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报时的冷知识

 阿里山图书馆 2019-03-24

时间如何被人们感知?它可以看,也可以听,可以很极客,也可以很冷,可以在微博中播报,也可以在手腕上歌唱。

傍晚,小区里人头攒动,忽然音乐一响,你知道8点到了,只见一群大妈开始用绝妙舞步阐述对晚霞的礼赞,用韵动的生命来为整个小区报时。好啦好啦,不黑大妈们了。一直以来,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报时,这些报时方式中,有的极客,有的浪漫,有的很冷。

微博上@古城钟楼 持续报时

先来说个冷的。自2011年10月26日 00:33开始,新浪微博上面一个叫“古城钟楼”的账号开始用微博文字的方式报时,这一近乎行为艺术的方式一直持续到今日。曾经一段时间人们对于这个报时是人工的还是用程序跑出来的议论纷纷,直到果壳谣言粉碎机做出深入的调查最终认定:是程序驱动。那么你猜猜,这样的报时功能需要几行代码?其实一个最简单的报时程序可以是10行代码,但是古城钟楼的程序至少有3万行,其中使用了AmazonEC2 和 MicrosoftAzure 云服务, Redis, RabbitMQ, JSON,WebService,甚至还专门做了个网站支持钟楼的运行。如果你想问WHY,用《生活大爆炸》四人组的说法就是“Because We Can!“

用报时球为船队报时的建筑

除了用文字报时,还有用物体位移的报时方式,其中一种就是“报时球”。报时球是一个巨大且颜色鲜明的木制或金属制大球,每天会在预定的时间落下,主要是让水手们校正他们的航海钟。准确的时计可以让水手们确定在海上航行时的经度。报时球通常在下午一点落下(但是美国是在中午落下),而在之前五分钟会先落下一半来提醒船只注意,而在2-3分钟前升回顶端。时间的纪录是球开始下落的时间,而不是抵达底部的时间。因为天文台在中午正忙着读取资料,所以报时球通常不会在中午落下。随着无线电信号的使用(英国于1924年开始),报时球显得有点过时,因此有许多在1920年代被拆毁了。

报时用得最多就数钟鼓楼了,但是想必很多人一直有个疑惑,古代钟鼓楼的声音几乎覆盖全城,大晚上的报时岂不把全城的人吵醒,特别是在没有世界杯的时候简直是扰民呢。其实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来计算,每更为一时辰,即现在的两小时,19点为定更,21点为二更,23点为三更,1点为四更,3点为五更,5点为亮更。钟鼓楼每到定更先击鼓,后敲钟,提醒人们进入睡眠,二更到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以免影响大家睡眠。到了亮更则先击鼓后敲钟,表示该起床了。击鼓的方法是先快击18响,再慢击18响,共击6次,共108响。撞钟与击鼓相同。真是讲究呢。

积家通过“静音时距”缩减系统突破传统三问报时的技术瓶颈

最最极客的当属“手表三问报时”了,将一堆齿轮、轴承、发条等物件组合在一起,使其精准运作发出声响,这应该是比三万行程式写出的钟楼微博报时更加神奇。什么是“三问报时”?就是在黑暗中不需看表,只要依据手表鸣响的声音种类及次数便可知道时间的手表功能。最常见的三问表中至少要有两根环状音簧、两把小锤子。小锤子敲击音簧来发声。低音(由较粗的音簧发出)代表当前小时,高低组合音代表刻钟,余下的分钟则由高音报出(来自较细的音簧),最终实现靠声音表示时间的目的。比如你听到“当、当、当;叮当、叮当;叮、叮、叮、叮”,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当前为三点三十四分。至于当年为何会发明三问报时,有“欧洲贵族夜里醒来想知道时间却不愿点亮蜡烛”的说法。

但有一个报时问题从未被人质疑过:当传统三问腕表无需报刻,小时与分钟间高、低音奏鸣中间的明显停顿,有时因为停顿时间过长,只报出小时后可能就有用户觉得没有正确报时而重新启动问表系统,造成误操作和严重的机械损害。为解决这一问题,积家Jaeger-LeCoultre 在2014年年初发布了一个装有革命性“静音时距”缩减系统的三问腕表,通过缩短静音时距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问腕表音锤部分特写

在问表中还有一项工艺:自鸣,即无须人为操作便自动会在整点和刻钟时奏鸣音乐报时,报鸣通常包含多个音律。相比一支硕大的,挂于墙壁上的自鸣钟而言,自鸣表可以说是对微小机械装置内的极限考验, 2008年,积家发布一款震惊表坛的双翼大自鸣的超级复杂腕表, 能自动奏出在大自鸣腕表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最长音律---西敏寺大本钟的完整音律。在37毫米直径,10 毫米厚度的表身内搭载1300枚机芯零件,被称为时间上最复杂的腕表,没有之一。

(来源:果壳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