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合肥,酷热难耐,但刚刚打上来的井中水却清凉无比,手伸进去,备感清爽。 就在合肥蜀山区三里庵街道二里街社区居民楼中,有一口“胡大井”,相传已有千年,与举世闻名的包河公园“廉泉”同期,至今仍流水不息。 ![]() ![]() 千年古井,做“抽水体检” 在当地,“胡大井”的名字可是响当当的,老辈人没有不知道。2010年10月,二里街社区筹措资金重新疏浚了排水设施,当时测量了一下,居然有18米深。 二里街社区居民卫大妈介绍说,从祖辈那里听说,这口井从来都没有干涸过,即使是在百年不遇的大旱年代,这口井都有水,而且水质甘洌清甜。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祖居于此的77岁居民沈某说,听老一辈人说,“胡大井”源于北宋真宗年间,当时有位三品的官员路过此地,因为天色已晚,便投宿在此。看到当地的老百姓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便给了地保一些银两,要他找人打一口井。“因为那位三品大员姓胡,这口井就命名为胡大井。”
专家对“胡大井”水质进行检测 7月27日,蜀山区文化部门联合二里街社区,邀请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专家,对这口井的水质进行检测。 现场监测结果显示,上午9:30井水温度为20.5℃,在室外温度逼近40℃的夏天,实属相当清凉;PH值位于7~8之间,属于弱碱性水质。此外,溶解氧检测指标约4.0。专家解释,这一数值说明古井的含氧量比较正常。 需要说明的是,抽样水还要带回去,经过一系列的指标检测,包括重金属含量、维生素指标,等等,预计需要三至五天的时间,才能最终得出准确结果。 ![]() 曾险遭破坏,将进行保护开发 据说,以前的“胡大井”井台开阔,后来修路才成了今天的狭窄模样。近几十年来,胡大井遭遇的风险至少有两次…… 胡大井遭遇的风险至少有两次 一是上世纪80年代,为了建楼房,有人提议填平老井,是附近的居民拼死保护,才使老井保留下来;还有一次,一家单位的宿舍楼要把老井圈在围墙里,61户居民两次推倒围墙。至今,老井旁的围墙还突出来一截,那是当时留下来的印记。 ![]() 周边居民表示 我们不能忘了故土,年轻的孩子们更不能忘了这养育了我们的古井水。保护古井义不容辞!
信息来源:合肥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