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助“思维导图”分析“矛盾”,我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昵称32937624 2019-03-24

看点不少学生对于写作的理解停留在“论点+分论点+论据概述”的层面,而缺乏深入剖析针对材料的批判与审辨。下文作者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老师秦岭与我们分享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借助Xmind等思维导图软件,指导学生关注发现作文材料中的“矛盾点”,围绕“矛盾点”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课堂辩论,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写作思维的流程导图,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思维,有条有理讲清道理。

文丨秦岭 编辑丨李臻

借助“思维导图”分析“矛盾”,我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高中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是写作思维的明确表述,但在笔者多年的写作教学经历与高考作文阅卷感受中发现,不少学生对于写作思维的理解停留在所谓“论点+分论点+论据概述”的写作大纲层面,而缺乏深入剖析针对材料的批判与审辨,尤其是在观点对立矛盾类型的材料作文指导中,如何帮助学生从对材料的思辨分析中准确把握观点并呈现有逻辑的写作思维是笔者探求的起点。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借助Xmind等思维导图软件,指导学生关注发现作文材料中的“矛盾点”,围绕“矛盾点”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课堂辩论,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写作思维的流程导图,通过营造思辨氛围与思维可视化呈现,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思维,有条有理讲清道理。

材料回放

阅读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毕淑敏:我去尼泊尔的时候,和一个尼泊尔小伙子聊天,我觉得他说得很好。他说,中国的节奏越来越快,中国人到尼泊尔去,一开始很不习惯尼泊尔的慢节奏,慢慢待下来,就觉得这种节奏很舒服,适合人的身体,让人能真正融入大自然。既然好的东西都那么慢,为什么我们不试着慢一些呢?

记者:可有些人会觉得,我如果非常忙碌,做更多的事,把黑夜也利用起来,是在增加生命的长度;这个也尝试,那个也尝试,是在增加生命的宽度。这不好吗?

上面是一则典型的观点对立矛盾型的材料作文,学生基本上都能很快聚焦“快”与“慢”这两个关键词,在审题上基本上不存在问题,但对于如何表述自己对于生活中“快”与“慢”的观点方面,学生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 1. 纯粹批判“快”或“慢”的不足,只“破”不“立”;

  • 2. 只是一味强调要“快”或要“慢”,偏谈一方。

这两种情况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学生思维视角的偏狭性,是对于矛盾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面缺乏思维思辨性与批判性思维的缺失。

问题透视

这里我们来整理一位同学的写作大纲:

论点:欲速则不达

引论:材料中记者说,有些人会觉得如果做什么事情都快一点,这样就能做更多的事了。其实这是一个悖论,追求快,往往会产生反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分论点1:快生活变得心浮气躁。

分论点2:快生活让我们变得盲目低效。

分论点3:快生活让生命失去质量,最终甚至会危及人类生存。

总结:处在浮躁和快节奏的当下,我还是要说一句:为什么我们不试着慢一点呢?

从这份写作大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学生对于材料中“快”和“慢”的矛盾分析,存在着严重的选择倾向性——批判“快”的不足。

姑且不论其分论点设置上是否有概念重合、虚张声势等不足,仅是其中对“快”的一味否定就让我们清楚地发现学生在审题中对于矛盾、对立性概念的思辨缺乏辩证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所谓辩证思维,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所谓批判性思维,简单而言就是对形成结论的观点进行推理思考的思维方式。我们一般认为其与传统的思维方式存在以下的区别:

传统课堂思维批判性思维
选择性获得信息主动与信息提供者互动
阅读句子: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标注重点:这个段落的关键是?总结观点:找到并理解作者意思提出问题:为什么提出这个观点?质疑推理:推导过程合乎逻辑吗?评估材料:这些论据可信度高吗?
记住作者观点及推理,但不能评价发现最有意义的论点和观念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材料阅读能够获得材料的主要内容,但是对材料的评价却提不出观点或者是选择论点中存在着由于思维局限而造成的论点缺乏思辨性。

这其中正是存在着传统课堂思维训练中不注重对学生辩证思维、质疑思维的培养和呵护,让学生缺乏对于存在对立矛盾材料提出自己思考的勇气,也缺乏对于“快”和“慢”这一对矛盾话题理解上缺乏辩证性思考,对于所提出的论点缺乏批判性思考,导致学生在矛盾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面的不足。

