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的丹参酮IIA治疗冠心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分析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3-24

  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丹参酮A治疗冠心病(CHD)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利用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出丹参酮A的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CTD数据库筛选CHD疾病作用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利用Cytoscape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lueGO插件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ystemsdock数据库进行系统分子对接,利用iGEM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来预测丹参酮ACHD作用靶点的结合性。结果  筛选出丹参酮A的潜在靶点173个;与CHD相关的靶点42个;信号通路49条。结论 丹参酮A治疗CHD具有多靶点、多通路作用的特点;其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CHD发展过程中的血压调节、细胞代谢、血管新生、内分泌、活性氧代谢等过程对CHD进行干预。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2015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CHD死亡率继续2012年以来的上升趋势,农村地区CHD死亡率明显上升。城市CHD发病率高于农村,城市地区下降趋势明显,农村地区呈上升趋势[2]

丹参酮IIA是丹参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具有对血管、血流的双重调节作用,能够减少血管内膜的增生,提高组织血流灌注、改善肾脏的微循环[3],但其作用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的建立,使得研究中药的潜在成分及其作用基因靶点具有了可用的研究策略[4-7]。本研究通过对丹参酮IIA中作用靶点和CHD相关的疾病靶点进行筛选汇总,得出丹参酮IIA作用于CHD的作用交联靶基因,并且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丹参酮IIA分子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丹参酮IIA化学成分靶点预测

使用TCMSP数据库(http://lsp./)收集丹参酮IIA药效成分信息,保存为mol2格式文件。将TCMSP中筛选出的丹参酮IIA化学成分分子结构以mol2的格式上传PharmMapper数据库[8-10]基于反向药效团匹配法,选择药物的药效团模型,设置最终产生300个蛋白构象,得到与化合物相关的靶点名称、基因名称、Uniprot ID、匹配值(fit score)等结果。对化合物预测产生的相同靶点进行

1.2  丹参酮IIA化学成分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的构建

为了说明靶点蛋白在系统上的作用,将“1.1”项所得的丹参酮IIA潜在靶点信息上传STRING 10.5在线软件(http://),限定研究物种为人类,获得PPI网络图。STRING数据库是一个储存已知的和预测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数据库,包含蛋白间直接的和间接的相互作用,并对每个蛋白相互作用信息进行评价赋分,分值越高,蛋白相互作用置信度越高[11],从而得出蛋白互作信息。将从STRING数据库导出的文件中node1node2Combined score信息导入Cytoscape3.6.1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得到网络分析结果。进一步设置节点大小与颜色反映度(degree)值大小,边的粗细反映Combinedscore大小,最终获得PPI网络。

1.3  丹参酮IIACHD相关靶点的收集

www.omim.org/)、GeneCardshttps://www.genecards. org/)数据库检索CHD相关靶点,筛选并删除重复靶点基因,与“1.2”项获得的靶点进行交集比对,最终获得丹参酮IIA治疗CHD的潜在作用靶点。

1.4  相关通路和注释分析

Gene Symbol的格式导入David 6.8数据库(https://david./)中,分别勾选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分子功能(cellularcomponentCC)、细胞成分(molecular functionMF)。利用Cytoscape3.6.1Clue GO插件,进行KEGG通路分析。其中Clue GO插件关联KEGGWikipathwaysReactome数据库中的信号通路及代谢网络,综合预测丹参酮IIACHD关键调控通路。选择“KEGG-Pathway”得到相关数据,利用公式计算出富集因子(rich factor,目标基因集中属于该通路的基因数量/背景基因集中该通路所有基因的数量),并绘制气泡图。

1.5  网络靶点特性分析

运用Cytoscape 3.6.1软件中插件Network Analyzer计算网络的拓扑参数。网络中节点之间如存在调控作用关系则以边相连。本研究基于平均最短路径、介数中心性、中心接近度、聚类系数、度值等参数评估节点在全网络中的关键性。

1.6  成分-靶点分子对接

1.6.1  系统分子对接(SystemsdockSystems Dock Web Sitehttp://systemsdock.unit./iddp/home/index)数据库,是一个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预测和分析的Web服务器,它应用高精度对接模拟和分子路径图来综合表征配体选择性,并说明配体如何作用于复杂的分子网络。系统对接应用AutoDockVina进行对接模拟,预测蛋白质和配体结合的性能,调整X-Y-Z坐标和网格大小以细化绑定的位置[12]。对接结果的分数是实验解离/抑制常数值(PKD/PKI)的负对数,docking scores的值通常为010。登陆Systems Dock Web Site 数据库,将丹参酮IIA治疗CHD的潜在的42个作用靶点蛋白输入PDB ID,找活性位点,计算格点,调整X-Y-Z坐标来细化位置。输入丹参酮IIA的分子结构,成功后开始对接,整理对接结果中的docking scores并分析。

