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娄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 炮燀炙烘莫相依。 硫磺畏朴硝(芒硝,玄明粉), 水银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含巴豆霜)畏牵牛子(包括黑丑,白丑), 丁香(公母丁香)畏郁金, 川乌草乌(附子)畏犀角, 芒硝(包括玄明粉)畏三棱, 官桂畏石脂, 人参畏五灵脂。 六陈歌 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茱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妊娠禁用: 多为剧毒或性能峻猛的中药,凡禁用的中药绝对不能使用 丁公藤、三棱、干漆、土鳖虫、大皂角、千金子、千金子霜、川乌、马钱子、 马钱子粉、马兜铃、天山雪莲、天仙子、天仙藤、巴豆、巴豆霜、水蛭、甘遂、朱砂、全蝎、红大戟、红粉、芫花、两头尖、阿魏、附子、京大戟、闹羊花、 草乌、制草乌、牵牛子、轻粉、洋金花、莪术、猪牙皂、商陆、斑蝥、雄黄、 黑种草子(维药)、蜈蚣、罂粟壳、麝香 妊娠慎用: 一般包括活血祛瘀、破气行滞、攻下通便、辛热及滑利类的中药,慎用的中药虽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酌情使用,但必须有相应的措施,在没有特殊需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发生事故。 人工牛黄、三七、大黄、川牛膝、制川乌、小驳骨、飞扬草、王不留行、天花粉、天南星、制天南星、天然冰片(右旋龙脑)、木鳖子、牛黄、牛膝、片姜黄、艾片(左旋龙脑)、白附子、玄明粉、芒硝、西红花、肉桂、华山参、冰片(合成龙脑)、红花、芦荟、苏木、牡丹皮、体外培育牛黄、皂矾、苦楝皮、郁李仁、虎杖、 金铁锁、乳香、卷柏、草乌叶、枳壳、枳实、禹州漏芦、禹余粮、急性子、 穿山甲、桂枝、桃仁、凌霄花、益母草、通草、黄蜀葵花、常山、硫黄、番泻叶、蒲黄、漏芦、赭石、瞿麦、蟾酥。 毒性中药 1、砒石(红砒、白砒):内服0.002-0.004g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 2、砒霜、 3、水银、 4、、雄黄:0.05-0.1g,入丸散,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孕妇禁用、 5、轻粉:内服每次0.1-0.2g,一日1~2次,服后漱口,外用适量,孕妇禁用、 6、白降丹:外用适量,不可内服,有腐蚀性、 7、生川乌: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同用、 8、生草乌:同川乌、 9、生白附子:炮制后用,3~6g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10、生附子: 3~15g, 孕妇禁用、 11、生半夏:内服3~9g,外用生品适量, 12、生南星:内服,一般炮制后用,3~9g,孕妇慎用、 13、生狼毒:熬膏外敷、 14、生甘遂:内服0.5~1.5g。多炮制后入丸散用,孕妇禁用、 15、生藤黄:内服0.3~0.6g,外用适量。内服慎用、 16、洋金花:内服 0.3~0.6g, 外感及痰热咳喘,青光眼,高血压及心动过速患者禁用、 17、闹羊花: 内服0.6~1.5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者鲜品捣敷,体虚者及孕妇禁用 18、雪山一支蒿:内服研末,0.06~0.12g,或浸酒外用适量,酒磨敷,未经炮制,不宜内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豆类及牛羊肉、 19、斑蝥:内服 0.03~0.06g,炮制后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不宜大面积用, 内服慎用,孕妇禁用、 20、红娘虫: 内服 0.1~0.3g, 外用适量,体虚及孕妇忌服、 21、青娘虫:内服0.03~0.06g,外用适量,体虚及孕妇忌服、 22、蟾酥: 0.015~0.03g,外用适量,孕妇慎用、 23、生马钱子:内服,0.3~0.6g,炮制后入丸散不宜生用,不宜多服久服、 24、生巴豆:外用适量,研末涂或者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 孕妇禁用、 25、生千金子:内服1~2g,去壳去油用,外用适量,捣烂敷,孕妇及体弱便溏者忌服、 26、生天仙子:内服0.06~0.6g ,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患者及孕妇忌服、 27、红粉(红升丹):只可外用,不可内服。外用亦不易久用、 |
|
来自: 信gcv8dkkfpvcz > 《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