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的朋友们,今天要为大家所说的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气 的第22位女人,她是唐朝唐代宗时期的霍王与宠婢之女,霍王因战乱牺牲,母女流落他乡,母亲的悉心教诲,她不但能歌善舞,而且精通诗文,易姓为郑氏,人亦不知其王女,家贫如洗,迫于无赖做了歌妓,卖艺却不买身,后与著名的边塞诗人、最终的官位高至礼部尚书的李益做了同居两年之久,因相爱之人李益中了进士之后,回乡省亲后上任做官,留下自己的心爱之人,可是她却再也没有等到李益,在焦虑,苦闷,无助下断送了性命的-------霍小玉。 ![]() 这霍小玉,并非平民出生,她的母亲是当时霍王的宠婢。安史之乱,霍王爷战死,霍小玉的母亲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她流落民间,易姓为郑氏。长大后,禀受母亲的资质,长得容貌秀艳,明丽可人;加上母亲的悉心教诲,她不但能歌善舞,而且精通诗文。但无赖为生活所迫,霍小玉做了陪唱卖笑的歌舞姬,为了女儿的前途,郑氏对待客的尺度把持甚严,仅限于奉歌献舞,为客人助兴消愁,决不出卖身体。这样竭力保住女儿的贞洁,是为了有朝一日遇到有缘人,能名正言顺地为人妻,以获取终身的幸福,霍小玉,但因才貌俱佳,照样能吸引一大批清雅风流之客,成为颇有声誉的红歌妓。 霍小玉很欣赏李益(大历十才子之首)的诗词,经常在宴席间唱他的作品。她婉转的歌喉,幽怨的神色,把李益的作品演驿得如泣如诉,让众人唏嘘不已。很快,人们就知道,长安名妓霍小玉唱李益的诗词尽得其中味道,两人之间也有了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牵扯。 虽未曾相见,两人的心灵早已有了默契,她和他仿佛在前世就已约定好,冥冥之中,她和他还是见面了。结果,是预料中的。两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情意绵绵,只恨相逢太晚。 可惜,幸福来得总是那样短暂,两人还未享受够浓情蜜意,李益就被朝廷派到外地做官。他打算先回乡祭祖探亲,来年走马上任,等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再来迎娶霍小玉完婚。 霍小玉每天忧心仲仲,伤心哭泣。一方面,她是舍不得李益走,另一方面,她也怕世事多变,李益这一走再也不能回来,她和他此后再不能相见。 为了安慰伤心的佳人,也为了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诚,李益在一方素绫上写下婚约:“明春三月,迎娶佳人,郑县团聚,永不分离。” 那时候的李益,对霍小玉的感情一定是真心的,否则他也不会写下誓言。 ![]() 只是他们都没有想到,人生充满了太多的变数,一分别,谁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不管有多么地不愿,分别的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还未启程,霍小玉早已哭成了泪人,李益也是伤心难奈,泪水涟涟。他强忍着分别之苦,告诉霍小玉,一定要等他回来。到时,他们将时时刻刻在一起,永不分离。 李益走了,霍小玉日日活在相思之中,满怀希望地期待李益能早些来接他。只是她并不知,李益后来因为家人强迫,娶妻卢氏。半年过去了,不见李郎,一年过去了,仍是杳无音信。霍小玉知道担心终成事实,悲恨交加,卧床不起。李益负心之事渐渐传开,全长安都知道了,许多人为霍小玉愤愤不平。 没多久,李益进京办事。一个道士把李益硬是架到了霍小玉家门口。看到因绝望而面黄肌瘦、神情恍惚的霍小玉,李益羞愧难当。霍小玉挣扎着站起来,面对负心之人纵有万般苦楚却一句话也不想再说了。她拿起一杯酒泼在地上,表示与李益已是“覆水难收”,倒地而亡。李益抚尸大哭,悔之晚矣。多年以后,李益官至礼部尚书,飞黄腾达,而他对霍小玉的愧疚之情却折磨了他一辈子。 ![]() 爱情本该是美好的,神圣的,可是在李益和霍小玉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是花好月圆,幸福美满,而是爱情的残酷和无奈。 他欠了她一命,她毁了他一生。这也就是从古到今,人们常在口头上传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代表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