃砖、琉璃瓦、“珐华”(以天蓝釉为主的作品)、人物俑及家庭室内陈设品,本件作品即是以天蓝釉为主的珐华手塑精品。

本件瓷塑罗汉,面部及手部露胎,所穿衣袍施天蓝及藏青色釉,人物比例严谨,姿态传神,尤其是面部刻画极为精到,将罗汉凝神细循佛理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底座背面刻划铭文,曰:“大明万历五年丁丑吉日造”及“郭应举、郭廷根、郭廷库、郭廷余”四人名款。据英国私人藏品数据显示,该罗汉应出自具有800年历史的山西阳城琉璃乔家巨匠乔世兰之手,实属稀珍。

说到明三彩不得不提乔家,乔家的祖先就是做唐三彩的,由陕西西安龙桥迁至高平桥沟,经宋、元两代,于明初辗转到达阳城,开始在县城东关游伴沟安家,后来为了取材方便,再加上后则腰的瓷土质量更好,所以才又迁至后则腰定居,专门从事黑、绿瓷器和琉璃的生产,人称乔氏琉璃。琉璃最早发明于山西,无论是质量、造型、色泽,均数山西最佳,所以,在全国久负盛名。而在山西众多门派的琉璃匠师中,历史上有三家最为出名,即河津县的吕家,太原市南郊的马庄苏家,还有就是阳城县后则腰的乔家。而乔家又是其中人数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支。乔家生产的琉璃在明朝时,就有“南有景德镇,北有后则腰”的美誉,产品一度被明皇室大量采用。明代乔家有很多琉璃作品流传到后世,随之亦有许多杰出的乔家琉璃匠人千古留名。如阳城县寿圣寺(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琉璃塔、东岳庙舞楼正脊楼阁式琉璃塔刹(建于明隆庆元年)均用的是乔氏琉璃。除此之外,北京故宫的琉璃狮子和明十三陵的部分琉璃制品,也发现有 “阳城琉璃匠乔”字样。新中国成立后,翻修北京故宫时,也发现很多琉璃瓦后面有“山西泽州”字样,经鉴定亦为山西阳城制品,这足以说明乔家琉璃在全国极高的地位。

明成化年间留名的匠人有乔云及其子乔彬、乔凤,他们为阳城县城内的汤帝庙烧制的琉璃构件不仅色彩艳丽,而且造型生动,是公认的艺术杰作。明嘉靖至隆庆年间,乔家后世留名的匠人有乔宗继、乔世富、乔世贵、乔永丰等。嘉靖四年,阳城富商李思孝出资修建十三层海会寺琉璃塔,所用琉璃构件悉出乔家匠人之手,尤其是第十层镶嵌的琉璃浮雕佛教故事是罕见的艺术精品。隆庆元年,乔世富及其侄乔永丰为润城东岳庙烧制的琉璃构件不仅造型细腻生动,而且在釉色上多有出新。

明万历年间,乔家后世留名的匠人有乔虎、乔世英、乔世宝、乔世兰、乔永年、乔永宦、乔长远、乔长正等。万历36年,乔永丰及其子乔长远、乔长正父子三人建造的阳陵村寿圣寺琉璃塔,上有琉璃浮雕177块,人物雕像480个,是三晋大地上琉璃构件最多最精致的佛塔,塔上嵌有琉璃小碑一块,碑上留诗一首:“琉璃宝塔创阳陵,天赐乔公来赞成。白手涂形由性慧,红炉点色似天生。神谋不爽魁三晋,巧制无双冠析城。巨业落成垂千古,君名高于碧云邻”。这首诗主要赞扬乔氏匠人的智慧和业绩,说明乔氏琉璃在当时享有盛誉。可以得知,明清时期,乔家的琉璃作品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并享有盛誉。

此后,王朝更替,战乱频仍,乔家的事业虽受到影响,但琉璃技艺却一代一代地不断传承。到了康熙继位之后,中国又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乔氏的琉璃技艺也再度复兴。到了乾隆嘉庆年间,又有大批乔氏琉璃工匠崭露头角,乾隆年间后世留名的乔家匠人有乔轸、乔乐善、乔从善、乔德善;嘉庆年间后世留名的有乔昌泰、乔和泰。后世留名的经典作品是嘉庆三年乔昌泰、乔和泰兄弟为阳城县西刘村府君庙建造的琉璃照壁,这一作品在文革中才遭破坏。