可以说,正是因为学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习惯接受知识而非质疑批判所学内容,因而在矛盾型材料作文写作中容易对所提论点缺乏自信力,也缺乏对观点进行进一步批判性思考的意识和勇气,因而在作文审题立意上出现或是“一面倒”否定一方或是一位欣赏另一方,忽视了矛盾型材料内在的对立统一,文章缺乏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问题突破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于对立性、矛盾型的材料作文的审题引导,注重发现对立概念中的“矛盾点”,也就是两者的矛盾是基于什么而产生的(往往是因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造成的隔阂、嫌隙;或是指相互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事物或思维中的两个对立面)。

但在对“矛盾点”究因分析分析之后,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发现矛盾点背后所隐含的“平衡点”(即两者矛盾中的对立统一属性),从而激发学生对自己初步审题形成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维推理,激活学生的辩证思维。

有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Xmind思维导图软件帮助学生对矛盾型材料作文题审题,通过平衡图来帮助学生对矛盾型材料作文题中的对立概念进行思辨性思考梳理,并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现“矛盾点”到“平衡点”之间转化中的批判性思维路径。

我们将这一过程分解为以下四步:

  • 明确“矛盾点”,明确“快”和“慢”在文本材料的具体所指。

  • 围绕“矛盾点”,客观辩证思考“快”与“慢”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 寻找“平衡点”,思考“快”和“慢”是否存在共存的环境或是互相转化的条件因素。

  • 回到自己的论点,批判性思考其中的思维不足,进行完善。

其中前三步借助Xmind思维导图软件的平衡图模板,结合其特有的“头脑风暴”演示功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来发现和审视矛盾型材料作文题中的“矛盾点”和“平衡点”,师生共同绘制可视化的辩证思维路径。

在课堂实践中,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快”和“慢”在文本材料中的所指,也就是“快”意味着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慢”意味着增加生命的深度和舒适度,明晰“矛盾点”(构建思维导图中的起始点),呈现如图1。

借助“思维导图”分析“矛盾”,我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图1 明确“矛盾点”

其次,在课堂讲评中,我们运用软件的“头脑风暴”功能,围绕“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对“矛盾点”进行批判性分析,尤其注意在批判性思考中结合生活语境的分析,如“获取消化知识”与“创新改革新实践”的不同生活语境下,“快”和“慢”的评价偏向性是不同的,学习语境下讲求的“细嚼慢咽”,改革创新语境下强调的“只争朝夕”;

同样的,对于矛盾双方的不足之处,学生也能从“拖延症”和“急功近利”的角度切入,并能在教师所强调的“语境”下发现矛盾双方的不足之处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并存互现的现象。通过软件呈现学生头脑风暴的成果(见图2),通过思维可视化引发学生思考矛盾双方是否存在转变的或共存的客观条件限制。

借助“思维导图”分析“矛盾”,我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图2 头脑风暴分析“矛盾点”

通过在分析“矛盾点”过程中对事物具体语境的强调,学生自然可以发现这对矛盾并非始终对立不能共存,生活节奏的快慢并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要考虑到具体语境和现实生活的经验感受。

因而,我们以“快和慢的对立是否始终存在”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两者对立转换的“平衡点”,如图3所示。

借助“思维导图”分析“矛盾”,我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图3 通过可视化思维分析寻找二元对立矛盾的“平衡点”

最后借助完整的思维导图(如图4),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习作,将习作中的中心论点与批判思维推理的过程进行比较,发现思维辩证方面的不足,并进行修正和完善,并借助思维导图中对于“快”和“慢”的辩证分析修改补充分论点,从整体上提升文章。

借助“思维导图”分析“矛盾”,我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图4 完整的思维导图

通过课堂的教学实践,我们注意到通过引入思维导图的思维训练工具,学生借助可视化思维呈现能较好认识到自己思维上的辩证不足,而语境限制与事物复杂性认知思维的强化,也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升格作文

下文分享两篇升格作文:

变奏的生活

毕淑敏与一个记者讨论生活节奏快慢的问题时,毕淑敏认为尼泊尔的慢节奏适合人的身体,能让人真正的融入自然。而记者确却认为快节奏的生活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增加生命的宽度与长度。

确实,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都市人民的脚步变得越来越快,也随之形成了人们口中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慢节奏的生活理念也慢慢的浮出了水面。其实在我看来,快生活、慢生活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快生活,高速、干练、简洁;慢生活,放松、闲适、回归自然。

