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彬 听说现代农业园新增了“百竹园”景点,环境幽静,竹文化韵味浓厚,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吃过早饭,带好相机,骑上自行车就出发。从家里到百竹园虽然很近,但边走边看,30分钟的路程骑了将近1个小时。 按照习惯思维,公园门口买票,可检票处的工作人员对我说,买票要到路西边的游客中心,我只得返回购票。门票很便宜,10元钱可游百竹园跟亲子园。 进入园内,一堵酷似房屋的墙体上,“百竹园”三个大字十分醒目,更让人感兴趣的是苏东坡的两句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诗人喜欢竹子到了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相伴的程度。这简短的两句诗,却是对竹子的高度评价,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也是百竹园点睛之处。 墙体背面,是一百个“竹”字,用不同字体写在大小不一的正方形木块上,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墙面中间,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真乃雅趣至极。这时,一位游客有几种字体看不懂,我便指着各种字体告诉他,这是篆体、隶书体、楷书体,那是行书体、颜体、草书体……这位游客高兴地说,来这里不但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增长了知识。 我按逆时针方向,沿着鹅卵石铺成的蜿蜒小路,边走边欣赏着各种竹子。这边是红竹、凤尾竹、五月季竹,那边有红石竹、粉单竹、实心竹……。在每一种竹子下面,均树立着一块朱红色的小牌子,上面写有竹子名称、别名、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产地等内容,让我在看竹的同时,加深了对竹子的了解。 前面是一片仅有30至50公分高,竹竿细细,竹叶绿白相间的竹子,很是特别,看了小牌子后才知道,是菲白竹。在一丛丛菲白竹后面,是一堵由16节长短不一,粗细有别的竹管组成的音乐墙,每节竹管上都刻着一句咏竹诗,共刻了朱熹的新竹诗,白玉的竹诗,杨万里的咏竹诗等三首。我走上前,好奇地用手用力地敲竹管,没想到真能奏出“哆唻咪发”不同音阶,给我带来无限乐趣。 走过古色古香的小木桥,桥下是清清的河水,河水里是竹子青青的倒影。河边有“竹林驿站”,里面置石台石凳,供游人休息。一条幽静的小径弯曲着伸向竹林,小径两边,种植有龟甲竹、佛肚竹、紫竹等珍稀竹子。竹林的土坡上,建有六角凉亭,好一派野趣情调。 百竹园中另一道风景,就是颇有情趣的竹文化。有二十四孝之“哭竹生笋”的故事,有历代名人咏竹诗,有“竹夫人”“竹马”称谓的由来,有介绍竹子药用价值等等。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湘妃竹的典故。 古时候,尧王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女英,二女儿叫娥皇,两姐妹长得都十分漂亮,并且贤惠善良。舜在帮助尧王管理国家大事期间,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尧王老了以后,便选舜为继承人,并将两个女儿嫁给舜。尧死后,舜即位,娥皇、女英成为王妃。这时,南方的“三苗”部属(现今湖南),经常在边境骚扰。舜亲率大军南征,娥皇、女英二妃也跟随同行,留在湘水之滨。大军征战到苍梧,舜不幸劳累而死,葬在九嶷山下。娥皇、女英接到噩耗,痛哭不止,一直哭到两眼流出血来,血泪滴在竹子上面,染得竹子满身斑点,成为斑竹。后来,姐妹二妃投湘水而死。二妃死后,湘水出口处的洞庭湖君山出产一种竹子,上面有斑斑点点紫晕的纹痕,传说是二妃的血泪所化而成的,人们将这种竹子起名“斑竹”,又名“湘妃竹”。毛主席诗词中的“斑竹一枝千滴泪”,就是说的这个故事。 走走看看,一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又回到刚才出发的地方。回首眺望,一片片竹林,是那么的青葱翠绿,一根根竹子,是那么的潇洒挺拔。虽然这些竹子,大多是从不同的地方移植而来,但它们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地生长。 百竹园,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享受了野趣和雅趣,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竹子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专心致志,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