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鹿目:比醇厚,我还没输过谁!

 斗柄 2019-03-24

说到掘性石,许多人可能不以为然,但若说到田黄,相信很多人都会两眼放光。都是掘性石,待遇确是天差地别。不过,田黄石作为掘性石的代表,也带动了其他掘性石种的市场价格跟着水涨船高。

当然,除了田黄,在众多掘性石中,鹿目格石的让人稀罕的程度也是不容小觑。不管是开创寿山薄意雕刻的大师林清卿,还是当代薄意大师王雷霆、林文举等,都对它钟爱有加。

王雷霆作 鹿目石松下策杖薄意摆件

在2014年,东南秋拍中就有二件鹿目格石得作品分外吸引藏家的眼球。

分别是林清卿、王雷霆的薄意作品,最终二件作品的成交结果也令人惊喜。

一件是王雷霆的作品,起拍价48000,成交价却高达230000,翻了近五倍。

林清卿作 鹿目石岁寒三友图薄意随形章

另外一件林清卿的作品,则以30000起拍,经过多位藏家数次交手,最终以460000的高价落槌,翻了十五倍多。

不仅雕刻大师喜欢它,寿山石藏家对它也是爱不释手。鹿目格石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

林清卿 鹿目石 山水薄意闲章

陈子奋在《寿山石小志》中有记载:“鹿目格产自杜陵坑附近之土内,为块状掘性石。黄而浓者,鲜艳若枇杷,暗则作红酱如年糕。通灵细润者,近似田黄,但无萝卜纹,且黄中泛红,名鹿目黄,又号鹿目田,其价值亦不减於田黄。”

郭懋介作 鹿目石渔樵耕读人物摆件

众所周知,掘性石无脉可循,是由母矿掉落进土坑中深埋后多年形成。所以,与相同形成原理的田黄,多少总是有着相似之处。但鹿目格石多数不甚通透,它与田黄的相似之种,也只是在图片上的迷幻效果,实际上行家一上手就能立刻识别。

周鸿作鹿目石鹿钮章

所以,陈子奋在文中提到鹿目格的价值不减于田黄,应该是文人写作时的夸张成分,实际这个石种少有田黄那种凝润的特征,价格要达到田黄的高度还有些困难。

除了与田黄相似的黄色调之外,鹿目格石的另外一种色彩,也为它的价值增添一份神秘魅力。

在毛奇龄《后观石录》记:“通体荔红色,而谛视其中,如白水滤丹砂,水砂分明,粼粼可爱,又叫‘鹑鸽眼’。白中有丹砂,铢铢粒粒,透白而出,故名‘鸽眼砂’。旧录亦以此为神品”。

郑则评作 鹿目石群狮钮章   

当然这只是前人对其的描述,我们从当代所留存的旧藏中无法一一去对应。毕竟,古今的评判标准本就各不相同,见过的“好东西”少,难免有些夸张成分。

鹿目格石,虽无田黄的凝透润泽之美,也无前人所描述的“水滤丹砂”之奇异,但若论起醇厚的气质,鹿目格石还是极为可圈可点的。不必去追逐其他石种的美,保持自身特有的美,就已经可以让人日见沉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