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揭晓 3月22日晚,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广播电视台公益媒体群、上海市文艺期刊中心、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承办的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题之夜在大剧院举行。 10位主角奖、9位配角奖、5位新人主角奖、4位新人配角奖荣誉获得者最终揭晓。早前公布的本届白玉兰“组委会特别奖”——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剧组、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梅也与诸位获奖者一同登上舞台,接受荣誉。 本届白玉兰共有60台剧目、121名演员参评,涵盖了京、昆、越、沪、淮、话剧、音乐剧、舞剧、舞台剧等24个剧种,其中新昌调腔、满族新城戏等稀有剧种均为首次申报参评。一些优秀的国外作品也积极参与了申报。 参评的演员中年龄最大的刘子枫老师今年81岁,最小的21岁,相差整整一个甲子。其中,36位优秀中外演员脱颖而出,荣获主角奖、配角奖、新人奖提名。 本届白玉兰奖首创“主题之夜”的模式,除庄重的颁奖仪式外,朋友们还将欣赏到一台精彩的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的演出。 组委会特别奖 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为特别奖得主:上海昆剧团“临川剧组”代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当代昆剧表演艺术家谷好好及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梅颁奖。 组委会颁奖词 《临川四梦》剧组 多年来坚持不懈地为传承、复兴、推广、发展中国昆剧艺术而努力,并卓有成效。尤其是敢为全国戏剧院团之先,对汤显祖的《临川四梦》进行完整的发掘、整理,精益求精地亮相中外舞台。为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世界巡演已超过60场,引发轰动。《临川四梦》的成功演出,让国内外观众感受到了昆曲艺术的精湛表演,提高了中国戏曲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在世界舞台发出了响亮的“中国声音”,也令海外媒体发出了“致敬中国昆曲”的赞叹! 李 梅 在新编秦腔古装剧《再续红梅缘》中一人分饰二角,各有形貌,文武唱做、青衣花旦……于角色切换中从容自如、游刃有余。她的唱腔清亮,音色纯美,声情并茂,再繁复再冗长的唱段,都能一气呵成,荡气回肠。运用“喷火”绝技,更令人赞叹。她曾因在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中出色的表演,获得第15、20届白玉兰主角奖,还是二度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李梅以她在现代戏创作、传统剧目传承中的突出表现,对秦腔艺术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令她无愧于古老秦腔代表性表演艺术家的荣誉。 主角奖
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著名话剧影视表演艺术家郑毓芝为主角奖获得者颁奖 组委会颁奖词 此次获得主角奖荣誉的十位演员,来自戏曲、话剧等不同领域。戏曲有京剧、昆剧、秦腔、黄梅戏、淮剧、婺剧等大家比较熟悉的剧种,也有山西上党梆子和“中国戏曲的活化石”调腔。剧目有注重传承的传统戏;也有新创的现代戏和古装戏。戏曲艺术家们创造性地运用传统表演程式乃至绝技为塑造人物服务。话剧有俄罗斯演员埃琳娜主演的布莱希特名著,也有81岁高龄的刘子枫主演的反映我国老年社会临终关怀的作品,他们都把自己与角色融于一体,艺术地再现了典型人物,感人至深。 配角奖
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淮剧表演艺术家梁伟平为配角奖得主颁奖 组委会颁奖词 获得配角奖的九位演员,来自话剧、绍剧、秦腔、越剧、昆剧等不同剧种。他们在舞台上虽然只是一片绿叶,但是都绿得青翠可爱,生机盎然。他们真诚地体验角色的性格、心理、情感,以扎实的台词、演唱、形体基本功和高超的表演技巧,把人物塑造得鲜活、生动、丰满、感人,为全剧增光添彩。 新人奖
![]() 越剧表演艺术家赵志刚、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珮瑜为新人奖得主颁奖 组委会颁奖词 孙亚军等五位新人主角奖得主和张晶等四位新人配角奖得主都是30岁以下的青年演员,最小的京剧演员褚沣怡才21岁。他们虽然还比较稚嫩,但都体现出了良好的基本功,和进步的潜力。尤其是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青春朝气,对于戏曲艺术的热爱及传承艺术的决心令人可喜。不论是传承前辈老师的代表剧目,还是创造新的角色,都已经得到专家和观众的认可。他们是戏剧的未来,我们对他们寄予厚望。 颁奖仪式之后,嘉宾与观众们还一同欣赏了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与上海木偶剧团联合打造的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 组委会颁奖词 ![]() 《最后一头战象》改编自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的中篇动物小说,讲述了战火中人与战象的不解之缘,并由此引发关于生命,关于动物和人类之间特殊关系的思考。 ![]() 今年,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即将迎来三十而立之年。近30年来,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也力求焕发新生机,筑牢文化高地,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培根铸魂,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是白玉兰永恒不变的追求。 图片来源:上海文联 |
|
来自: cxag > 《南腔北调戏曲曲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