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奇案之欲火焚身

 光辉rlbr1vjwmb 2019-03-24

据明代郭子章自撰的《粤草》讲,明代万历十年(1583年),潮州府知府郭子章接到平远县三都之民姜启的诉状,状告其继母邵氏谋杀父亲姜逢时,并且放火焚尸。

继母虽然不是生母嫡母,依然是尊长,身为儿子控告尊长,依照《大明律·干名犯义》条规定:凡子孙告祖父母,父母;妻妾告夫及告夫之祖父母,父母者杖一百,徒三年。其罪不轻,此状涉及到子告母,而且属于十恶中的不孝,而妻杀夫的罪责更重,乃是十恶之中的大逆不道,都是属于重罪,郭知府焉能够置之不理,所以即刻传令将邵氏拘拿到听审。

邵氏被带到府衙,同时递上反控状称,讲自己自从嫁给姜逢时为继室之后,夫妇相敬如宾感情甚好,因为自己年轻,与姜启一起生活不便就分家另过,与丈夫搬到孟林村居住,彼此相安无事,不料昨晚突然失火,丈夫先将妾身救出,然后再冲入房内抢收财产契约,不想被大火封门烧死在屋,夫死之后告知姜启,不想孽子反陷妾身烧死丈夫。《礼》云女柔男刚没有听说柔能够制刚者,丈夫是妾身终身的仰望,岂能够不顾自己的终身,而置丈夫于死地者?恳请大老爷做主还妾身以清白。

郭知府对姜启说:水火无情,你父亲被火烧死也是天命,你怎么会诬陷继母烧死父亲呢?要知道律法无情。姜启辩白道:小的父亲是去年才娶母亲,父亲娶妻儿子不应该有所指摘,只是小的原来与父亲在一起生活,不知道因为什么,今年前月父亲忽然翻然变心,遂与小的夫妇分家,小的只好搬到三都祖宅去住,而父亲却不允许我们回家。昨晚火起父亲死了,母亲却安然无恙能不令人怀疑?恳请大老爷查问街坊四邻,问明缘由,究出父亲死因,总不能够让父亲就这样,不明不白成为孤魂野鬼。

明清奇案之欲火焚身

郭知府令衙役拘拿姜逢时的街坊四邻前来问讯,先问左邻匡直,据供:小的半夜听得火响,起来看时已经是寂无人声,因为没有听到有人喊救,也没有前去救火,而早晨起来,才听说姜逢时被烧死了,其余的小的一概不知。郭知府听罢就觉得其中必有缘故,你听火响,没有前去救火已经令人不解,又说寂无人声更是讲不通,而没有亲见大火烧死人,却仅仅说是听说,当然了,按照《大明律·同行知有谋害》条规定:凡知同伴人,欲行谋害他人,不即阻拦救护及被害之后不首告者,杖一百。匡直故意回避自己的责任,也算是情有可原。于是郭知府再问右邻喻吉,据供:昨天晚上二更时分,小的起来小解,忽然发现姜宅火起,小的赶上前去,只见姜逢时背得邵氏出来,小的赶忙过去帮助,这时候姜逢时冲进屋里,取出一床被来递与小的,要小的照看邵氏,然后又冲进屋里,没有想到大火封门被烧死在屋中。

喻吉发现失火,既不呼唤四邻救火,又不阻止姜逢时进入火海,却只是照看邵氏,很不合常理,但是郭知府却对这件事视而不见,更让人费解的是,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裁决:你二人所讲应该属实,本官已经验明尸体,果然是被烧死的并无伤痕。姜启小儿状告你谋逆,是子陷母死,应该按照诬告反坐,说罢就将姜启责打二十大板收入县监,等明日再审,定将此逆子立毙杖下。然后对邵氏说:你去外面买副棺材,明日来领儿子尸体去葬埋。

众人听到郭知府的裁断,不由得面面相觑,哪里有这样的糊涂官,仅听邵氏与喻吉一面之词,而没有仔细询问街坊四邻,就裁断姜启是逆子,还要将其立毙杖下。郭知府正在盛怒之下,当然不敢为姜启说情,便把目光转向了邵氏,希望她为儿子说几句公道话,却不想邵氏面露狰狞,全然不顾。