1.6.2  iGEMDOCK分子对接  iGEMDOCK是一个开源的分子对接软件,使用iGEMDOCK,由GEMDOCK生成的预测结果能够被分子可视化工具直接可视化,并且通过后分析工具进行分析。iGEMDOCK通过基于对接位点(即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和化合物性质(即原子组成)使用k-均值和分层聚类方法提供后分析工具,操作简单,可以直接导入配体分子进行对接,并且允许多个配体同时进行对接,一般用于活性筛选和快速对接。其结果以能量的高低去判断与化合物结合程度,一般化合物分子与受体结合的构象稳定时能量越低,发生的作用可能性越大。在PDBhttps://www./)中搜索42个共有靶点蛋白并保存为PDB格式。配体丹参酮IIAmol2格式上传,设置软件为默认参数:generic evolutionary method200generation70number of solution2

2  结果

2.1  丹参酮IIA的化学结构及其潜在靶点信息

根据PharmMapper数据库以及经过文献检索查找丹参酮IIA已报道的靶点最终得到丹参酮IIA的潜在靶点173个,其中包括MAPK1TNFMAPK3CASP8MAPK8等。丹参酮IIA的靶点相互作用见图1。关系网络中节点详细信息见表1(仅列靶点度值最高的前30个靶点)。

 

2.2  CHD相关靶点数据构建及比对分析

CTDOMIMGeneCards数据库共筛选出94 403个基因,根据相关度每个数据库取前300个靶点组建CHD相关靶点数据库。对丹参酮IIA靶点与CHD相关发病机制靶点进行核查比对,得出丹参酮IIA中与CHD相关发病机制的42个作用靶点基因,包括JUNTP53MYCFOSF2CASP3等。丹参酮IIA成分靶点与CHD相关发病机制靶点韦恩图,见图2。丹参酮IIACHD作用靶点的PPI网络关系,见图3。丹参酮IIACHD作用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的拓扑学分析,见表2。经NetworkAnalyzer分析网络拓扑学属性发现,该PPI网络中聚类系数为0.457,平均节点度为7.82,平均最短路径在2.336.38,介数中心性在00.22网络中节点的度值曲线、介数中心性曲线接近于幂律分布,其中42个重叠靶点是该方与疾病作用的关键分子基础,并在关系网络中体现了较好的连通特性。


David数据库GO分析得出51BP,包括药物反应、脂多糖的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11CC,包括质膜外侧面、局灶性粘连、皱褶膜;7MF,包括电子载流子活性、转录因子活性与序列特异性DNA结合、金属内切肽酶活性等,经Bonferroni校正P值均<0.05,见表3。进一步被分为活性氧代谢产物、对氧含量的反应、平滑肌增殖的调节规律、对肌肉的反应、上皮细胞迁移的正向调节等,见图4。经ClueGO插件分析,共分析出49条信号转导通路,结果得到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度最高的9条相关通路,其中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将得出的49条信号转导通路进一步再聚类分为2组,分别为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甾体激素生物合成,见图5

2.4  丹参酮IIA成分-CHD作用靶点分子对接结果分析

之间有一定的结合活性,大于5.0表明对接分子与靶点之间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大于7.0则说明具有强烈的结合活性[13]。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参酮IIAMMP9DPP4SOD2ITGB3RAC1NFKBIAVCAM1ECE1CYP3A4GCKMDM235个靶点的系统对接得分值均大于5.0,由此表明丹参酮IIA与预测的CHD作用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活性。

2.4.2  iGEMDOCK分子对接结果  CHD42个潜在靶点与丹参酮IIA进行分子对接,由于ITGA2BFOSPDB结构没有原配体,因此无法进行深入分析。配体与受体结合的构象稳定时能量越低,发生的作用可能性越大。其中结合性最强的是CYP1A1,见图6

