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进宫数年,一直默默无闻,为什么突然就晋升贤德妃呢?原文对此讳莫如深,但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其中有三个人的作用不可小视。正是得益于这三人有意无意的帮忙,贾元春才可能晋升,从最初的低级嫔妃女史,一跃成为高级嫔妃贤德妃,贾家称贵妃。 【一】 贾元春的女史到底是嫔妃还是宫女?追溯历史应该是高级宫女,类似《延禧攻略》中皇后身边的喜塔腊氏尔晴。但事实上,对应她后边的凤藻宫尚书,女史应该是低级嫔妃,类似贵人一般。 贾元春不得宠毋庸置疑。她晋升之时,贾家毫无准备就是证明。之所以突然晋升,北静王出了大力气。 个人多次阐述秦可卿葬礼的违法之处,曹雪芹也有揭示,用六十三回贾敬的葬礼,皇帝下旨对葬礼规格以及祭奠人的规格给予批准。对比出秦可卿葬礼没有圣旨,无论从葬礼规格,还是参加葬礼者的身份都是违法的。 北静王的出席是葬礼最违法部分。作为王爵,不得圣旨全副王家仪仗参加私人葬礼,是绝不可以的。北静王对此毫不在意,还将皇帝御赐的鹡鸰香念珠赠给了贾宝玉,对贾赦、贾政、贾珍等宣扬自己深得海内高士青睐拥护,以孟尝君自居。邀请贾宝玉常来王府说谈。 北静王如此招摇等于昭告皇帝,他与贾家结党!贾家个体并无所谓,但四大家族、四王八公集体同气连枝,皇帝就需要重视,没有准备的情况,遭遇这样一群桀骜不驯的老臣,怀柔政策少不了。贾元春借北静王的东风一举晋升贤德妃,既是皇帝委曲求全,也是北静王对贾家投桃报李,不怕贾家不臣服。 【二】 北静王在外咄咄逼人。皇帝一退再退,晋升贾元春以作安抚。有人奇怪皇帝为何如此容忍北静王,怎么不下旨直接法办了。其实有两个原因皇帝不敢做。 第一,北静王势力大。四王八公这个集团屹立朝堂近百年不倒,对之前的皇帝都是掣肘,都想干掉他们自己说了算。但当初开国皇帝给了他们富贵,又没对他们下手,后代皇帝的力量和权威没有开国皇帝大,对老臣下手还有违背祖训,无情无义的道德束缚。只要老臣安分守己,不像义忠亲王老千岁一样犯事,轻易不会对老臣下手。不过一代代削弱他们白养着而已。北静王作为四王八公集团权柄最重者,手中权力非常大。只看贾家下属四大家族的王子腾就已经是重臣,可知北静王的权势。皇帝后院还有后顾之忧时,绝不敢轻易动手。 第二,皇帝的后顾之忧来自太上皇。十六回嫔妃省亲就是太上皇手笔。太上皇的存在和举动表明皇帝登基不久,根基未稳,太上皇还在指手画脚。四王八公作为太上皇老臣,更亲近太上皇,与皇帝有隔阂。这也令皇帝投鼠忌器,不敢对付北静王和贾家。以前他们老实,皇帝对贾元春视而不见。现在借秦可卿葬礼,表现出结党势利,皇帝不得已晋升了贾元春,也算应对太上皇的考核。毕竟做一个皇帝,帝王之术要运用娴熟。北静王既是隐患,也是磨刀石。 【三】 第三个关键人物是五十五回生病,五十八回薨逝的老太妃。老太妃极其重要,五十五回作为红楼梦贾家气数分水岭,贾家自此一蹶不振,皆因老太妃病逝。 老太妃病逝,江南甄家奉旨进京探视,证明老太妃出身甄家。甄家与贾家关系极好,老太妃无疑是贾元春宫中靠山。贾母曾对甄家来的四个媳妇说起甄家大姑娘和二姑娘嫁人后都与贾家交好。尤其二姑娘不自尊自大,贾母是一等荣国公诰命夫人,如此形容甄家二姑娘,指出甄家二姑娘应是王妃身份。老太妃薨逝,北静王与贾家同租房子,北静王妃竟然让贾母住了上院,以晚辈之礼居之,串联线索北静王妃十有八九就是甄家二姑娘。 老太妃是甄家人,身份还是太上皇的长辈。北静王妃是老太妃的家族晚辈,北静王要拉拢贾家,贾元春成了一个很好的棋子。贾元春如果受宠,贾家必然死心塌地跟着皇帝。可皇帝看不上,北静王发动自己势力,凭借太上皇和老太妃的影响令贾元春一步登天。贾家对北静王感激涕零。北静王再礼贤下士,显露出海内名士青眼投靠的意思。一定会引动贾家的野心。如果北静王有机会当皇帝,贾家就是从龙之臣,又可以如宁荣二公当年一般扬眉吐气。双方可谓一拍即合。富贵险中求,贾家因此踏上一条只有冒险,没有富贵的断头路。 焦大说:咱们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反话)。焦大对贾珍的心理就是贾家对皇帝的心理,他说的反话,岂不正代表贾家反了!脂砚斋批语,惊心骇目!笔者也吓一跳!您认为呢?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