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研两年,我才渐渐明白考研调剂这件事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9-03-24

我想把我的经历讲述出来,艰辛的调剂之路,选择后的结果,读研前后的思考。愿各位后来者,以我为鉴,寻得一个成绩已定下的最优解,它不一定非得是成为一个研究生,也可以是去选择一份心仪的工作。

一:我的经历

我是一个考研的失败者,四非毕业,典型学渣,两战贸大;二度调剂,落至双非。

读研两年,我才渐渐明白考研调剂这件事

成绩公布,准备调剂

2016年2月15日0点,贸大官网公布考研成绩:350分。这个分数是一个什么概念:国家线必过,但,贸大之梦注定破碎。

于是,我很坦然的开始了调剂之路。

先是疯狂打电话,却很少有人接。我的内心还是希望自己留在北京。首都经贸只有一个国际经管学院的数量经济学留了一丝余地。我问了问首经贸读研二的学姐,答复说:首经贸从来不接受央财、外经贸的调剂(这个信息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首经贸今年的确基本不接受校外调剂)。

我又接着疯狂地找学校,发邮件。

功夫不负有心人,北工商一个系主任回邮件了,让我加他微信,又把我拉进了一个40人左右的研招生群。我高兴坏了,以为应该差不多。可结果是群人数不断增加,调剂名额只有15个啊。

系统开启,最后的奋战

3月16号,注定一个不眠夜,焦灼的等待调剂系统,调剂的各种群里已然炸开了锅。

零点,系统并未开启。有人说是不是又忘了(准考证忘上传了,摊手~)。有人睡了,一点系统却开了。我先填了个北京工商,就睡了。第二天上午想再填已经很难进去了。直到中午才进去填了北二外,留了一个机动。

3月18号下午5点,北京工商发了复试通知。 3月22号,我来到北京工商大学复试,才知道1:3以上的调剂生复试比例。从收到复试到录取只有三天时间,大家都忐忑不安的在复试教室里。先是笔试,面试是一个一个进,不能带手机,进了不能出来,因为大家的题目是一样的。直到晚上十点才结束。接下来就是焦灼的等待录取名单。结果没有我。接下来只能等二批,还好最后去天商了。

二:调剂结果的选择

读研两年,我才渐渐明白考研调剂这件事

犹豫不决

坐在回京的地铁里,我很快收到了xx的录取通知,我终于松了一口气,但至于读不读研是踌躇的。

从贸大到双非,从金融学硕到国际商务专硕,这样的落差在调剂的人生里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

在xx复试时,我遇到两个二战的人,他们在一战时就调剂录取了。一个天大毕业,被中石油录取,选择了二战。来这里不过是复试玩玩而已。幸运的是三战南开的她终于如愿所偿。另一个二本毕业,前一年去中财复试被刷,调剂到青岛科技大学,也没有去。

终下决心

收到通知的时候,我跟父母和一个要好的同学发了信息。我说我有些犹豫,我不知道是不是来读。因为到天津下车的时候,询问身边的路人,还都把它叫做学院,名声似乎并不好。

和很多人一样,在外的我很少说自己的苦,但二战在外遇到难处时有一次竟忍不住哭了。妈妈知道我一路走来的艰辛,劝我差不多就读吧,不要再考了。

同学也说,你考了两年,不就是为了一个研究生的学历,怎么能不读?

《爱情公寓》里的曾小贤说,抛硬币并不能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可在硬币抛向空中的一瞬间,你就会明白你想要什么。

我的内心或许早有选择,询问他们不过是找一个理由而已。

我终于下定了决心,开始读研之路。

三:读研的收获与失望

读研两年,我才渐渐明白考研调剂这件事

一个偶然的机遇认识了一个调剂读研的本校学生;更奇妙的是,做了这个微信公众号,我们不由地开始每天聊天,我渐渐了解了她,也了解了这里的一草一木。这让还没读研的我对学校,对未来有了越来越多的期待。然而,这件事终于成为故事,所谓故事,注定不那么圆满。

导师选择大概定在开学一个月后,那时的我们依然并不十分了解那些导师。懵懵懂懂中选择了现在的导师,看着好像还不错,对未来也充满期待。可事与愿违,我们的导师从来没有提供过什么帮助,指导过什么论文,当然,也没有给我们派过什么活。如果你觉得那是因为我不努力,那同门师妹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辛辛苦苦半年写出了论文,发给老师,结果回复了个表情了之。

读研一年后,开始分校外导师,给了表和介绍,自己联系。分好以后,大多数同学都只是联系一下,顶多加个微信。极少数见了导师的面,或者去导师公司实习。

总结:读研两年,除了最后的毕业证,我还收获了什么呢?

大约是来到一座相对发达的城市,体会到天津卫的些许魅力;走进帝都实习,见识了这座承载无数人梦想之城的繁华与残酷。

大约是再次走进一所大学,体验了学生时代最后的欢愉,感受了校园里那最后一份纯粹的感情。

除此以外,对于导师,对于学习,对于课程,更多的似乎无奈的失望。

四:选择没有对错之分

读研两年,我才渐渐明白考研调剂这件事

调剂的两个细节我没有说,一个是彼时我曾联系到河北工大读研的师姐,却最终没有填报。另一个是在北京的时候同学曾建议我填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之所以没有填报这两所学校是因为我始终觉得去一个工科院校读一个经济学专业不是一个明智的抉择。

我们宿舍有一个当时报考河北工大复试被刷的室友,偶尔我会想如果我当时调剂报了河北工大,凭借信息优势,我很可能会被河北工大录取,那现在的我至少可以顶着一个211的光环。

在北京实习时,我遇到一个北京信科的研究生,听他讲述他们的奖助学金,他们的课程,不免会去对比。然后再看看现在读研的自己,这个结果似乎并不是我调剂的最优解。

但是,选择北信科就一定好么,选择河北工大我被录取的可能又有多大。如果失败的话,我又能去哪里?

五:反思与建议

读研两年,我才渐渐明白考研调剂这件事

我的反思

工科学校读经济学并不一定就多么差或者怎样,这要看你怎么去比较,有实力的学校始终是有实力。有211或者985的名头总会好很多,选择机会也会多许多。当然,未来更看重的可能是双一流。

从金融学学硕到国际商务专硕,这几乎是专业内最大的跨度。我原以为所有的经济类专业是相似的,然而并不是。至少对于两年的国际商务专硕而言并非如此。

三跨考生调剂到一个曾经几乎闻所未闻的专业,一年课程学习,我又能有几分收获?读研,我更多的获得了一种经历,一个毕业证。学识上并没有特别的长进。

一些建议

如果有可能,请尽量多的了解你未来想去的学校、专业,然后再做决定。因为你可能并不了解你所想去的未来专业的实际情况。看似相近的专业,也许会有很大差异。即便是同一个专业在不同学校也会有不同培养模式。

专硕的普及让它和学硕差异越来越小,学硕也的确可以调剂到专硕,但请慎重。这一点对于跨专业考生尤其重要,两年专硕完成课程学习、校外实习、毕业论文,没有本科的积累,单凭一年的课程你能习得多少知识?

有时候去面试并不一定就要去读,在没有结果之前,谁都想为自己的考研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读与不读,请仔细想清楚。因为是调剂,大部分人不会走进心仪的地方,这些学校也多是二流甚至三流学校。两年甚至三年的时间换这样一个学历,你愿意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