郭知府将邵氏及街坊四邻打发走,就喊来亲信家人,要其跟随这些人,打探他们会有什么举动,如果发现问题火速回报。街坊四邻因为邵氏之事,而染上官司,平白无故地被拘押到府衙,不但受到了惊吓还耽误了生产,邵氏理应该为他们压惊谢罪,所以从府衙出来以后,径直来到了一家酒馆,设宴款待众人。众人吃了一些酒,就纷纷告辞,各自回家。而喻吉一直陪伴着邵氏,等众人离开之后,两个人居然在府西一家旅馆开房住下。亲信家人跟随前来,住入他们的隔壁,将耳朵贴在墙上,偷听他们的私语。只听邵氏讲:今日你我算是遂了心愿,趁此良时,我们可以好好的亲热一番了。又听到喻吉讲:还不是我谋划的好,如今再也没有碍手碍脚的人了。而邵氏讲:为了你我什么都不怕,所以我才敢下手,你千万不要辜负我对你一片真情。喻吉讲:那是自然,我对娘子更是赤诚之心,苍天可鉴。说罢二人搂在一起。

案件已经清楚明了,如何惩治奸恶,郭知府早已有了的盘算,他竟然没有依法办事,那么这对奸夫淫妇究竟会得到怎样的惩处,请看下文。

第二天,邵氏让棺材铺把棺材送到府衙,然后禀告说,小妇人买的棺材现在府门之外,郭知府见状冷笑一声,就让众人把棺材抬到大堂之前,然后对邵氏说:你与喻吉一个设谋一个下手,两个计谋则是一般,如今亏心不亏心。邵氏听到此语,已经是惊得魂不附体,回顾喻吉,但见他准备开溜,早被郭知府喝令衙役将之拿下。

明清奇案之欲火焚身

郭知府先将邵氏上了拶指,后将喻吉上了夹棍,让他们从实招供。有了亲信家人的对质,又畏惧大刑,二之后只好把犯罪经过如实讲来。

原来,家住潮州平远县孟林村的姜逢时,先是娶妻谭氏,生有一子姜启,就再也没有生养。独生子女养的娇惯,姜家又不缺钱财,就怕绝了后,所以姜启不到十六岁,父母就为他娶了媳妇,那是谭氏的兄弟之女,媳妇对于既是姑母,又是婆婆的谭氏,也是孝敬有加,却不想刚刚过门老谭氏便死了,姜启还在上学,就由小谭氏照顾公公,年轻的媳妇与正在壮年的公公在一起,难免让人议论。

有一天姜逢时的邻居季伯高前来串门,将一些风言风语,委婉的告诉姜逢时,并说:老哥自从嫂夫人过世,如今孤身一人,就打算与儿子儿媳这样过一辈子不成,为什么不续上一弦呢?姜逢时长叹一声说:后娶之妻恐怕会为难前妻之子,所以谭氏死了三年,我也不敢想娶妻之事。季伯高说:这是什么话,姜启今年已经快二十岁了,继母还能够欺负他不成?你不娶妻,别人才认为你会另有所图,也难怪有人说你扒灰了。依我看,你还是尽快娶妻,以杜绝那些闲言碎语。正好前村绍安有个女儿,嫁与东村龙家,去年他女婿死了,女儿也没生下一男半女的,如今回到娘家正要出嫁,老兄何不把她娶来呢。姜逢时说:虽然是个寡妇但也无妨,只是不知道她的性格如何,将来能否善待我的儿子呢。季伯高见姜逢时心动便说:我听说邵氏刚刚二十二岁,生得是才貌双全,德行没的说,在龙家的时候别人都说她是个好媳妇,而在娘家的时候更是孝敬父母,远近闻名,这样的好媳妇打着灯笼都难找。俗话说媒人的嘴巴能把死人说成活人,姜逢时被季伯高打动其心,遂将银三十两,央季伯高前去说合,不想姻缘前定一说便成。

邵氏最初来到姜家,也是小心曲谨,加意奉承丈夫与前妻之子,内外的闲言碎语也就没有了。老夫少妻不能说一定好或者不好,姻缘有时候难以用好坏来判断,一对年龄相差二十多的夫妻肯定会有代沟,如果是人生观世界观相同,在精神上能够契合,生活也应该是幸福的,但一个土财主有什么精神世界,买卖的婚姻也不会有什么爱情。邵氏正在青春年少,姜逢时已经是老态龙钟,所以邵氏常常郁郁寡欢,也合当有事,姜家的右邻有名叫喻吉者,年方二十五岁,家道也颇为富有,却青年丧妻还没有续弦,似乎是前生的孽缘,初次见面便眉目传情彼此怜爱,居然勾搭成奸了。