一代又一代乔氏匠人的精心钻研,使得乔氏的琉璃工艺日臻完美。同时,乔家人眼界开阔,打破常规,开门授徒,使得家传的琉璃技艺绵延不断。近现代,清王朝灭亡,民国成立之后,中国一度陷入军阀混战,时局不稳,当然寺庙建设出现停顿,但琉璃工艺品却一度盛行,乔家人的手艺仍有用武之地。这一时期乔家出名的艺人主要有乔承先、乔继章、乔小拴、乔拴田等。民国十年,乔承先和阳城后则腰的卫玉恒合伙开了琉璃作坊,生产各种各样的琉璃工艺品。乔承先与儿子小拴及侄子拴田精心钻研琉璃工艺技术,使产品达到出口水平。其产品由商人郭文兴包销,运到天津口岸出口。乔承先父子还为西安大厦建设解决了琉璃瓦的生产难题。1955年,阳城后则腰成立了国营陶瓷厂,乔承先受聘为技师,先后还承担过一些省内重要工程所需的琉璃工艺品研制任务,同时打破常规,开始给徒弟传授技艺,直到1965年以76岁的高龄逝世。当他的儿子乔小拴和侄儿乔拴田也去世后,乔家就后继无人了,但乔承先培养的徒弟还在传承乔家的技艺。数百年的打造,不仅使得乔家的琉璃烧制技艺炉火纯青,更使得琉璃乔家,这个家族品牌魅力永恒……

备注:欧洲藏家旧藏

RMB 690,000

215清雍正  柠檬黄釉杯 (二件)

鉴赏之二百八十六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二十二)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直径7.1cm

此对黄釉小杯,撇口直壁,近足处内折,下接足墙。通体饰以黄釉,色泽纯正明亮,质地均匀细腻,底书加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清代历朝,以雍正瓷器最为秀美典雅,色泽也以雍正朝最为清丽动人,黄釉一类,便有诸多釉色,正黄、明黄、娇黄等等不一而足,显示了高超的制瓷技艺,此对小杯即为其中的代表。

RMB 287,500

216清乾隆  五彩龙凤碗

鉴赏之二百八十六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二十二)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直径15.8cm

此类碗因其纹饰精美,色彩妍丽,寓意“龙凤呈祥”,故成为官窑经典品种,一直延续烧造至清末。据《国朝宫史》记载,五彩红龙器为后宫常在所用。在宫廷宴饮中,此类碗亦可用作膳碗。乾隆御窑烧造此类碗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延续前朝同类器而作,其凤凰颈部仅以红彩描绘,另一种为乾隆朝首创并延续至后代,其凤凰颈羽以各色彩料相间绘制而成,龙纹牙爪亦点涂白彩。此件器物撇口,弧壁,下承圈足,碗型规整,秀雅端庄。碗胎质细腻,釉汁洁白,通体纹饰构图饱满,色彩艳丽。碗壁外口沿以青花、黄、绿彩绘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八吉祥纹饰,其间以如意纹间隔。碗腹主体通景描绘龙凤穿梭于花海之间,其间芙蓉、雏菊等各色花朵遍生其旁,色彩缤纷,精美绝伦。碗底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本碗造型纤巧怡人,胎釉坚致莹润,纹饰绘制精致,色彩穷奢奇妍,且整器品相较好。

RMB 280,000-350,000

217清道光  紫地轧道开光粉彩花卉碗

鉴赏之二百八十六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二十二)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直径14.8cm

轧道工艺是在瓷器色地上用一种状如绣针的工具拨划出细如毫芒、宛如凤尾状的花卉纹,为乾隆时期创制的新型装饰技法。在轧地道上绘花卉图案,具有铜胎画珐琅的艺术效果。粉彩轧道瓷(扒花)就是把粉彩和轧道的工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珠联璧合。此种工艺颇为费工,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这种新创纹饰为“锦上添花”。此碗撇口,弧壁深腹,圈足,底心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造型典雅优美,是为典型之清代宫碗式样。外壁于紫地上以细密轧道技法装饰,紫色地色泽醇正,艳丽饱满,轧道精致,装饰感极强。四面描圆形开光,内绘粉彩花卉四季图,开光间以花卉图案,卷草图案为饰作间隔。碗内壁亦作青花花卉图案,内外壁一明艳一素雅,交相辉映,极富动感。整件作品设色浓艳明亮,绘画技巧娴熟,制作考究,富贵吉祥,技艺精湛细腻。

