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创烧于河南省禹州市,因夏朝时禹州称“钧台”而得名。始于唐代,鼎盛于北宋,盛产一种从黑褐釉为主体,局部施以蓝色白斑的“花瓷”称为“唐钧”,北宋末年徽宗时期,以“钧台钧窑”为“官窑”,打破了瓷器单一颜色一统天下的历史,受到世人青睐。
金元时期,由于钧窑的独特风格深受人们喜爱,加之宫廷垄断的解禁,钧窑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各种仿钧的瓷种,受钧釉影响而创新出的各种高温颜色釉。
其艺术成就主要在于在釉中铜铁等多种金属氧化物为呈色剂,通过氧化还原的特殊烧成方法烧制出五彩渗化的窑变釉彩,结束了中国陶瓷单一釉色的历史,开创我国彩釉瓷的新局面。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俱五色,艳丽绝伦”“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而独树一帜。美丽的釉色上窑变出珍珠点、兔丝纹、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流纹,非丹青之手所能描绘,令人叹为观止、拍案称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