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19日,航拍“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都昌水域,湖床变为茫茫草原。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今年首次跌破12m,标志着鄱阳湖提前正式进入枯水期。2018年9月1日~11月4日,江西省平均降水量为65.1 mm,较常年同期偏少60%。期间平均气温为22.4℃,较常年同期偏高0.7℃。气候变化给鄱阳湖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大数据显示,近些年来,鄱阳湖进入枯水期的日期呈提前的趋势。 为了保住鄱阳湖“一湖清水”的目标,江西省政府提出在乙处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下图为鄱阳湖地区略图。 (1)分析近些年来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的原因。 (2)简述鄱阳湖作为重要湿地资源的主要经济价值。 (3)指出甲处附近修建铁路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应采取的防御措施。 (4)说明在乙处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1)气候异常,秋季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注入鄱阳湖区的河水被沿岸工农业生产大量截用,导致注入鄱阳湖水量减少;湖区非法采砂导致湖面下降;上游水利设施截流等人为因素加剧了鄱阳湖枯水期的旱情。 (2)为沿湖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水资源;湖区水系发达,可发展航运、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湿地面积广,可发展旅游业。 (3)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占用耕地。 措施:恢复植被;做好工程固坡工作;及时进行土地复垦。 (4)建坝后可调节鄱阳湖水量(增加枯水期水量,减轻洪水威胁),减轻旱涝灾害的影响;水域面积扩大,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湖区生态系统稳定(或为湖区水生生物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提高鄱阳湖的环境承载力);提高枯水期湖区降解污染能力,有利于减轻水污染;有利于调节湖区周围气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