两个人奸好,终究不能够长久在一起,喻吉在情热之时提出离异子媳,谋死逢时的计谋。邵氏此时已经死心塌地地爱上喻吉,便依计而行,寻着机会为难姜启夫妇。姜逢时来劝她就寻死觅活地吵闹,说什么后妈后婆婆,就是不招人待见,如今伺候老的还要伺候小的,连儿媳妇都欺负她,一定要姜逢时与儿子儿媳妇分开另过。姜逢时不得已只好与儿子儿媳妇相商,让他们搬到祖宅去,反正祖宅离住所新宅也不远,彼此来往也很方便,碍于父命姜启也无话可说,只好于父亲分家另过。

邵氏赶走了儿子媳妇,便可以任意摆布丈夫了。过了不久就把喻吉请到家里说:你要我谋掉那个老贼如何下手呢?喻吉说:这还不容易,等姜逢时从他儿子那里回来,你就赔些笑脸与他,然后设些酒肴与他对饮,待他欢喜吃醉,却将毒药置于酒中,再劝他几杯他还能够活吗?到时候你再把家里的金银财宝房地契约衣服首饰都带出来,交给我以后,就在厨下放上一把火,将那老贼的尸体烧掉,然后跑到姜启那里去求助,让他来救火,到时候街坊四邻都会看到,有谁能够讲你谋死丈夫呢?

先毒杀再焚尸与活活烧死的人不同,仵作验尸一验便知,这一点喻吉不懂,郭知府却了然于胸,那么郭知府为什么不直接验尸呢?

喻吉出谋划策邵氏具体实施,先毒死姜逢时然后纵火,再通知儿子姜启前来救火,以为事情天衣无缝,没想到儿子姜启感觉事情有些蹊跷。

明清奇案之欲火焚身

姜启夫妇一面办理丧事,一面思付,父亲一向没病,身体也算是健康,为什么失火以后父亲没有跑出来,后娘却安然无恙地跑到自己家中喊救,为什么当时不喊救呢?如果后娘当时喊救,惊动街坊四邻一起来救火,也不会将房子烧成灰烬。

夫妇越想越不对,便由姜启出头质问邵氏,却没想到邵氏勃然大怒,找了根木棍就殴打姜启,见到这种情状,姜启坚信父亲是被后母谋死的,便赶赴知府衙门去告状,却没有想到被后母反咬一口,右邻喻吉又作伪证,郭知府听信后母之言,不由分说将自己打了二十大板,还关进监狱,说明日将其立毙杖下。姜启哪里知道这是郭知府欲擒故纵之计呢。

郭知府焉能够不知道姜逢时是先被毒死再被烧尸的,如果是活活的被烧死,其口鼻有烟灰,要是死后被烧口鼻没有烟灰,一验便知道,郭知府在验尸的时候已经发现姜逢时的口鼻没有烟灰,只是没有点破,要取得确切证据而已,既然审明案情的原委,就可以按律定罪。

按照《大明律·杀死奸夫》条规定:其妻妾因奸同谋杀死亲夫者,凌迟处死,奸夫处斩。邵氏与喻吉都是死罪,郭知府申报各级上司,很快地就得到回复,将奸夫淫妇即时处决。依照《大明律》邵氏被判凌迟喻吉斩刑,均被治了重罪,但是郭知府却并没有按律处决邵氏和喻吉,而是采取了一个更为残忍的方式。

郭知府将人犯带到堂上,指斥喻吉说:你谋人之妻遂杀人之夫,又害人之子,就想让姜氏一家绝后,其蛇蝎心肠若此岂是人类乎?你这奴才还有这淫妇都该千刀万剐,才能够安慰死者魂灵,也罢本官网开一面,就遂了你们这对奸夫淫妇的愿,你们不是愿意生前结为夫妻吗?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了,不过本官可以让你们死后结为夫妇,了却你们的孽缘,说罢即令仵作将邵氏喻吉一齐绑缚,放入他们为姜启买的棺材之内,钉上了大铁丁然后抬到荒郊,架上柴草,用火将他们活活焚化。

中国古代在明刑弼教,辟以止辟,以儆效尤的司法精神下,常常是律外用刑,认为这是教育民众使恶人丧胆的有效办法,律外用刑就失去法律的尊严,而法律只能够成为律人不律己的工具。郭知府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将邵氏与喻吉正法,却活活地将二人放在棺材之中,按理说应该会受到处分,但郭知府却在履行《大明律》明刑弼教的方针,将一副棺材抬到了荒郊,让本府民众听到人犯痛苦的呻吟,以为这样便可以以儆效尤了,亦可见当时的所谓清官,并不尊重法律,却崇尚什么以恶制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