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多点执业

 jessey_xao 2019-03-24

多点执业,这是新一轮医改的热名词。怎么样能够利用医生的业余时间服务更多有需求的患者和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呢?这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多点执业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在推行,但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很好的执行效果呢?

第一、多数医生没有形成个人品牌。尽管是很多在医院“挂不到”号的知名专家,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医院还是没有病人找TA,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病人还是先找医院,然后才会找专家,医院的平台才是吸引病人的根本。所以,根本没有足够“客户”的医生,怎么可以走出来多点呢?在国外,乃至香港,我们看到的是医生们在自己的门诊看完病人,需要住院、手术的才带去自己多点执业的医院平台,这就是多点成功的根本。有不少非公医疗机构希望专家能够带病人出来,尤其是在知名的医院转诊病人,这是一个理想中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实现。

第二、医生的劳动关系完全是受聘于医院,医院有权不允许医生利用上班时间走出来。如果时机成熟,医生与医院的关系就是平台与医生执业的关系,而不是现在的“编制”关系,这才可以让医生真正自由起来。但是,就算现在医院允许医生可以按照这样多点,敢于吃螃蟹的人究竟有多少呢?我估计不会太多,原因就是第一,个人品牌不够,第二没有很好的商业化执业平台。

由于上面两个因素,医生真正能够走出来的,光明正大地多点执业的真的为数不多。

如何让医生既能够多点执业,又能够在医院好好服务自己的患者呢?

我近期推出了一个让医生不但可以服务和转诊患者,让自己的患者成为终身服务对象,指导和管理患者的健康和健康服务消费的平台—上医惠。

在这里,医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建立起来一个医生之间,专业之间无间道的交流学习圈子,让专家驱动分级诊疗真正落实到实处,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服务对象的需求做精准的互相转诊。

在这里,医生只是做好管理患者,服务和指导患者的工作,同时也开展咨询、教育患者进行科学的健康消费,健康管理等。我们将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作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平台和管理工具,为患者提供服务,如果患者需要住院,手术或者门诊治疗,病人还是回到医生自己的医院中去。

这才是一个多赢的局面,病人得到了有效的,长期的,稳定的家庭医生管理,健康管理和健康消费的指导,医生在这个圈子中建立了自己背景支持,一个医生的后面就是所有专业的专家的支持,这样不但可以更好服务患者,提升患者的信任和服务质量,还是可以通过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医疗服务能力。通过经营和服务自己的病人,医生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技术价值和收益,同时还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个人品牌。由于病人都被自己的医生带回了自己的医院,这样对于不用等级的医院来说,都可以获得更多的患者。

这才是病人,医生,医院和国家都得益的局面。

来吧,“得客户者得天下”,我们一起开创这一个崭新的多赢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