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风情] 龙南杨村太平桥

 木香草堂 2019-03-24

      出游归来已有几日,但状态总也调整不过来,瞅着撂荒月余的博客,心里着急,脑子却一片混沌,码字的感觉荡然无存。

    也罢,先发座小桥吧,权充癸巳年姗姗迟来的“开门炮”——绿色、生态、环保。

 

[客家风情] <wbr>龙南杨村太平桥
     这真是一座无可争辩的好桥,挺拔、阳刚、俊朗,力学原理与美学追求完美统一,交映生辉,相得益彰。

    应当怎么确切地称呼它呢?

    它首先是座石拱桥,同时又是一座风雨桥,如果再浪漫点儿的话,也可以称它为廊桥。总之,它就是一座漂亮的古桥,古桥中的美男子。

 

[客家风情] <wbr>龙南杨村太平桥
     桥长约四十余米,仅设两跨,并以极致的净跨与矢高保证汛期最大限度的过水量。同时,廊亭在桥墩上方砌出一个半圆,与脚下的两个桥孔共同组成一个“品”字形剖面,精致、合理、匀称地愉悦着人们的视觉。

 

[客家风情] <wbr>龙南杨村太平桥
     徽派民居常见的门罩、马头墙等建筑元素亦恰到好处地表现在廊亭上,仿佛在提醒世人,这个坐落于赣之南的客家人群落,与数百里开外古徽州的某种渊源。

 

[客家风情] <wbr>龙南杨村太平桥

[客家风情] <wbr>龙南杨村太平桥
     深藏山凹的杨村毗邻广东,可谓赣南的赣南,方圆数十里再无别的市镇,所以这座美丽的廊桥自然少不了年轻人的身影,当然,在这么美丽的廊桥里,又岂能少得了美丽的爱情。

 

[客家风情] <wbr>龙南杨村太平桥

[客家风情] <wbr>龙南杨村太平桥

[客家风情] <wbr>龙南杨村太平桥
     关于太平桥的身世,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南赣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平复“三浰”(今广东省和平县浰源镇,距杨村约20公里)民叛后班师途经杨村,在太平江水口建此桥,寓天下升平之意。

    民间亦传另说,称桥成后,于下游十余米处突现一巨石,形同卧牛,每逢晚间便去广东连平州寻食禾麦。至清道光初,村民依风水先生之见将原桥拆除,在原桥下游百米处择址另建一桥,即今太平桥。

    桥为“县保”(现场未见文保碑),已申报“国7”。

    春风和煦,碧日蓝天,美丽的太平桥宛若一朵奇葩,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尽情洋溢着客家风情迷人的神采。

 

[客家风情] <wbr>龙南杨村太平桥

[客家风情] <wbr>龙南杨村太平桥

(1302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