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一句话让明末只有350万领土,如今960万的功臣是清朝

 昵称55301288 2019-03-24

满清入关前,濒临倾覆的明朝屈居中原,只掌握着3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明朝的皇帝和人民在这小小的天下中挣扎,自诩为天朝人民着实让人发笑。

然而,我们知道,到了清朝末期的时候,我们的国家拥有1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当时,已经被列强瓜分过的清朝还能保持这么多的领土已经十分夸张了,如果算他巅峰的时候,更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了,这也给新中国成立后的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打下了基础。

但是,我们知道,明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曾经也有过强势的时期,并且拥有过辽阔的领土,或许不及清朝,但也不至于只有350万的领土面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明朝开国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曾经颁布过一份祖训,作为朱元璋给后来皇帝留下的治国方略,也是维持国家政权的方法,其中所表述的一些内容告诫了后来的皇帝,他们大都也是谨遵祖训,乖巧得很。

朱元璋的《皇明祖训》展现出了明王朝对领土的挑剔性,明太祖的大体观点中,他认为一些不适合农耕的土地是没必要拥有的,因为这种土地无法为人民带来福祉,还要浪费大量兵力前去驻守,拥有这种土地的话,是十分得不偿失的。

而且他明确告诉了后人,自己的地盘守好了就行,一些地盘千万不要去攻打,也不要没事找事,肆意扩张,招惹过多的外敌。

这些看法其实也没什么错误,毕竟人民安居乐业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但问题是,这种想法太过想当然,即使你谦卑无比,对外温和友善,但是作用那么大的家业,总是有人会对你虎视眈眈,对于中原来说,周边的游牧民族就是这个充满贪念的邻居,你不去打他,等他壮大起来,就会反过来侵略你。

这也是为什么曾经有着辽阔领土的明朝,愈发的虚弱,最终抱着350万的领土遗憾灭亡的原因。

到了清朝的时候,这些来自关外的满族游牧民族,他们本身就有着非常强烈的占有欲和攻击性,即便入主中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变得温和了许多,但他们仍然对西北部的其他民族有着很大的震慑力,整个清朝,自始至终都在对西北的那些蠢蠢欲动的民族发动着战争,让他们不敢觊觎中华领土,因此300年下来,领土的面积不仅扩大了许多,甚至到了近代,仍然能够保存完好。

如今的960万平方公里领土,已然是中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图分裂国家的人或势力都会遭到我们的唾弃和最强烈的谴责,已然凝固成一堵坚实的城墙的中华,再也不会出现过去被人践踏的情况,中华的荣耀必将恢复,并且创造更加耀眼的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