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西藏看变迁:昌都旧城改造 打造幸福宜居家园

 学而2017 2019-03-24

央视网消息: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年,中宣部组织中央媒体采访团3月18日从西藏昌都出发,沿318国道经林芝到拉萨沿途采访,展现60年来变迁。

今天起,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系列报道《民主改革60年·行走西藏看变迁》,今天播出第一集,《昌都:旧城改造 打造幸福宜居家园》。

昌都位于西藏东部,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西藏民主改革60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昌都以旧城改造为突破口,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改善民生,让这颗藏东明珠愈发璀璨。

记者:强巴林寺是昌都最大的寺庙,也是著名的旅游景区,旧城改造后,这里又多了一个景点,就是我现在所在的观景平台,在这里,昌都市区的新貌尽收眼底。

昌都市民陈曲:以前都是农业银行是昌都最高的高楼,它有18层,现在你看它都(被)蒙住了,一个比一个要高,短短有个五六年之内就盖起来了,都是高楼大厦

今年72岁的陈曲是土生土长的昌都人,他告诉我们,这些年,昌都市区是一年一个样,现在每天早上到观景平台转转,已经成了他的新习惯。在昌都旧城改造的展板前,老人兴奋地给我们讲述着邻里居住环境的变化。

昌都市民陈曲:以前房子都是这样子形状的,砖、木头、泥巴组成,外面就是这样子,垃圾就是有这么多,现在都是有这种房子,电梯上去电梯下来,里面都是这样子的,有的基本比这个还漂亮,比这个还高级,走到家里自己心里舒服。

昌都老城区位于扎曲河和昂曲河的中间地带,土地紧缺。别看如今这里高楼林立,道路整洁,但就在几年前,受经济、地理、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里的城市建设发展缓慢。街巷狭窄、污水横流、人车拥挤,居民住房多以土坯房为主,密度大,布局混乱,而且危房众多,极大影响了当地群众的幸福指数,也制约着城市的发展。2012年,昌都市全面启动旧城改造。

昌都市旧城改造拆迁办主任泽仁:刚开始,有些群众对拆迁方案和拆迁办法不是很了解,我们组成这种专班组专门入户的讲解,一户一户到家里面去征求他们的意见,来对我们整个昌都城市改造建言献策。把他们诉求都要记录在档案里面,每一户人家都有一个档案,随时可以过来查。同时我们在每个片区选上十到十五个拆迁户,从施工设计图到施工,到最后完工了以后房屋的抽签,全程来监督我们的城市房屋的建设。

“就近还房,拆一补一”“一把尺子量到底”,拆迁补偿全部上墙公示——一系列以民意为先,让利于民的政策,让原本令人头疼的拆迁问题迎刃而解。在过渡安置期,为了妥善安排找不到临时住房的拆迁群众,昌都各单位不少干部职工还带头把自己的周转房腾了出来。

昌都市住建局局长永忠达瓦:(比如)我们局里面搭了这么一个板房,让出的周转房那些干部职工就住在这里,持续了将近四年多的时间。

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仅用3年的时间昌都就完成了旧城改造,共拆迁群众1300多户,如今,陈曲老人和邻居们一起回迁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不仅要改善百姓的居住环境,昌都旧城改造更要完善的还有整个城市的大环境。

记者:这里是昌都市中心的茶马广场,在它的下方,是西藏第一条城市下穿隧道,虽然修隧道的造价会高出不少,但它腾出来的这个广场,如今,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昌都市住建局局长永忠达瓦:在旧城改造之前,咱们昌都这边是没有一个功能设施完备的这么一个广场或者是公园,我们通过设计,把土地充分地利用起来,发挥出土地的最高价值。

通过拆迁,新建楼房,不仅百姓的居住面积得到提升,昌都市还对节省出来的土地精打细算,重塑了城市的功能。改造新建道路、桥梁、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布局,同时新建了3个广场,1个公园,新增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在城市建筑设计上,将康巴藏族特色文化,汉文化、现代建筑等相融合,被评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

昌都市委书记阿布:我们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标准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现在的老城区由原来的4.6平方公里,已经建成了12.6平方公里,将来的昌都的城市规划将会达到26平方公里,让老百姓更好地感受到了各项政策制度和改善民生的实实在在带来的实惠。

责任编辑:陈蓉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