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德勇 教育专家认为,孩子上了初中或者高中之后,将面临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二是知识结构和难度的转变;三是孩子学习心态和方法的转变。如果某一环节上出了问题,轻则由前阶段的优生变为差生,重则学习信心和兴趣受创,而影响高中或者初中阶段的全面学习和生活。实践表明,部分优秀的孩子就是因为衔接教育未跟上,出现下滑、掉队现象。为此我对衔接教育提出我的意见和建议。 一、目前我校小初高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的问题:小初高教师缺乏沟通,缺乏理解。在各自的学部,根据学段要求开展教学工作,视野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学段,或者局限于小考与中考,没有跳出学段,跳出学部共同探讨和研究小初高衔接问题。 2、课程方面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实行一标多本,小初高不同阶段同一学科的版本不同,而不同版本教材遵循了不同的课程设置原则,不同版本的体例与着眼点也就不同,于是同一学科知识衔接不上,导致课程设置不完善。 3、教学方面的问题:小初高三段,段与段之间转换时,由于师资、传统、课程设置、能力要求属于不同的类型,不可避免给学生造成转换上的困难,表现在极不适应,甚至难以适应,导致学生的对高中与初中学习的极大压力。 4、学生方面的问题:学生在新的学段生理和心理会有明显变化,其共性表现在,成熟意识萌芽并不断发展,自我意识发生质变,认知能力明显发展,情绪情感易动不稳。所以更体现出衔接教育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5、目标导向的问题:应付小考和中考造成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的浪费,六年级下期与初三年级下期新课教学最多一个月,而剩下的三个月基本都在温故提升、训练应试中度过,为了那没多少价值的小考和中考分数,三个月时间无情浪费。如果让这三个月时间提前涉猎初中与高中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会因为反复的回锅肉疲惫厌倦,更会情绪高昂迎接新知识的挑战。这样既敬畏了时间,更是对新阶段学习的极大补充特别是提前适应,应该是两全其美、功德无量的好事。加之射洪乃至于遂宁,对中考全市或全县前十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高考前十,这些年我们精心培植的市县前十,往往作为其他学校挖生的依据,真的是在为他人做嫁衣。淡化中考不等于淡化质量,初三志愿选择有三:特优生就读我校直升班,前250位就读我校高中,其他同学多种选择。我们的衔接也应该有三方面侧重,特优生重竞赛培训,前250名重衔接,其他学生重中考(他们还要凭中考分数就读高中),所以衔接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二、小初高如何搞好衔接教育 (一)不同学段教育目标的衔接,要确立小学、初中、高中各自的目标定位,进而达到内容与层次上的连续性与发展性,同时要体现兼容性。特色小学——质量初中——精品高中。 (二)部分学科课程的衔接 高中或者初中需要的知识板块,初中或者小学弥补完善,不出现知识盲区或者知识断层。努力实现小初高教材的连贯性与一致性,达到小初高无缝对接 语文学科学科阅读量与积累补弱,到了高中学生基本没有太多时间与精力大面积阅读,而最佳的阅读与积累时期应该是在初中阶段,小学阶段理解能力有限,初中阶段处于阅读提升的黄金阶段。所以初中与小学要树立大语文,教材只是媒介,超越于教材,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能说会写是语文,演讲表达是语文,侃侃而谈是语文,甚至阳光大气,温文尔雅也是语文,树立大语文观,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怎样做好 语文
学科之衔接呢? 一是要求学生喜欢读书。不管是文史类的,自然科学类的,名人传记的,名家名篇的,还是科幻、预测等等,虽不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喜欢读书的人的认识观,价值观真的要高出一筹。我个人甚至认为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应该品质都要高一些,或者说误入歧途的几率都会小得多,因为真理就在书中。鉴于此,我校初一设置书法课(突出硬笔与毛笔字训练,让学生有一手漂亮书写),三个年级每周至少开设一节阅读课,加大阅读量,为后续学习助力。 二是要培养预习的习惯,通过预习,带着问题听课,能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紧跟课堂的节奏,甚至会突发奇想,提出创新性的见解与问题。 三是规定各年级的阅读书目,指导学生读书,书写读书心得,开展读书交流会,办读书讲座,办阅读板报等。 四是高中或者初中知识下移,在小学就渗透初中语文知识,在初中就接触高中高中知识。比如现在的初中语文对于复句的划分就比较淡化,我们完全在初中就可以涉猎,减轻后续学习的困难。在小学就可以涉足句子成分:句子主干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等等。 数学学科的计算能力与分析能力是薄弱,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最基本的能力,不少学生小学或者初中计算不过关,到初中或者高中屡屡失分,哪怕思维再好也得不到高分。思维能力是数学之王,所以小学或者初中开发学生思维,绝对是重中之重。 怎样做好 数学 学科之衔接呢? 一是小学阶段在整数、小数、分数内的计算务必过关。同时涉足有理数内的运算,达到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比较熟练。同时小学阶段适当提高几何体与空间想象能力,涉足三视图等知识。 二是初中阶段的教法要改变,摒弃讲字当头,大包大揽。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给学生自我整理、自我内化的机会。对于数学学习这是大忌。 三是知识板块下移,高中的对数,解斜三角形,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等知识板块可以下移到初中,减轻高中学习的难度。 四是数学思想和方法乃数学之精髓,教给学生思想和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必须任务。比如换元法,整体带入法,分类讨论法,数形结合法,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或然与必然思想,特殊到一般等等方法,这些才是学习数学受益无穷的。 小学阶段的英语,不同学校学生的基础千差万别。我校六年级的学生的英语肯定要好得多,城里学生的英语相对好一些,而来自区乡学校的英语基础基本为零。这给初一年级的英语教师极大的挑战,高中亦然。 怎样做好 英语 学科之衔接呢? 一是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初一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熟悉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以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高一英语教师也是如此。 二是注意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一英语英语教学要多使用直观教学手段,因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可多利用实物、图片、投缘、简笔画和体态语言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保持兴奋状态。同时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游戏、表演、对话、竞赛和猜谜等活动比较符合初一学生的年级特点,教师要先慢后快,先少后多的教学策略。初中英语教师要熟知高中英语内容,尤其是初三教学中要提前渗透高中英语知识点。将句型、语法、完形、阅读、语感、写作等板块作为重中之重。同时要介入西方语言文化,将英语教学提升到一个高度。 三是要重视学习心理的衔接。初一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和善模仿等特点,同时他们还有强烈的求知欲与争强好胜的特点。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积极心理,课堂上宽松的学习氛围,要帮助学生获得学习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评价和测试要求不宜过高。高一教师重点要熟知每位学生初中英语基础,不要一把尺子要求学生,不要一味打击,而要逐一帮助,期望等待。我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等待。 四是构筑交流平台,能说会写善交流。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能得分是应试要求,能交流才是终极目标。我们省近些年高考没有考听力,导致我们省的学生读大学时,英语学科不占优势。所以个人觉得不管是小初高的英语教学一定要突出交流、交际。真正发挥语言学科的应用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