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老祖宗留下的养生之道,受教了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3-24

俗语: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老祖宗留下的养生之道,受教了

大家都知道,好多中国人的习惯就是,年轻时拿明挣钱,年老了拿钱换命。倒不是说我们有好爱钱,而是说很多年轻人普遍都不注重养生。很多人仗着自己年轻的身体,一直在透支自己的精力,一直处在一个过劳的亚健康状态。在我们年轻,身体好的时候是不会明显感觉到这有什么不妥的。可这种习惯日积月累了,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加会越来越吃不消,最后也就显露出很多疾病出来,不得不花大把的钱去治病。

既然有前车之鉴,而且还有很多老年人的劝告,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开始逐渐的把养生当做一种生活习惯了。而且最近一代年轻人的思想都是,先爱护自己,才有能力去爱护别人。与曾经多奉献多吃苦的精神不同,这种思想的转变真正的提高了新一代年轻人的身体素质,是大家避免沉浸于过度的劳累和压力中。

如果要好好的说养生,那么不得不提一句古人的俗语了,'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这句话乍一听还有点邹邹的,很多人能大概知道这话的意思,但是不能理解'精'与'气'的具体意思。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一个人,特别有气色的话。我们都会说'你看这个人看起来真精神'。这里的'精神'就是指'精'与'气'了,这两个字其实都是有具体的指向的,只不过现代好多人没有研究过,所以不懂。

当一个人处在一个精力充沛的状态,自然就不会产生与淫邪有关的思想。也就是说当你在一个精足的状态时,符合你身体的一种平衡需求,达到了一个最好最饱和的状态,而淫欲之事会破坏这种状态,身体本身为了维持这种平衡,自然不会让你产生做淫邪之事的想法。这种通过身体平衡,自由调节,从而避免做出不符合身体需求的事,就是所谓的'精足不思淫'。这种事情自然而然,并不需要人刻意的去维持,是一种阴阳之说,非常玄妙。

而'气足不思食'也非常的好理解,就是说我们体内有一种无形的气,当这种气很充足的时候,人会自然而然的就不需要吃东西,当然也就不会产生食欲。就比如说有一件事情让我们很生气,那很多人都会气的吃不下饭。生气也是气的一种,但气的类型很多。比如古代很多练武的人都吃的很少,而且很注重养生,他们都是过午不食的。

当然这种过午不食不是靠意志力饿了也不吃,这种痛苦的行为显然不符合古人的养生之道。其实这些人是因为体内的气很足,从而达到了一种不需要摄入过多食物的状态,所以过午不食是一种养生结果,而不是一种养生手段。

当然了,现在人有很多现代人的养生习惯,也都是符合科学依据的。大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养生之后,不如看一下自己是否会达到一个食量减少,心如止水的状态,如果已经达到了这种状态,就一直坚持下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