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学行书,这样几本帖你要多看! 行书不正不草,介乎于真、草之间。魏初有锺、胡两家为行书法,俱学于刘德昇,而锺氏稍异。锺是锺(繇)元常,胡是胡昭,胡书不传,但有胡肥锺瘦之说。今所传锺书,传为王羲之所临。 颜鲁公《祭侄稿》 大令《保母志》 《兴福寺碑》 前人有把它再拆为几种的,如“行楷”“行草”“藁行”之类。行楷是指行书偏多于楷正的意思,如王右军的《兰亭序》、大令的《保母志》,以及《圣教序》《兴福寺碑》等等。行草是指行书偏多于草法的意思,如阁帖及大观帖中的《廿二日帖》《四月廿三日帖》等等。所谓“藁行”,是指打藁底的一种行书,如颜鲁公的《争座位》《三表》《祭侄稿》等等。但是,三种都统称为行书。 颜鲁公《三表》 《四月廿三日帖》 整部帖中要分别清楚哪一部是行草,哪一部是行楷,有时就比较困难。譬如上述列举的行楷和行草帖中,其中说是行楷的却有几个字或一两行是行草;说是行草的倒有几个至一两行是行楷。请在分别时注意。 行书作者,自然首推王右军,谢安石、大令为次。作品除前举者外,表章尺牍都见于诸阁帖中。实在说来,晋朝一代作者都极好,王氏门中,如操之、焕之、凝之,他如王朔、王珉都不凡。 晋以后,宋、齐、梁、陈、隋各朝,气息也很好,直到唐朝,便感到与以前不同了。唐人行书,唐太宗要算突出的书家了。其余一般的讲,都很精熟,但缺乏逸韵,这当然也是受到尚法的影响。但是,比起楷正来,已比较能脱离拘束。 颜鲁公的尺牍如《蔡明远》《马病》《鹿脯》诸帖,比较他的正楷有味得多。柳诚悬也是如此。他如欧阳询、李北海所写的帖都是妙迹。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志》秀丽非凡。褚河南的《枯树赋》,为有名的手迹。然此两帖,大有米颠作伪可能。写尺牍与其他闲文及写稿,不像写碑版那样认认真真、规规矩矩,因为毫不矜持,所以能自自然然,天机流露,恰到好处。 颜鲁公《蔡明远》 褚河南《枯树赋》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颜鲁公《鹿脯》 行书要稳秀清洁,风神萧散,决不可草率。宋、元、明人尺牍少可观者,原因有几种:一是作行书过于草率行事二是务为侧媚,赵子昂、文徵明、祝枝山,董思白等为甚;三是不讲行间章法。到清代人尤无足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