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灭公族之后,晋国的公室庶支力量薄弱,而异姓贵族的力量却越来越强大。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前始作三军,设立六卿。三军的将佐,均为卿,故合称六卿。当时的六卿(即三军将佐)以掌控军队将领的身份产生,其职能主要局限于军事方面,还没有掌握行政权,尚未进入晋国政治权力的核心。 赵盾为政时,六卿开始进入晋国的权力中心。六卿之首的赵盾已经掌握了立法、刑狱、财务、人事等重要权力,成为决策者。而太师、太傅等职则下降到执行者的行列。到晋灵公十四年(前607年),赵盾弑杀灵公,派赵穿迎立公子黑臀为成公。从此晋国卿大夫执政制度得以正式确立。 在晋公室和卿大夫三十多年的斗争中,有两个国君死于非命,卿大夫中狐、箕、伯、先、郤五家彻底灭亡,赵氏仅存赵武一脉,胥氏几乎沦亡,董、籍两家降为庶民。晋平公即位时,原先的公室旧族只剩栾、祁、羊舌氏三支。能列入卿位的只有栾氏一家。但是栾氏继承人骄横暴虐,树敌甚多。不久,栾氏一族被灭,晋国大的卿族还剩下六家,即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此后,晋国的执政卿完全被六家垄断,开启了六卿专政的历史。当时,晋公室对六卿家族已无力约束。 六卿之间为了相互约束,一方面是相互盟誓,另一方面是公布成文法,并铸于铜鼎。公元前513年,赵简子和荀寅把“范宣子刑书”铸在铜鼎上,公之于众。其核心是倡导“法治”,以法作为社会的行为规范。这部刑书是晋国法制史上第一部从国家总法中分离出来的刑事法规。 但是,由于利益冲突日烈,六卿之间的兼并战争不可避免。为此,他们纷纷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尽管当时赵氏的领地范围最大,但是赵简子为巩固赵氏实力,于公元前6世纪末先后令尹铎、董安于修建晋阳城,将其建为赵氏家族的战略“保障”。晋阳城城址选在今太原市南郊的古城营一带,西依龙山,地形险要,而且地处晋国北部,远离晋都核心区。当时赵氏的领地皆在晋南豫北、冀西南一带,只有晋阳处于晋中,远离其最大的敌人智氏。尹铎和董安于到晋阳后,严格按赵简子嘱托办事,把晋阳城建得城高墙厚、固若金汤。 除了营建坚固的城墙外,赵氏更将笼络人心放在首位。当时负责修建晋阳城的尹铎曾请示赵简子:“你准备把晋阳作为提供赋税的城呢,还是要作为自我保护的屏障?”赵简子很肯定地表示:“要建成自我保护的屏障。”尹铎立即裁减各户的税赋以争取民心。赵简子还告诫自己的儿子说:“晋国如果有了祸难,你不要认为尹铎年轻,不要嫌晋阳路远,一定要到那里避难。” 公元前497年,赵简子与赵氏另一支邯郸午(即赵午)因卫国500家奴隶们属问题而关系破裂。当年6月,赵简子(鞅)作为执政的正卿,命令上军司马围攻邯郸。作为上军将佐的范氏和中行氏拒绝出兵,与邯郸赵氏联合围攻赵简子官邸。赵简子和赵襄子不得已到晋阳避难,并且以此为基地静观时变。一年后,赵简子在韩、魏、智诸卿支持下,返回晋都。公元前493午,赵简子取得了与邯郸午战争的胜利。 之后,范氏和中行氏被灭。六卿只剩下智、赵、魏、韩四家,其中以智氏的势力最大。专擅晋国国政的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以晋国公室的名义向韩康子和魏桓子索得土地,而赵桌襄子则坚决抵制。于是智伯瑶胁迫韩、魏两家于公元前455年发兵攻打赵氏。赵襄子再次退守晋阳,三家联军团困晋阳两年不能得手。于是智伯想出水淹晋阳的主意。危急中赵襄子派遣张孟谈乘夜缒出城外,会见韩康子和魏桓子,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两家暗中例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瑶。三家乘胜进击,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土地,为日后“三家分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来自: 昵称55301288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