3  讨论

CHD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或器质性狭窄、阻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CHD是高龄人群中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中老年患者死亡的首要疾病,且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4]。目前西医治疗对CHD以二级预防和冠脉血运重建术为主,且长期化学药治疗存在着耐受性差、耐药性强、不良反应重以及手术治疗经济负担重、手术禁忌证多、术后复发率高等问题[15]。而经研究发现[16],中医药可以有效治疗CHD心绞痛,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在扩张冠脉、开放侧支循环、改善流变学及心功能,保护心肌细胞、调节血脂、稳定斑块及保护血管内皮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丹参酮IIA为丹参酮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通过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和钙调神经磷酸酶mRNA表达等途径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起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并且可以保护缺血心肌,防止钙超载,减轻再灌注损伤[17]。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酮IIA可能通过抑制IMABax蛋白升高及H-FBAPBcl-2蛋白降低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和心律失常具有保护作用。临床上被证实联合其他药物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且安全可靠,未见明显不良反应[18]

本研究通过筛选和文献挖掘寻找出丹参酮IIA 173个可能的靶点。在对丹参酮IIA GO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血压调节相关的靶点包括SDHACYP3A4VCAM1GSRCYP1A1HSD11B1CYP1A2SOD2。其中CYP1A1是芳烃受体(AHR)激活后产生的一种外源代谢酶,但许多研究表明CYP1A1可以代谢内源多不饱和脂肪酸。Agbor[19]在实验中发现,CYP1A1有助于n-3PUFA依赖性主动脉eNOS激活、NO依赖性、Ach介导的肠系膜阻力小动脉扩张和NO-血压的依赖性调节,由生理性AHR信号(CYP1A1的主要转录调节因子)转导产生的CYPlA1组成水平具有血管保护作用的功能。Guessous[20]在研究中发现,3CYP1A2变异的等位基因(rs762551rs1133323rs1378942)可以至少部分地驱动15q24.1位点来调节血压和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与活性氧代谢过程的正调控相关的靶点有CDKN1AAGTF2TP53;与心脏发育相关的靶点有EDNRAECE1EDN1SOD2;与肌牵张反应相关的靶点有EDNRAECE1EDN1SOD2。进一步被分为活性氧代谢产物、对氧含量的反应、平滑肌增殖的调节规律、对肌肉的反应、上皮细胞迁移的正向调节等。均与心肌细胞代谢、心电活动、血流灌注等显著相关,该靶点及其机制均有大量实验研究论证支撑。进一步提示丹参酮IIA注射液治疗CHD可能与血压调节、细胞代谢、血管新生、内分泌、活性氧代谢等相关生物学过程有关。在丹参酮IIA对心血管疾病相关度最高的9条相关通路中,PI3K/Akt信号通路是重要的细胞凋亡通路,Akt可以抑制凋亡因子,进而抑制细胞凋亡,PI3K/Akt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除上述血管重塑和细胞自噬的生理功能外,还可以调节代谢,进而影响CHD的发生和发展[21]αHIF-1α)的心肌保护效应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增加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兔模型上,PHD抑制剂预处理可增加血红素加氧酶,减少梗死面积,提示血红素加氧酶作HIF-1)依赖性诱导血管生成因子促进心脏血管生长,抑制了HIF-1的活性,可以损害心脏血管生成和收缩功能,从而抑制血管生成阻止心脏肥大和诱导收缩功能障碍的发生。周茜等[24]通过实验发现促进MAPKERK的活化和减少促凋亡通路JNKp38通路的激活,起到减轻心肌纤维化的药效,具有明显的心肌靶器官保护作用。罗永苗等[25]通过研究发现NF-κB是免疫炎症的重要转录因子,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可激活NF-κB形成正反馈,结果导致最初的炎症信号进一步放大,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抑制NF-κB活性,将会终止炎症介质的转录,最终限制免疫炎症反应,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吕宏娟等[26]在实验中发现,抑制Toll样受体可以减轻血管紧张素II所致心脏纤维化,Toll样受体参与血管紧张素II所致的高血压小鼠心肌纤维化过程。

系统分子对接和iGEMDOCK分子对接结果均显示,丹参酮IIA与丹参酮IIACHD作用靶点分子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其中iGEMDOCK分子对接结果显示CYP1A1与丹参酮IIA有良好的结合性。说明丹参酮IIA可以与受体蛋白稳定结合并发挥作用。通过分子对接结果显示CYP1A1CYP3A4CYP3A2在对接结果中均显示良好的结合作用。研究表明[27],部分CYP同工酶参与了丹参酮IIA的代谢,且丹参酮IIA在体外能强烈抑制CYP1A2的活性。丹参酮IIA能与AHR结合,而AHR作为一种配基激活转录因子,继而上调CYP1A2的表达能显著诱导CYP酶的活性以及基因、蛋白表达。分子对接的结果也进一步为丹参酮IIA治疗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等心脏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