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被称为“白色浪漫病”,在18-19世纪,欧洲很多文学青年推崇它,因为患上这种病的人,通常都拥有消瘦的身材、忧郁的眼神,还会时不时地咳嗽,掩住口的白色手帕上会留下点点殷红。甚至诗人拜伦还说过,如果要死,希望死于结核病。 被这种“文艺范儿”病菌寄居的人,有写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浪漫诗人雪莱,也有奋笔挥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铿锵作家鲁迅,有宅男的梦中情人茜茜公主,还有被称为“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这个名单从古至今还可以很长:肖邦、契诃夫、卡夫卡、席勒、济慈、劳伦斯、奥威尔、约翰·哈佛、萧红……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英语:World Tuberculosis Day)定于每年的3月24日。1882年3月24日是世界著名的德国科学家科赫氏在柏林宣读发现结核菌的日子。 当时结核病正在欧洲和美洲猖獗流行,由于科赫氏发现了结核菌,为以后结核病研究和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在1982年纪念科赫氏发现结核菌100周年时,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IUATLD)共同倡议将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 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它不受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的影响,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均可患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说到肺结核,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这是怎样一种病,但若提起“肺痨”就会恍然大悟。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所描述的“人血馒头”和小栓按着胸口不住咳嗽的一幕,想必在很多人的心底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不幸的是,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年仅56岁。 至今,肺结核的阴影仍未散去,根据2017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结核病报告,2016年有1040万结核病患者,并且有167万病人死于结核病,这一数字足够让结核病在传染病领域里“傲视群雄”。我国结核病发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在全球排第三位,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结核病的症状 结核病容易引发的全身症状表现有: 1、全身不适、倦怠、乏力。不能坚持日常工作,容易烦躁,心悸、食欲减退。 2、发热。发热是肺结核的早期症状之一。 3、盗汗。多发生在重症患者,在入睡或睡醒时全身出汗,严重者衣服尽湿,伴随衰竭感。 结核病容易引发的局部症状表现:局部症状主要由肺部病损害所引起。 1、咳嗽、咳痰。早期咳嗽轻微,无痰或有少量黏液痰。 2、咯血。约1/3-1/2的病人有咯血。咯血量不等 3、胸痛。部位不定的隐痛常是神经发射作用引起的,不受呼吸影响。 而其他肺外结核依其侵犯器官、系统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局部症状,个别病人无任何症状、偶尔体检时才发现。 生活中应如何预防肺结核? 对于肺结核病,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临床医学虽然有康复的案例,但其仍然是极难治愈的,所以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尽早树立防范意识。 👉 1、房间要多通风,有助于降低空气中结核菌的浓度,进而减少吸入的可能; 👉 2、到结核病人聚集场所要戴口罩。包括结核病医院的门诊和病房,以及综合医院的呼吸科门诊; 👉 3、家里有人得结核病,一定注意和老人、儿童相对隔离居住; 👉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不要对着别人等; 👉 5、科学饮食,建立终身运动意识,不熬夜不通宵,减少或者放下压力,学会各种各样的精神放松,坚持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并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 6、用艾灸调养身体,增强元气,提高身体抵抗力,保护身体健康运行,特别是身体虚弱的人不妨多试试艾灸。 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不仅取决于细菌的量和毒力,更主要取决于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也就是免疫力。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入侵的结核菌不能被机体防御系统消灭,便会不断繁殖,引起结核病。因此,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是抵御结核病等所有疾病的根本。 正所谓:“正气虚弱,导致乏力消瘦,不能抗邪”,人的正气一旦虚弱,抗病能力就会变差。因此日常的预防调理当以补虚培元,增强正气为主,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经过研究,经常艾灸大椎穴,可以预防感冒、强壮全身。大椎穴位于项下背上正中,属督脉,手足六条阳经皆会于此,督脉上通脑部,有总督诸阳的作用,对小孩体弱,老人项背畏寒、增强体质和免疫力都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坚持艾灸关元、气海这两个穴位。关元穴,古人称之丹田,是人体的元气开关,保健养生最重要的穴位之一,为男子藏精、女子藏血的地方,能够培补元气、肾气,坚持施灸,可温通经络、培肾固本、壮一身的元气。 气海穴,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就是说这个穴位有温养和强壮全身的作用。对这两个穴位施灸,可以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增强人的抗病能力。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灸足三里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的作用。 长期施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功能,促进吸收,对全身各体系有一定的健壮效果。所以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