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行李后,出发去南普陀,还未到南普陀门口,一看到那如潮的人流,我们俩就懵了。这是我看到的游人最多的旅游地了,当天还下起了雨,虽然寺庙并不小,但游人太多,仍显得拥挤。顺着人流往前走,一路看过天王殿,伽蓝殿,地藏殿,大雄宝殿,这里的寺庙布局和光孝寺很像,但风格却又不同,有着浓浓的闽南特色。在这样人来人往中,想静心拜佛都没有那么容易,每次叩首都会有游人从身边擦过。后进的大悲殿颇有特色,是一座八角型的楼阁,为清初施琅始建,供奉着千手观音,从每个角度俯瞰着虔诚的信众。 南普陀比南华寺的鸽子更多,信徒们围成里三层外三层虔诚的朝拜着,而鸽子则扑棱棱的飞来飞去,停在千手观音的像上,偶尔飞出去,随着楼阁外风中的红灯笼旋转,给这座大悲殿更带来了几分灵性。大悲殿外有一长幅观音各种形态的画像。以前在书上看到过观音最早的形象是男性,后来渐渐的被画成了女身。而这一长幅画中,就有一幅是观音留着胡子的画像,不过看起来还是女身像更有超凡脱俗和悲悯众生的意味。 雾气氤氲的禅堂边,小楼旁 ,空山寂寂,有我还是无我一切都不重要 南普陀依山而建,再往后走就是五老峰,寺后耸立着各种形态的巨石,虔诚的信众不忘在这些巨石上也标明了佛门的印记。爬上去,游人渐渐稀少,开始隐隐感受到了清静之气,心生欢喜,几块大山石形成的山洞,被人们巧妙的利用起来供奉了佛像,几位信徒正在参拜,佛像旁有一虔诚的居士正拿着经书念经,我看了他几眼,真想一起诵念那些字字珠玑的经文。外有一匾额,题曰普照寺(南普陀以前也曾被命名为普照寺),走出这个山洞形成的小寺庙,外有一洁白的观音像,美的飘逸出尘,令我一见只想拜将下去,恋恋不舍的不想离开。眼见美女同学在前面等我,只好仍然走将下去,只有我们俩走在山径上,耳边突传来唱诵经文的音声,我们俩不由得停下了脚步,连声赞好,体会着山谷中的这分清静。 走下去,这里只有两三个游人,多数游人都选择原路返回,没有经过这里,我万分感谢他们尤其是旅游团没有选择从这里出,令我找到了这次旅程中最美好的地方。远远的就见近处的一座三层小楼耸立在烟雾氤氲的青山绿树旁,赶忙从美女那里拿来相机,拍下我眼中的美好。这座小楼原来是讲堂和禅堂,上面还有南怀瑾的题字,感叹着这些僧人们真会选地方,之前我一直在想南普陀游人这么多,怎么能虔心念佛呢,原来他们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绕着小楼转了一圈,刚转了个方向就令我惊喜不已,小楼旁有株不知名的植物,雨滴滴答答的打在上面,和鸟儿清脆的啼鸣声混和在一起,殊胜无比,我想古人的芭蕉听雨也是如此吧。此时此刻,我知道空山寂寂是种什么样的感觉,站在那里不想离开,一位出家人和一位居士边聊天边从我们身旁疾步走过。我又绕了一圈才一步三回头的走出去。 弘一法师 出口的地方,是弘一法师的铜像,原来著名的弘一法师曾在此修行过,墙壁上刻着他圆寂之前写下的悲欣交集,弘一法师的故事很早就看过,年少的时候不明白他为何能突然自甘从绚丽之极归于平淡,放下一切牵挂,就这么四大皆空的遁入佛门。现在能理解他的选择,却仍是好奇他心路变化的历程,从一名风流才子到一名持戒甚严的高僧。这其中的一切也只有他自己可知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