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新一线”城市概念首次出现,便受到了大众广泛关注,虽然历届入选的15个城市,本质上仍然属于二线城市范畴,但它们无疑拥有超越普通二线城市的实力,只不过由于与一线城市尚有较大差距,所以被折中列为此类。对比往届榜单城市,不难发现除成都一直位居榜首,以及杭州紧随其后位居第二外,其他城市排名均有不同程度变动。不过即便成都能称为稳居“新一线”榜首的城市,这也几乎达到了它上限,要想再进一步,困难重重。 成都之所以能取得此等荣誉,无非占据两大优势——行政等级足够高,和城市区位特殊,尤其是后一项,对其助力最大。行政等级方面,成都既是四川省会,又是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国家中心城市,还有副省级市定位,比之直辖市也不遑多让,强力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区位特殊性属于相对而言,若单论将成都区位与全国城市相比,很多城市可以碾压它,可有一点需要注意,四川省21地级城市之中,有且只有成都这么一个平原城市! 既然成都占据举省之力发展的优势,又有国家青睐,为什么说它已经快达到上限了呢?原因不难理解。 新一线城市定位,介于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之间,也就是说,成都要想再进一步,必须拥有不弱于一线城市的硬实力,需要拥有远胜于其他新一线城市的实力,转而成为真正的一线,可成为一线城市,远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 细观我国四大一线城市,无一不是自身实力强劲同时,周边城市同样不弱,令国家以其作为绝对核心,打造出世界性城市群:北京属于京津冀城市群成员,上海属于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广州和深圳则属于珠三角城市群成员。在这些城市群内,明星城市密集,反观成都所处的成渝城市群,目前完全不具备与国内三大城市群相提并论的资格,部分地级市成员,不但无法与苏州、杭州、佛山、天津等城市比肩,甚至不如长三角一些县级市。 城市群的诞生,结束了我国城市单打独斗时代,彰示着城市未来发展必须连纵合横,整合区域资源,实现地区共同富裕,打造完善产业链才是终极目标。这也是国家为什么要以珠三角为基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原因所在。四川举省之力造就了成都同时,同样限制住了其他城市发展,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强省会”意义重大,成都做到了,可后续发展却难了,除非成渝城市群有朝一日能整体崛起,不然成都晋升一线希望渺茫。 以上均为笔者个人观点,各位观众若觉得不对之处,皆可在评论区留言指出,或讨论、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