快生活和慢生活是相辅相成的。硬币总有他的正反面,而这两面是背对背同时存在的。而对于变奏的生活来说就要在不同的时候把握不同的速度,选择一个主导的状态来适应。

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无论是办公室里,吹空调闲聊的白领,还是工地上累死累活要攒钱养家的工人,他们都需要以一个快节奏的状态,用来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当一个人的日程表被排满,在精神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极小的压迫,而这种极小的压力,会让一个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但是,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我们的大脑是会死机的,由此,工作的效率质量也会有所下降。就像一台电脑,连续的高强度计算,CPU会烧掉的!所以,为了适当的放松自己的大脑,神经,也为了是自己工作达到最优的效果,我们需要适当的“慢”。

所以说,快节奏是为了高效,高品的工作,而适量的慢节奏是为了放松自己的大脑,从而更有效的“快”工作。没有人可以一礼拜不吃不喝不睡的去拼命工作,也没有人可以在一天喝茶钓鱼中写完一篇毕业论文。这种以快为主,以慢为辅的变奏工作方式,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而在下班后,我们的速度可能需要颠倒了。开心的去玩,放松的去休息,大规模的“慢”动作让我们全身心的放松下来,闭上眼睛仔细地感受自然,慢慢的融入自然。而快的是烧饭,打扫,但这些“快”是为了更好的休息,为自己创造优良的环境。再说了,如果你能享受这烧饭,打扫的过程,这种“快”又何尝不是一种“慢”呢?

如今,不同地区的节奏快慢差异是极明显,不说国际间,就以中国的上海和扬州为例。早上六七点,上海早已车水马龙,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可在扬州,六点的扬州是一片宁静,七点的扬州仍旧安详,直到八点,早餐店才开始准备。这样的安逸让上海这种忙碌的人儿眼红,不断地在自己的生活中调节自己的速度与节奏。

在我看来,其实没有绝对的“快生活”和“慢生活”。快中带慢,慢中带块,时快时慢的变奏生活,才是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

借助“思维导图”分析“矛盾”,我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慢节奏的悠闲生活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今社会也在飞速发展着,人们似乎对于物质的追求永无止境。随之而来的是人心的浮躁,对物质的高度依赖。直到近来来开始有人通过提倡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悠闲生活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慢节奏的悠闲生活使我们更亲近自然。有人认为亲近自然非常简单,只需简单随意的找个公园走走逛逛就叫亲近自然了。其实不然,亲近自然,绝不是当你带着浮躁的内心而快步赶往下一目的地,哪怕置身于茫茫森林中,你的内心也不会与其贴近分毫。但如果当你带着颗平静的内心放缓脚步缓缓而行,那么此时一草一木、一花一路皆是自然、皆是风景。因此慢下来,亲近自然、徐徐感受生活,你会发现沿途风景都是崭新的,你往日不曾关注的东西原来是那么的充满活力而又生机盎然。把生活节奏放慢,细细品味生活、顺应自然,从而使我们真正融入自然,体会自然之美。

慢节奏的悠闲生活,使我们的内心趋于平静,它是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理状态。而当今看似积极向钱看的浮躁社会风气同样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直到去年暑假我去了扬州旅游,尤其是当地老人的生活方式十分悠闲,总有种笃笃定定的意味在其中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不似我们总有赶来赶去的匆忙感觉,我本次旅游就是赶到这再赶到那,脚步匆匆没有丝毫停顿,与老人们闲适生活、不急不躁形成鲜明对比。正是因为他们那样的慢节奏生活,是我感受到杨州风景的真正之美;这种使心灵平静的感觉或许才是这次旅行的真正意义吧。

慢节奏的悠闲生活,却不代表是消磨时间、浪费时间。珍惜时间、节约时间和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并不冲突。当你的内心由于慢生活的方式而平静下来的时候,你的思绪却可能是加快的,因为内心的平静有利于我们的思考,所以此时我们的效率是加速的。由此可见,慢生活不仅不会消磨浪费时间、反而更有利于我们珍惜并节约时间。

慢节奏的悠闲生活,不仅仅只是把生活的节奏放慢、把脚步放缓。更应该是做什么事都要徐徐缓缓,达到一种先使内心趋于平静而后扩展到各个方面的改变;慢节奏的悠闲生活是一种意境、一种释放心灵、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