RMB 299,000

218清雍正  斗彩竹石梅花纹罐 (二件)

鉴赏之二百八十六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二十二)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高7.3cm

此罐平口圆唇,短颈丰肩,深弧腹,下收平底,矮圈足。罐上青花斗彩折枝梅花竹石为主体纹饰,画面疏朗淡雅,梅蕊含苞而放,历寒雪而暗香愈浓,两侧翠竹横欹而出,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宋·林景熙《霁山集》四《五云梅舍记》中:“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篁为岁寒友。”颈肩一周青花弦纹,腹下一周双线纹。足内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楷书六字双行款。此对小罐釉质洁白莹润,器型小巧,甚为难得。

雍正御瓷以小巧纤柔见长,予人清秀幽雅之美。本品玲珑别致,造型丰满盈握。其画笔清妍挥洒,布局章法俨然,青花一色,浓淡变化丰富,此对小罐无论造型、画工、胎釉、写款皆无一不精,品格之高,犹可珍之。

RMB 1,127,000

219清嘉庆  粉彩花卉博古双耳瓶

鉴赏之二百八十六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二十二)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高30.8cm

博古纹是瓷器装饰中一种典型的纹样,博古即古代器物,由《宣和博古图》一书得名。此书由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始编于北宋大观初年(1107年),成书于宣和五年(1123年)之后。全书共三十卷,着录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商至唐代铜器839件,集宋代所藏青铜器之大成,故而得名“博古”。后来,“博古”的含义被加以引伸,凡鼎、尊、彝、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被用作装饰题材时,均称博古,在各种工艺品上常用这种题材作为装饰,寓意高洁清雅。古代瓷器上的博古图流行于明末至清代的景德镇窑瓷器上,特别是康熙朝瓷器上的博古图,有的用作主题纹饰,有的用作边饰,还有将博古图塑贴在器物上的也屡见不鲜。

此件器物瓶侈口、长颈、溜肩、弧腹至底渐收、圈足。口沿、肩部和底足均饰描金。颈部和下腹以胭脂红铺地,上用粉彩描绘宝相花等吉祥花卉纹饰,颈部青花装饰双耳,肩部及底足以青花回纹装饰,下腹部环饰缠枝花卉纹。上下以如意云头纹作帘,主题绘制博古吉祥纹饰。底部满饰松石绿釉,中间以红彩书写“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种器形在乾隆官窑中比较常见,并被嘉道官窑所继承,影响深远。此种色地装饰,色彩鲜明不俗,主次分明,色地颜色、装饰及纹样亦丰富多彩,器形完整,不可多得。

RMB 550,000-650,000

220清乾隆  黄地粉彩缠枝花卉福寿瓶

鉴赏之二百八十六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二十二)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高23.5cm

此瓶小口长颈,丰肩直腹,通体以黄色为地,鲜亮匀净。装饰风格采取中国传统吉祥纹样配合西洋纹饰相结合的手法,颈部及腹部上下各绘以蝙蝠,中间加以蟠桃和金彩篆寿,借助西洋技法绘画的番莲纹共同构成“福寿双全”的吉祥寓意。而腹部装饰大朵西番莲纹,莲芯顶部托一蟠桃,寓意“献寿”。番莲纹之间再由俯立衔吊彩穗及寿桃的红蝠串联,形成独立而相连的画面。纹饰中的吉祥元素皆以中国传统彩绘手法绘就,突出写实性,而其余各式洋花洋草则以西洋光暗技法表现,强调色彩过渡的处理,从而达到浓淡自然、立体感突出之效果,其枝蔓婉转翻卷,设色随之变换,展现丰富多彩的华丽,整器布局均衡,填色精准,红彩纯正匀净,绿彩娇嫩青翠,黄彩明快润泽,诸彩交映出淡雅柔和、臻于至美的内廷风格,妍丽悦目。

RMB 450,000-550,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